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中学生分析概括能力的培养

2015-07-12 18:23孙二林
学周刊·下旬刊 2015年9期
关键词:概括能力分析能力良好习惯

孙二林

摘要:语文教学中的概括能力主要是指能分析归纳文章的内容要点和中心思想,分析文章的结构,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分析词语、句子、段落的含义,最后用简明扼要的语言把所读的内容准确表达出来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不仅关系到学生的阅读能力的提升,而且还直接决定着学生阅读的效率。对此,本文以阅读教学中学生分析概括能力的培养作为研究对象,重点探讨了阅读教学中学生分析概括能力的培养方法,从而更好地提高阅读教学中学生分析概括能力的培养水平。

关键词: 概括能力  分析能力  课题  良好习惯

一、让学生学会分析课题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先分析一下课题。课文的题目具有良好的提示作用,而且都能够很好地反映出课文的内容重点以及所要表现的重要任务,如《李广射虎》《少年王勃》;或者是主要事件,如《我给江主席献花》《虎门销烟》。有的课文,用时间、地点做题目,如《草原的早晨》《美丽的南沙群岛》。此外,还有的题目还能够很好地表达出课文的中心思想,让学生能够快速地掌握课文的中心意思,如《诚实与信任》《伟大的友谊》等。让学生学会分析课题,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清课题的学习思路,帮助学生提高写作能力,而且还可以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让学生找到更多的学习方法与技巧。如教学苏教版第五册课文《东方之珠》一课,揭示课题后,引导学生根据课题,分析这篇课文中“东方之珠”指的是哪里?课题为什么要加上引号?它有什么与众不同的地方等。又如教学苏教版第五册课文《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一课,可引导学生分析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是什么样子的?它是谁发明的?他是怎样发明的?

二、教学生学会抓住有提示作用的关键词语

在课文当中,常常会出现一些总起句,然后开展对课文的具体论述,这种写作方式能够反映出作者的综合分析思维能力以及具体的分析思维表现。在实际的阅读教学中,就需要帮助学生加深对总起句的理解,尤其是抓住一些具有提示作用的关键词语,以此来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如《东方之珠》一课,第一自然段写“香港是我国通向世界的南大门,那里有迷人的沙滩、著名的公园和繁华的街市”,这是个总起句,有提示下文的作用。文章接着写道“浪平沙细、阳光和煦的浅水湾,是旅游度假的好地方;香港的海洋公园世界闻名;铜锣湾是全港三大闹市口之一。”教学时,让学生分别列出说明香港沙滩迷人在什么地方?公园为什么著?街市是怎样的繁华?并使他们懂得,这些是对第一自然段的具体的分析。通过为学生开展对关键词语的教学,能够让学生在这些知识的学习中,找到更多的学习方法,从而更好地提高自身的阅读分析水平。

三、教会学生学会分析概括的方法,养成边读边想的良好习惯

在日常的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发挥空间,教师要学会善于放手,以此来让学生在这种充足的发挥空间中养成良好的分析习惯。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不再只是处在被动学习的位置,而是从主动学习的角度来开展相应的学习,并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会分析概括的方法,并运用分析概括的方法来分析相应的课文,从而养成边读边想的良好习惯。通过主动分析概括,可以帮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文的分析当中,运用自己学习的知识来进行分析,这样更能够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进而不断提升个人的分析概括能力。在阅读教学中,教室不仅要引导学生积极进行分析,而且还要引导学生对这些分析的内容进行概括,从而概括出分析成果,增强学生的成就感。在这种成就的推动下,学生也就会更为积极地参与边读边想的分析活动当中,进而提升个人的阅读分析能力。

四、培养学生在阅读中质疑能力

学习并不是一个一味地接受知识的过程,而应该在接受知识的同时,还要尝试去质疑,尤其是在阅读中进行质疑,这样才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所学习到的知识。由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不仅要为学生灌输相应的阅读知识,还要培养学生在阅读中的质疑能力,让学生在学习的同时,积极参与对阅读课文的质疑,多提出一些为什么,并积极地运用所学得的知识分析和解决这些质疑,从而得出相应的质疑结果。例如,在教学《诚实和信任》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内容,设置相关的问题:文中写道“这辆车的车头超出停车线二三十厘米”,你认为这辆车的车主有没有责任?而作者为什么会认为:“责任应该在我?”“我环顾四周,看不见一个人……”如果是你,你打算怎么做?从而引导学生认识到“人与人之间还有比金钱更重要的东西,你给我留下了诚实与信任,这比金钱更重要”。在培养学生在阅读中的质疑能力方面,教师需要时刻发挥出引导与帮助的作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的质疑中,并敢于质疑课文中存在的问题,并积极分析这些问题的出现原因以及具体的解决措施;在帮助学生对阅读的课文进行质疑方面,教师可以从阅读课文的内容、背景、创作意图以及想要表达的思想等方面设置相应的问题,让学生根据这些问题来进行分析与探索,并积极总结这些问题的规律,进而在开展课文的阅读时,提出相应的质疑,在难以弄懂这些提出质疑的问题时,学生可以及时向教室求助,从而更好地培养阅读质疑能力。

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是教师的责任与义务,是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环节。教师要切实重视学生分析概括能力的培养。黑格尔说得好:“人能够替别人思考,正如人能够替别人饮食一样。”但是学生分析概括能力的培养,是不可替代的。只有教师不断重视改进教学法,重视学法指导,日积月累,循序渐进,学生分析概括能力肯定会不断增强,这也可以说是提高语文教学整体水平的关键所在。只要我们花心思去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他们的阅读能力就能稳定上升。

(责编 田彩霞)

猜你喜欢
概括能力分析能力良好习惯
初中历史课堂中情境教学法的运用
浅谈学生在高中历史学习中分析能力的提高
再识“千变魔女”
浅谈如何提高记叙文的概括能力
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概括能力的思考与实践
小学生学习英语良好习惯培养策略
良好习惯与成功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