剖宫产术产后出血176例原因分析

2015-07-07 15:45
现代医药卫生 2015年16期
关键词:指征胎盘出血量

蔡 煜

(遵义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妇产科,贵州遵义563003)

剖宫产术产后出血176例原因分析

蔡 煜

(遵义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妇产科,贵州遵义563003)

目的回顾性分析剖宫产术产后出血的相关原因,探讨预防及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至2015年3月在该院住院15 480例产妇的临床资料,10 426例经阴道分娩产妇中发生产后出血187例,5 054例剖宫产术产妇中发生产后出血176例。以分娩形式、产后出血量、剖宫产术手术指征及高危原因等不同标准分组,从相关方面对176例剖宫产术产后出血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剖宫产术产后出血发生率[3.48%(176/5 054)]显著高于自然分娩产后出血发生率[1.79%(187/10 4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66,P<0.01),子宫收缩乏力[62.50%(101/176)]和胎盘因素[30.68%(54/176)]是剖宫产术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结论剖宫产术产后出血发生率显著高于自然分娩者,子宫收缩乏力和胎盘因素是剖宫产术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及早做好相关高危因素的术前识别和预防工作准备,对有效降低剖宫产术产后出血率具有重要意义。

剖宫产术;产后出血;分娩;子宫

产后出血是产妇分娩期常见并发症之一,严重者甚至导致产妇死亡。剖宫产术是引起产后大出血的重要原因,随着近年来不断上升的剖宫产率,如何降低剖宫产术产后出血发生率、完善其防治措施是当前产科临床工作中亟须面对和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就诊于本院的15 480例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针对产后出血发生率、病因及相关高危因素进行分析和评价,为在临床工作中预防并降低孕产妇产后出血发生率及病死率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至2015年3月在本院住院的15 480例产妇的临床资料,10 426例经阴道分娩产妇中发生产后出血187例,5 054例剖宫产术产妇中发生产后出血176例。176例剖宫产术产后出血产妇中首次行剖宫产术158例(89.77%),第2次行剖宫产术18例(10.23%)。15 480例产妇平均年龄(30.2± 6.1)岁,平均孕周(36.5±4.4)周,平均孕次(2.2±1.5)次,平均产次(1.2±0.3)次。

1.2 方法

1.2.1 诊断标准 产后出血诊断标准参照《妇产科学》(第7版)[1],自胎儿娩出后24 h内产妇总失血量超过500 mL(剖宫产时超过1 000 mL[2])即可诊断。

1.2.2 产后出血量的测量方法 剖宫产术产后出血量测量方法采用容积法和面积法,具体方法:(1)使用负压吸水器将剖宫产术切开产妇子宫内壁膜剩下的羊水吸干,并做好相应记录;(2)收集产妇术中出血量,记录术后负压瓶中液体量,不能有任何偏差;(3)清理产妇阴道内积血,并以面积法计算纱布,纱布内出血量记录在剖宫产术产后出血内。

1.3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率或构成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不同分娩形式及产后出血量产妇发生产后出血情况比较 剖宫产术产后出血发生率(3.48%)显著高于经阴道分娩产后出血发生率(1.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产后出血量产妇剖宫产术产后出血发生率显著高于阴道分娩产后出血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表1 不同分娩形式及产后出血量产妇发生产后出血情况比较[n(%)]

2.2 剖宫产术手术指征及高危因素构成 胎盘因素在剖宫产术产后出血手术指征及高危因素中占第1位,此外,双胎妊娠、胎儿较大、胎位异常及妊娠高血压等因素也占有较高比例,见表2。

表2 剖宫产术手术指征及高危因素构成(n=176)

2.3 剖宫产术产后出血原因构成 176例剖宫产术产后出血产妇中子宫收缩乏力110例(62.50%),居出血原因的第1位;由于胎盘因素导致出血者54例(30.68%),其他原因构成比仅占少数,见表3。

表3 剖宫产术产后出血原因构成(n=176)

