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人物为何频频被抹黑

2015-07-11 09:32薛兴国罗卫萍
时事报告(大学生版) 2015年1期
关键词:污蔑丑化信仰

◎ 薛兴国 罗卫萍



英雄人物为何频频被抹黑

◎ 薛兴国 罗卫萍

西北工业大学郭荟芩同学:我们从小接受的教育是要崇敬英雄人物,传承英雄精神,可最近,网络上却出现了一股诋毁英雄的逆流。请问——

答:英雄是一个民族的精神脊梁,也是一个社会的价值标杆。需要英雄,尊崇英雄,是所有民族的基本共识。然而,近年来却不断有人对影响了我们几代人的英雄人物提出质疑甚至诋毁:“邱少云在烈火中捐躯是半生不熟的烤肉”“黄继光堵枪眼不合理”“董存瑞炸碉堡系虚构”“刘胡兰精神有问题”……在互联网丛林中,有人用污蔑的手法丑化英雄,有人用翻案的名义颠倒黑白,有人用油滑的段子解构崇高,有人用围观起哄推顶叫好,大肆抹黑攻击英雄的“雾霾”来势汹汹。

为什么这些经不起推敲甚至无聊至极的言论能够盛行一时?为什么有那么多的人对抹黑英雄乐此不疲,甚至引以为荣?究竟是“谁动了我们的信仰”?这种几乎是逢英雄必黑的社会现象,不能不引起人们的深思。

细究起来,当下抹黑英雄的人主要是这样几种角色:有不断变换手法、蓄意编造谎言者,他们企图通过否定英雄来否定革命,否定中国共产党和新中国的历史,其背后隐藏着不可告人的政治目的;有心理阴暗、别有用心者,他们嘲笑理想,讽刺崇高,污蔑英雄,宣泄对社会的不满;有精神荒芜、信仰缺失者,他们热衷于“标新立异”,寻求关注,成为娱乐至上价值观、围观成瘾癖好的牺牲品;有涉世不深、缺乏常识的青年,他们偏听轻信,不辨是非,当了那些别有用心者的“炮灰”。

古人云:“欲灭其国,先去其史。”历史证明,要想从精神上摧毁一个民族,瓦解一个国家,必先“去其史”。“去其史”,必先去其英雄丰碑,毁其精神信仰。抹黑英雄,是去史灭国最常见的手法;在精神上釜底抽薪,是敌对势力在政治上颠覆一个政权最快捷的途径。习近平总书记曾尖锐指出:“国内外敌对势力往往拿中国革命史、新中国历史来做文章,竭尽攻击、丑化、污蔑之能事,根本目的就是要搞乱人心,煽动推翻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从否定一个个英雄人物到否定整个民族文化,从具体的否定到抽象的否定,一切美好和高尚就在这一连串的“否定”中消失,所有良知和秩序也将荡然无存,历史最终走向虚无。

尊崇英雄要从娃娃抓起。图为江西省万载县第一小学的学生给抗战老英雄佩戴抗战“胜利花”。

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历史是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和智慧宝库。古往今来,一切民族和国家都会重视自己的历史,都会善待自己的历史遗产。然而近年来,历史虚无主义悄悄披上了摩登的外衣粉墨登场。一些人打着“反思历史”“重新评价”的幌子,随意解读历史现象,歪曲历史本来面目,恶搞、调侃、丑化英雄,借此贬损革命,诋毁中国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而进行的反帝反封建斗争,甚至否定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尤其在今天这样一个全媒体时代,历史虚无主义思潮表现出很强的欺骗性和渗透性,并且以多张面孔出现。对于当下的年轻人而言,革命战争年代的艰难险阻、生死考验,往往因为时间上的久远而产生疏离感,因而被乱象所迷惑,被错误思想所俘虏,导致信任危机和信仰危机。无数前车之鉴表明,如果一个国家的精神文化被蚕食,信仰被动摇,记忆被毁灭,那么这个国家的根基就会出现“中空”。

没有英雄的时代是贫瘠的,遗忘英雄的时代是短视的。一个不尊重历史、不尊崇英雄的民族是丧失底线的民族,也是没有希望的民族。放眼世界各国,无一不是把英雄放在备受尊崇的位置,没一个国家会允许人们肆意诋毁英雄。可以说,如何看待英雄,关系到如何看历史、看今天、看未来。青年朋友们,请记住:抹黑英雄,不仅仅是抹黑历史,更是抹黑一代人对未来的美好期许。而捍卫英雄,就是捍卫中华民族的历史;捍卫英雄,就是捍卫中华民族的未来和希望。这是我们每个人都必须具备的认识高度。网上有句话说得好:“昔日英雄保卫我们,今天我们誓死捍卫英雄。”这应该成为我们对待英雄的态度。

(作者分别为解放军国际关系学院外国军事研究中心主任、解放军国际关系学院一系讲师)

猜你喜欢
污蔑丑化信仰
与信仰同行
信仰之光
“污蔑台军”
论信仰
铁的信仰
近代英美文学作品中的中国形象变迁
从高考模拟命题看两种“虚无”现象——“丑化中国”说与“西学中源”说之比较
试论三十年代《盛京时报》对中国抗日武装力量的污蔑性报道
试析《喜福会》中被丑化的中国男性形象书写
辨言语,填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