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证医学教学法在内科实习生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2015-07-07 15:45陈春莲吴建辉黄超明萧鸿文
现代医药卫生 2015年16期
关键词:考试成绩实习生内科

陈春莲,许 荻,吴建辉,黄超明,萧鸿文

(电白县人民医院,广东茂名525400)

循证医学教学法在内科实习生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陈春莲,许 荻,吴建辉,黄超明,萧鸿文

(电白县人民医院,广东茂名525400)

目的探讨循证医学教学法在内科实习生教学质量的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5年1月在该院实习的专、本科生6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传统教学模式,观察组给予循证医学教学模式,评估两组教学效果。结果观察组理论考试成绩及实践技能考核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在调查问卷中回答“是”的概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证医学教学法在内科实习生教学质量的效果明确,值得推广应用。

教育考核;循证医学;教学方法;临床实习

近年来,医学模式已经逐步由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该模式的转变也使得经验医学相应转变为循证医学。循证医学模式是指应用当前所能得到的最好的研究依据,同时结合临床医生的专业技能,凭借其多年的临床经验,综合考虑患者的价值及愿望,将三者完美地结合起来,慎重、准确和明智地为患者制订出临床治疗措施[1]。目前,循证教学模式作为一种新型的临床医生实习教学模式,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各专业领域的教学实践,对临床各学科教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顺应临床医学教学模式的改革,本院在内科实习教学中采用循证医学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活动,获得了显著的教学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1月至2015年1月在该院内科实习的专、本科生60例。所有专、本科生均为临床医学专业,目前为进入临床实习的大学生,具有一定程度的英语水平、计算机操作及文献检索能力。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其中观察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22~24岁,平均(23.67±2.56)岁;对照组男 17例,女13例;年龄22~24岁,平均(23.72±2.54)岁。两组实习生在年龄、性别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教学模式 观察组实习生进入内科实习时采用循证教学模式,即进入实习科室前2周,对实习生进行循证医学理论的培训,让实习生掌握循证医学概念、理念及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情况。采用循证医学示教、演示文献检索操作系统,讲解评价临床研究证据的质量及可靠程度等。2周后在具体诊治过程中结合相关学科的常见病进行循证模式的操作及演练,首先提出某一疾病的诊断及治疗等有关问题,带着相关问题引导学生采用图书馆、互联网等方式查阅相关的最新文献和参考书籍,找到最新、最佳、最可靠的研究证据,自己制订最有效的诊疗计划;其次以实习小组为基本单位,评估搜索到的证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最后,带教教师集中讲评,制订最终的诊疗原则,评估效果。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即实习生在相关科室跟随带教教师进行查房、下医嘱、写病历等,每2周由科主任安排一次主治医师教学查房,每 2周集中进行一次小讲课。实习期结束后评估临床教学效果。

1.2.2 观察指标 采用临床医学专业实习生出科考核标准进行考核,考核分为理论考试和实践技能考试,理论考试包括内科常见疾病、多发疾病的理论知识,临床实践技能考试包括相关疾病的问诊、查体、病例书写等。同时对所有实习生进行调查问卷的测试,采用“是与否”的回答方式,了解学生对2种教学模式的感受及态度。

1.3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或构成比表示,采用Χ2检验,Р<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实习生考核成绩比较 观察组理论考试成绩及实践技能考试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实习生考核成绩比较(±s,分)

表1 两组实习生考核成绩比较(±s,分)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n 理论考试成绩 实践技能考试成绩30 30 88.46±2.53a75.75±2.54 84.23±2.54a74.51±2.35

2.2 两组实习生调查问卷结果比较 观察组在调查问卷中回答“是”的概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实习生调查问卷结果比较[n(%)]

续表2 两组实习生调查问卷结果比较[n(%)]

3 讨 论

20世纪末,循证医学逐步发展起来。该模式属于一种新兴的医学教育模式,目前已成为世界医学领域普遍关注的焦点。循证医学即为"遵循证据的医学",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该模式中医生以当前最佳的临床研究证据、经验及患者需求进行有机结合为基础对患者做出诊断、治疗、预防、康复等相关决策。循证医学模式的建立及兴起促成了从生物医学模式向社会-心理-生物医学模式的转变,成为世界医学发展的大趋势,为现代医学发展的新方向。20世纪90年代中期提出了循证医学教育,属于循证医学向医学教育发展的分支。循证医学教育的学习过程是终身的、自我导向的过程,教学过程中将最佳的外部证据、教师的教学技能及学习者的偏爱进行有机结合[2]。循证医学教育不仅将既往经验传授给学生,而且更强调将严谨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传授给学生,进而对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及治疗效果进行科学系统评价,旨在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作风、科研创新精神、临床实践能力及崇高的道德品质。

本院在内科实习教学中采用循证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活动,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理论考试成绩及实践技能考试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在调查问卷中回答“是”的概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循证医学教学模式在提高实习兴趣、提高检索能力、提高创新能力及增强专业知识能力等方面明显优于传统医学教学模式。

循证医学教学与传统医学教学存在明显的区别,该模式以科学证据为基本前提,强调以临床经验为教学基础,以科学研究证据为指导,注重医学生医学理论知识以及临床技能的培养,提高医学生收集、积累以及使用科学证据的能力[3]。由于内科领域实习内容繁多,实习时间紧迫,而传统实习模式主要以带教教师为主,学生为辅,教学形式单一,内容枯燥,学生积极性不高,缺乏主动参与意识以及独立的临床思维过程,循证医学教学模式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对内科实习的兴趣,促使学生进行全方位的锻炼及医疗参与,提高了实习的兴趣与主动性[4]。

传统教学模式中学生往往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教科书进行对比,死记硬背,但无法解决临床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更无从下手查阅资料、分析处理问题。循证医学教学模式变被动为主动,促使学生变知识学习为能力学习,逐步掌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大大提高了应对临床医疗问题的能力。循证医学教学模式改变了传统的思维模式,让学生在不断自我否定、自我肯定中寻求真实的临床研究证据,让学生客观地评价权威和经验,可不断提高评判性的思维能力,启发临床科研意识[5]。

总之,循证医学教学模式在内科实习生的教学中能大大提高教学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1]杨秋菊,谢欣.用哲学思维渗透医学教育的思考[J].医学与社会,2012,25(5):83-85.

[2]赵宏.循证医学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在神经内科实习教学中的效果分析[J].中国医学工程,2013,21(5):188-189.

[3]梁妮,刘泰,李成林,等.神经内科本科实习生的临床循证教学与传统教学对比研究[J].北方药学,2012,9(1):71-72.

[4]覃华,周丹,马静,等.基于循证医学理念提升临床教学质量探讨[J].医学与社会,2012,10(25):93-94.

[5]王德盛,何勇,周亮.应用循证医学理论提高临床外科学教学质量[J].医学信息,2011,24(9):6006-6007.

10.3969/j.issn.1009-5519.2015.16.060

B

1009-5519(2015)16-2548-02

2015-05-24)

陈春莲(1980-),女,广东茂名人,主要从事医院教学管理工作;E-mail:dbywk5539056@163.com。

猜你喜欢
考试成绩实习生内科
呼吸内科治疗慢性咳嗽的临床治疗体会
跳过去
斯诗私塾
浅谈心电图医学实习生带教体会
急诊消化内科上消化道出血治疗
儿科实习生四诊能力的培养
PBL教学法在中医内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PBL与CTM在中医内科教学中联合应用初探
最牛实习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