3 讨 论

剖宫产术产后出血是产科临床中最严重和棘手的并发症之一,严重者可能因凝血功能障碍而被迫切除子宫,继而对患者生理及心理产生巨大影响,严重降低患者生活质量。

从表1可见,剖宫产术产后出血发生率为3.48%,显著高于阴道分娩(1.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明剖宫产术自身就是导致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3]。从表2可见,胎盘因素、双胎妊娠、胎儿过大、胎位异常等是需要识别的剖宫产术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在具体临床操作中,术者的操作技术是否熟练、对手术时机和术式选择是否恰当、切口有无撕裂等也是影响出血量的因素之一[4-5]。此外,由于孕妇肥胖、高龄、营养不合理和妊娠期糖尿病增多等因素导致的胎儿过大及双胎妊娠、胎位异常、妊娠高血压及瘢痕子宫等也是导致剖宫产术产后出血的重要高危因素。从表3可见,子宫收缩乏力是剖宫产术产后出血最主要的病因(占62.50%),一方面巨大胎儿和双胎妊娠等均可造成子宫肌纤维过度膨胀伸张难以缩复而导致子宫收缩乏力;另一方面妊娠高血压、产程异常、胎膜早破合并宫腔感染等可造成子宫肌纤维变性、水肿或炎性受损而导致子宫收缩乏力[6-8]。剖宫产术产后出血第 2位的主要病因为胎盘因素,占30.68%,其中又以前置胎盘尤为突出。

总之,严格把握剖宫产术手术指征及时机、合理控制剖宫产率、对患者出血高危因素进行充分的预判和准备、提高手术质量等均对预防和有效降低剖宫产术产后出血发生率具有重要意义[9-12]。针对近年来由人工流产引发的前置胎盘、胎盘植入等发病趋势上升的问题,避孕宣教工作对育龄妇女的意义重大,可明显降低上述高危因素。对具有明确剖宫产指征的患者应在B超定位引导基础上快速娩出胎儿及胎盘,如果发生大出血,医生应沉着果断,结合对出血原因的判断及时进行抢救,降低孕产妇死亡率。

[1]乐杰.妇产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05.

[2]谢辛,苟文丽.妇产科学[M].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211.

[3]宋继荣,梁健.影响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3,3(2):205-206.

[4]郭莉,胡金英.不同分娩方式产后出血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导刊,2011,13(12):2098-2099.

[5]杨素云.剖宫产后出血高危因素分析及应对措施[J].中国卫生产业,2013,10(5):128-129.

[6]华少萍,吴小妹,曾蓉蓉,等.产后出血相关因素临床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3,28(13):2074-2076.

[7]马丽华,曹坚.欣母沛预防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临床观察[J].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2011,21(4):693-694.

[8]李力,易萍.产后出血及其临床救治[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11,27(2):99-102.

[9]贝俊梅.产后出血的原因及治疗进展[J].内蒙古中医药,2013,32(23):117-118.

[10]郭鹏.产后出血102例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4):268-269.

[11]陈倩.重视产后出血的诊断与治疗[J].中华医学杂志,2008,88(11):732-734.

[12]卢新华.产后出血150例临床分析[J].大家健康,2013,7(9):59-60.

10.3969/j.issn.1009-5519.2015.16.031

B

1009-5519(2015)16-2489-02

2015-05-22)

蔡煜(1978-),女,贵州遵义人,主治医师,主要从事妇产科临床工作;E-mail:1051767799@qq.com。

猜你喜欢
指征胎盘出血量
被诊断为前置胎盘,我该怎么办
经阴道分娩产妇产后出血量的估测方法
肩关节结核诊断进展与关节镜治疗指征
不同分娩方式在产后出血量估计上的差异
被诊断为前置胎盘,我该怎么办
猪胎盘蛋白的分离鉴定
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手术指征的多因素分析
晚期胃癌切除治疗的手术指征和效果分析
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变化分析
产后出血量的评估及产后出血相关因素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