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颅内恶性血管外皮细胞瘤1例并文献复习

2015-07-07 15:45贾映海
现代医药卫生 2015年16期
关键词:外皮脑膜瘤脑膜

陈 辉,贾映海

(1.四川护理职业学院附属医院,四川成都610100;2.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四川610031)

儿童颅内恶性血管外皮细胞瘤1例并文献复习

陈 辉1,贾映海2

(1.四川护理职业学院附属医院,四川成都610100;2.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四川610031)

血管外皮细胞瘤;放射外科手术;诊断,鉴别;病例报告

中枢神经系统的血管外皮细胞瘤(HPC)是一种罕见的颅内恶性肿瘤,是一种生物学特性与肉瘤极为相似的恶性肿瘤,生长迅速,血管丰富。目前HPC组织来源尚不十分明确,一般认为其来源于脑膜毛细血管外皮细胞,或是向成血管分化的前体细胞。1993年和2000年 WHO神经系统肿瘤分类将其归于中枢神经系统间叶的非脑膜上皮肿瘤,约占所有颅内肿瘤的1%。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12岁,于2013年9月13日入本院治疗,本次就诊前2个月曾“右颞顶占位病变伴出血”于外院行手术治疗,术后病理为小细胞恶性肿瘤,倾向于血管源性,术后未经治疗。入院3 d前开始出现“头痛、左侧肢体乏力”,入院查体:神志清楚,右侧肢体肌力Ⅳ+级,左侧肢体肌力Ⅳ-级,神经病理征未引出。MRI提示:右侧颞顶部见团块状信号异常,呈混杂短T1、长T2信号改变,其内夹杂长T1、长T2信号,周围见片状长T1、长T2水肿带,增强扫描上述病区见片絮强化影,强化不均,有血管流空影像(图1)。入院诊断:右颞顶复发性占位。手术选择原切口入颅,行右颞顶病变全切术,术中所见:脑膜张力高,肿瘤附着于硬脑膜上,呈胶冻状,组织呈紫红色与灰白色相间,血供丰富,内有陈旧性出血,肿瘤与周围脑组织边界清楚,颅底部硬脑膜上广泛肿瘤种植转移。术后经过治疗后患者肢体肌力逐渐恢复正常。术后病理报告:肿瘤细胞呈椭圆形或者细长型,肿瘤血管丰富,管壁由单层内皮细胞组成,周围瘤细胞密集环绕(图2)。免疫组化:Vim(+),Ki-67(+,约45%)。Foot网织纤维染色结果见瘤细胞间有网织纤维,CD34和血管平滑肌蛋白阳性,上皮膜抗原阴性,符合恶性血管外皮细胞瘤。术后针对患者右颞顶瘤床区域行放射治疗,总剂量达每25次5 000 cGy,术后6个月随访再次复发,再次手术治疗出现颅内感染后放弃治疗,出院后不久死亡。

图1 术前增强MRI矢状位及轴位片

图2 术后病理结果(HE染色,200×)

