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高校财务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5-07-09 13:02宋妙妮叶利军陈弘
经济研究导刊 2015年18期
关键词:财务风险内部控制高校

宋妙妮+叶利军+陈弘

摘 要: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许多高校已从单一学科型向多学科综合型转变,而为提升高校办学质量和竞争力,高校不断采取各种措施加快发展步伐,如扩建校区、扩大招生规模、增加教职工人员等,这就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虽然多元化的筹资渠道能够弥补国家财政拨款资金不足的问题,但同时多渠道资金来源也加剧了高校财务风险的形成,进而引发一些财务舞弊案件。着重分析高校财务内部控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规范高校财务内部控制的对策。

关键词:高校;内部控制;财务风险

一、高校财务内部控制的含义及其作用

1.高校财务内部控制的含义。20世纪初,财务内部控制的概念被学者首次提出,这一时期的观点把保护企业资产的安全以及检查账簿记录的准确性作为财务内部控制的主要目的。然而,在市场经济的不断推动下,财务内部控制被赋予了更为广泛的内涵,由此形成了财务内部控制的基本概念,它指的是财务内部控制的实施者们为达到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及财产和资源的有效使用的基本目的而制定一定的制度、程序及相关措施,进而确保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贯彻落实的活动的总称。与之相对应的,高校财务内部控制可以定义为,高等院校通过制定和实施相关规章制度而达到确保高校资金的有效使用,最大程度地避免财务风险的目的,进而推动高校健康发展,培养社会主义建设接班人的活动的总称。从附属关系上看,高校财务内部控制是高校内部控制的一种,与高校内部管理控制并列为高校内部控制的两大方面,高校内部财务控制主要是为了保护高校资产的完整性及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而高校内部管理控制主要在于使设备、资产使用效率最大化。

2.高校财务内部控制的作用。目前,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如国家高等教育体制改革进程的不断推进、高校自身管理体制的不断变革、高校自主招生范围进一步拓展,高校的财务内部控制所面临的形势越来越复杂。也正因为此,高校财务内部控制所具有的作用才显得越发重要。第一,高校财务内部控制有助于国家更好地实施相关的法律法规。应当看到,高校财务内部控制与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执行是相辅相成的,首先,高校的财务内部控制必须在法律的基本框架内进行设计,而设计出的高校财务内部控制一旦有效执行,又可以加速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贯彻落实;第二,高校财务内部控制能够有效规范高校的财务活动,保证财务活动中最关键的会计资料与信息的完整性,从而对各种违规行为起到预防的作用;第三,高校财务内部控制一旦设计科学合理,就可以有效地对高校资产进行控制和监督,从而可以使高校运行过程中出现的管理漏洞能被管理者及时发现并予以填补,将可能发生的各种贪污行为扼杀在摇篮里,有效保障高校资产的安全,最终使高校各项资源得到合理配置,为师生们科研学习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二、我国高校财务内部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1.高校内部控制环境存在局限。内部控制环境在高校财务内部控制中的意义重大,它指的是影响组织建立、加强或削弱特定政策和程序的效率的各种因素,它在内部控制要素中居于最基础的地位,是其他要素发挥效用的基础和前提。大多高校内部控制环境存在一定的局限,使得高校财务内部控制存在问题,第一,从校领导的任命方式看,校党委书记和校长分别由省委和省政府任命,实际上同行政机关一样,实行的是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第二,因部分员工素质不高导致的办事效率低下也是致使高校财务内部控制环境存在局限的客观因素。众所周知,员工素质不同的原因主要是在录用和发展两个阶段存在不足,其一,在录用阶段,学校虽大多以公开招聘的形式录用员工,但实际上还存在许多人情岗,一些部门在选择员工的时候也往往会优先考虑领导的亲戚,这些人情岗的存在使得一些素质不高的人员混进了高校队伍当中,严重影响了高校员工的整体素质,致使高校财务内部控制不能有效展开;其二,在员工自身的发展阶段,学校往往任其自由发展,没有开展一些关于最新知识的培训活动,即使有也是注重形式不重内容,员工自身往往也怠于去学习新知识,使得其知识水平停滞不前;其三,学校在设置绩效考核时偏重以教师科研成果的量化为指标,忽视了其他指标,容易使学校各单位为追求所谓的优绩效而提供虚假的会计信息,造成高校财务内部控制难以执行。

2.预算的管理缺乏科学合理性。高校预算是高校财务内部控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针对的是高校未来学年内资金的需求量与支出量、资源的配置及整个高校的财务收入情况,它要求将这些情况按照已有的要求和固定的格式编制成规范性的文件,实质上是高校财务计划在未来学年内的反映。总的而言,高校财务预算包括高校内部资金的分配方式及高校独立预算的资金量两个方面的内容。后者指的其实就是政府的财政拨款数额。对预算进行管理则包括了预算编制、预算审批、预算执行、调整预算及对预算的执行结果进行评价等内容。