2 讨 论

HPC又称颅内脑膜血管外皮细胞瘤。其病程较短,误诊率高,一般发病到就诊时间常在1年之内,多见于男性,男女比例为2∶1左右,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多发于成人,发生于儿童者少见。国外曾有文献报道发生于儿童者仅占10%,国内也鲜有关于儿童发病的报告。HPC临床表现常与脑膜瘤相似,但主要临床表现常为局部压迫、颅内高压等[1-2]。HPC常发生在幕上脑外,以颅底、矢状窦、大脑镰、小脑幕处多见,且常为单发,椎管内原发者极少,结合临床表现,常与脑膜瘤鉴别困难,误诊率较高。二者在鉴别、诊断上有以下特点:(1)脑膜瘤病程迁延,病程长,脑膜瘤常见于女性;(2)影像学CT及MRI有助于HPC与脑膜瘤相互鉴别;脑膜瘤CT平扫可见肿瘤呈不均匀混杂密度的分叶状或不规则影像,无钙化,可有临近颅骨骨质破坏,增强CT可见不均匀强化,而CT上有骨质增生只出现于脑膜瘤[3];HPC的MRI表现常为长T1、长T2信号,可有囊性变,增强扫描可见不均匀强化,无脑组织水肿或者轻微脑组织水肿,肿瘤基底狭窄,而脑膜瘤常无囊性变,且基底宽,可见脑膜强化,脑膜尾征,因肿瘤释放毒素对周围脑组织影响,故周围脑组织水肿常较重。在脑血管造影检查中,HPC在脑血管造影中常有明显强化,或流空迂曲蚯蚓状、囊泡状血管影,其特征性的血管造影表现,包括螺旋样动脉走行,分流及持续较久的静脉期染色,大多数肿瘤存在明显的颈内动脉供血,几乎没有肿瘤存在早期静脉引流,这是另一个与脑膜瘤的鉴别点[4-6]。病理诊断加免疫组化为唯一的确诊手段,椭圆型或者细长型的肿瘤细胞围绕薄壁的血管分布,“鹿角”样的毛细血管是其特征性结构,并且数量丰富,免疫组化发现瘤细胞间富有CD34和血管平滑肌蛋白阳性,上皮膜抗原阴性[7]。临床治疗上仍以手术治疗为主,因为肿瘤血供十分丰富,手术中应注意减少及控制出血,术前行脑血管造影注意了解肿瘤的供血动脉走行,行血管栓塞,能够非常有效减少血供,有助于术中控制出血,手术应尽量切除病变,改善预后,有效延长复发时间。HPC对放射治疗不十分敏感,但术后应结合放疗延长复发时间,国内有人采取手术全切联合剂量不少于50 Gy的辅助放疗,疗效较好[8]。HPC预后差,治疗目的为尽量延长生存期,肿瘤可发生远处转移,常见转移部位为骨、肺、肝脏。

总之,HPC发病年龄无特异性,但病程发展较快,病程较短,临床表现无特异性,由于肿瘤在CT、MRI、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有一定的特征性表现,故需要做头颅CT、MRI、DSA 3种检查,综合分析,对术前做出正确的临床诊断有很大意义;但尽管如此,目前临床上对HPC的诊断仍然很困难,术后的病理检查加免疫组化仍是唯一确诊方法。另外,手术的切除程度与复发关系密切,手术切除程度越高,术后复发间隔时间越长。对于术后的补充治疗,应尽早结合放疗,尤其选择实行放疗大面积术野照射,可有效延长复发间隔时间。

参考文献

[1]杨非,徐启武,谢嵘,等.颅内血管外皮细胞瘤的诊断和治疗[J].中华医学杂志,2005,85(32):2247-2249.

[2]姜忠利,赵继宗.颅内血管外皮细胞瘤32例临床分析[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00,80(6):432-434.

[3]Chiechi M,Smirniotopoulos JG,Mena H.Intracranial hemangiopericytomas:MR and CT features[J].Am J Neuroradiol,1996,17(7):1365.

[4]Kruse F Jr.Hemangiopericytoma of the meninges(angioblastic meningioma of Cushing and Eisenhardt).Clinicopathologic aspects and follow-up studies in eight cases[J].Neurology,1961,11:771-777.

[5]Jääskeläinen J,Servo A,Haltia M,et al.Intracranial hemangiopericytoma:radiology,surgery,radiotherapy,andoutcomein21patients[J].SurgNeurol,1985,23(3):227-236.

[6]Guehrie BL,Ebersold MJ,Scheithauer BW,et al.Meningeal hemangiopericytoma:histopathological features,treatment,and long-term follow-up of 44 cases[J].Neurosuigery,1989,25(4):514-522.

[7]潘灏,史继新.颅内血管外皮细胞瘤的诊断及治疗[J].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2009,8(3):286-288.

[8]苏少波,张建宁,杨学军,等.颅内血管外皮细胞瘤诊断和治疗[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07,23(9):653-656.

10.3969/j.issn.1009-5519.2015.16.069

C

1009-5519(2015)16-2563-03

2015-04-04)

陈辉(1983-),男,四川广安人,主治医师,主要从事神经外科临床工作;E-mail:68031087@163.com。

猜你喜欢
外皮脑膜瘤脑膜
Ommaya囊与腰大池介入对结核性脑膜脑炎并脑积水的疗效对比
产前超声诊断胎儿脑膜膨出及脑膜脑膨出的临床意义
为小黄菇娘做造型
蓝莓的光泽
脑膜癌病的磁共振成像征象分析
美味的水果
蝶骨嵴脑膜瘤的显微手术治疗效果评价
DCE-MRI在高、低级别脑胶质瘤及脑膜瘤中的鉴别诊断
脑膜异常强化的MRI诊断
尖椒牛肉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