3.风险监控机制缺乏。风险监控机制应当包含对风险的识别、分析、监控及评价。就高校而言,其风险监控机制缺乏是财务内部控制不力的主要原因。当前,随着高校办学规模的逐渐扩大,校区范围逐渐扩展,传统仅靠政府财政拨款办学的方法已然被通过向银行贷款完成学校基础建设的办学模式所取代。尽管高校可以获得银行的贷款,但在贷款前并没有科学地分析和论证资金渠道、偿还能力及政策风险可能存在的问题就盲目地追求学校基础设施的建设。这种风险监控机制的缺乏,不仅导致了学校在引进银行贷款时需要承担巨额本息贷款,而且使得高校的财务危机容易实现,从而影响学校教学行政活动的正常进行。

三、我国完善高校财务内部控制的对策

1.国家制定专门针对高校财务内部控制的制度。高校财务内部控制的有效运转需要一个良好运行的内外部环境,从外部环境来讲,国家相关方针政策和法规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是保证高校财务内部控制规范化、合理化和有效化的宏观前提。我国目前还没有专门针对高等院校财务内部控制方面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因此高校还没有统一的财务内部控制体系,在制定和实施财务内部控制制度时无章可循。高校自身的自主性和灵活性较高,导致高校的财务内部控制存在着较多问题,从而影响高校各项活动的正常开展,同时也不利于政府对高校的管理。虽然我国颁布了一些有关高校财务管理方面的政策文件,但没有具体到财务内部控制方面,而这方面是高校财务管理的核心内容。另外,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以及高校的不断发展,这些规定已经很难适应高校目前的现状。endprint

2.加强高校的预算管理控制。预算管理是高校财务内部控制的基础环节,目的是为高校各项活动的开展及高校资产安全提供保障。预算管理的核心内容是科学合理配置高校的各项资源,最终提高办学效益。在预算管理中,对货币资金进行控制是重要环节,因为对货币奖金进行控制是保证奖金合理分配使用的必要条件。高校而言,就要建立起科学和预算管理体系,将预算的编制、控制和执行等工作纳入到这个体系中来。应当说明的是,高校建立预算管理体系时,所包含的内容应当是全方位的,如校级收支综合平衡、校级预算编制下的各类预算、院系级收支综合预算、院系级预算编制下的各类预算等。校级收支综合平衡是指院系按学校的要求制定预算经费,再由学校将经费转入院系后,平衡责任相应转移到各院系;校级预算编制下的各类预算指的是诸如校级课题、专项投资等;院系级收支综合平衡是指本院系范围内的总收支平衡。

3.建立高校风险监控评价机制。目前,高校风险的来源是多元化的,如高校资金使用的改变、融资模式的改变,日益复杂的内外环境也给高校管理带来了冲击。这些风险不断积累,势必给高校健康持续地发展带来隐患。高校应当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第一,全面树立风险识别意识。当前,高校财务内部控制所面临的风险主要是两种,即内部风险和外部风险,但该两种风险所包含的具体类型又是不同的,如内部风险有投资损失、财务收支平衡所带来的风险,还包括过度举债所带来的风险;外部风险则包括生源变化及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变化所引起的风险等等。第二,注重对风险的评估和监控。高校要注重对风险的评估和监控,使风险处于高校全面的可掌控范围内。应当说明的是,应纳入主体和监控对象的不仅仅是已知的风险,还应当包括各种潜在的风险。特别是对高校重大项目进行评估时,要仔细权衡该种经济活动所带来的财务风险和能取得的收益,着重分析高校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并要对已经立项、正在进行当中的项目进行实时监控,以取得项目进展的实时数据,从而及时发现项目运行过程中的风险情况并予以纠正。第三,建立风险预防和抑制风险机制。通过对高校风险的预防和抑制,管理者可以对财务风险进行及时的识别并予以规避。同时,高校还应当就突发事件或重大的财务风险建立应急处理机制,通过对风险的应对及处理程序予以规范,从而能够妥善地解决突发事件,保证高校财务运行的良好状态,最终促进高校健康持续地发展。

参考文献:

[1]  罗青.内部控制设计、测试与评价[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

[2]  侯江红.公共组织财务管理(第1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3]  李连华.内部控制理论结构:控制效率的思想基础与政策建议[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7.

[4]  孙继辉.对金融危机形势下高校内部会计控制的思考[J].会计之友,2009,(4).

[5]  马四海,王英辉,郭跃显.基于C0S0框架的我国高校内部控制分析[J].石家庄铁道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7).

[6]  刘启胜.以全面预算为基础构建高校财务管理新体制[D].广州:暨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3.endprint

猜你喜欢
财务风险内部控制高校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