怜爱苍生休戈矛
——赏析王昌龄《箜篌引》

2015-07-13 12:19孟羽中浙江警察学院杭州310053周兴泰江西师范大学南昌330022
名作欣赏 2015年15期
关键词:箜篌王昌龄

⊙孟羽中[浙江警察学院,杭州 310053]⊙周兴泰[江西师范大学,南昌330022]

怜爱苍生休戈矛
——赏析王昌龄《箜篌引》

⊙孟羽中[浙江警察学院,杭州 310053]⊙周兴泰[江西师范大学,南昌330022]

王昌龄诗作多受瞩目,《箜篌引》却常为世人忽略。事实上,《箜篌引》以西北少数民族将领的遭遇为叙事对象,对唐初边疆战争及政策有具体反映,内容深刻,颇具史料价值。诗末王昌龄提出以怀柔为基的文治方略,使本诗卓立于同类题材。

王昌龄《箜篌引》民族将领 叙事

约唐玄宗天宝中期,“诗家夫子”王昌龄自江宁丞贬为龙标尉①,乘舟南行,途经卢溪(今湖南沅陵),遇到一位谪居的西北少数民族将领,感而述之,创作了长篇《箜篌引》。诗作内容深刻,反映了时政的得失,殷称昌龄诗“惊耳骇目”,为“中兴高作”②,此篇当之无愧。

卢溪郡南夜泊舟,夜闻两岸羌戎讴。其时月黑猿啾啾,微雨沾衣令人愁。

有一迁客登高楼,不言不寐弹箜篌。弹作蓟门桑叶秋,风沙飒飒青冢头。将军铁骢汗血流,深入匈奴战未休。黄旗一点兵马收,乱杀胡人积如丘。疮病驱来配边州,仍披漠北羔羊裘。颜色饥枯掩面羞,眼眶泪滴深两眸。思还本乡食牛,欲语不得指咽喉。或有强壮能咿,意说被他边将仇。五世属藩汉主留,碧毛毡帐河曲游。橐驼五万部落稠,敕赐飞凤金兜鍪。为君百战如过筹,静扫阴山无鸟投。家藏铁券特承优,黄金千斤不称求,九族分离作楚囚。深溪寂寞弦苦幽,草木悲感声飕。仆本东山为国忧,明光殿前论九畴,簏读兵书尽冥搜。为君掌上施权谋,洞晓山川无与俦。紫宸诏发远怀柔,摇笔飞霜如夺钩,鬼神不得知其由。怜爱苍生比蚍蜉,朔河屯兵须渐抽,尽遣降来拜御沟。便令海内休戈矛,何用班超定远侯!史臣书之得已不?

《箜篌引》为乐府旧题,一曰《公无渡河》,据载“声甚凄怆”“闻者莫不堕落饮注”(《乐府诗集》卷二六引崔豹《古今注》),阅读此诗,亦会有悲愤之情感迫内心。王昌龄“绪密而思清”③,惯用七绝,此次体制虽长,但“理极紧密,法极深老,故不懈不粗,不宜草草看之”(《诗归·盛唐六》钟惺语)。

本诗分三层,首句“微雨沾衣令人愁”为第一层,点地写景,勾勒出一个弥漫着愁思的夜晚。是夜漆黑,月亮亦失去了皎洁,遁入无边的夜色里。岸上当地少数民族的讴歌与猿的清啼不时划破夜空,清晰地触入耳际。猿猴的啼叫,曾让无数迁客骚人为之动容,与卢溪边界相接的三峡,“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鸣,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水经注》卷三四《江水》),昌龄的诗作里,亦多有“清猿无断时”(《送张四》)、“愁听清猿梦里长”(《送魏二》)的意象,约作于同时的“莫将孤月对猿愁”(《卢溪别人》),更是显示了用笔的相近。除却猿的清啼,当地民居的讴歌作为一个背景出现在夜色之中,其催人怀乡的力量亦不可小觑,彼时项王四面楚歌、刘琨吹笳退敌,即为明证。走出舟外,丝丝细雨若有若无地飘落在衣襟之间,清冷地触碰肌肤,更令人增生江湖夜雨的萧索之感。目睹此景,愁即漾漾而生,更无论身在此中又适逢谪途的诗人与“迁客”了。

迁客身旁有位壮者,含混不清地替迁客述说家族的过往。贬谪原是结怨于边将,但这也是意说,没有确指,有待读者推断。唐朝为民族融和的繁荣时代,特别是太宗李世民,推行较开明的民族怀柔政策,如建立羁縻州,安置要求内附的少数民族部落,团结西北少数民族上层人物,重视对西北地区(包括西域)的经营。应是于此背景下,五代为藩的迁客家族内附于中央。其家族环绕河曲而居,据《新唐书·突厥传上》载,“初,突厥内属者分处丰、胜、灵、夏、朔、代间,谓之河曲六州降人”,则其似为突厥人。在黄河流经的塞上江南,他们的部落繁茂,骆驼众多,丰草水美,悠然自得,皇帝亦恩宠有加,亲赐饰有鎏金飞凤的战盔。“士为知己者死”(《战国策·赵策一》),尽管“王事靡”(《诗经·采薇》),战争如酒令繁多,他们都赤胆忠心、全力以赴。无声无息“静扫阴山”,可见战速之快,如电光霹雳。而以阴山之大,飞鸟无迹,更显示了战争规模的宏大与激烈。根据唐制,铁券赐给功臣,其本人及后代犯罪,可得赦免,“天宝七载六月,范阳节度使安禄山赐实封及铁券”(《旧唐书·本纪第九·玄宗下》),迁客的家族也曾获得与安禄山同等的嘉赏。荣耀如斯,战功如斯,只因不能满足边将无休止的贪欲,致使他们亲族分离,四处流落。壮者述说同时,箜篌也在呜咽相应,夜色之中,深溪寂寞,草木衔悲。

聆听至此,令昌龄情不能已,从“仆本东山为国忧”到结尾的第三层,便抒发了其怀柔睦边之主张。这其中,诗人先写自己的志向与才干,次写睦边步骤,文义诚如他倡导的“意如涌烟,从地升天,向后渐高渐高”⑤。《世说新语·赏誉下》曾载“,王右军语刘尹‘:故当共推(谢)安石。’刘尹曰‘:若安石东山志立,当于天下共推之’”,昌龄于此自比谢安,表明胸怀国家、拯救时弊的志向。“九筹”在《尚书·洪范》亦有记录“,天乃锡禹《洪范》《九筹》”,在此代指政治,昌龄迫切地希望能在玄宗面前议论时政“,安能召书生,愿得论要害”是其一生的梦想(《宿灞上寄侍御弟》)。诗人早年驰骋于盛唐的大江塞漠,河北、河东、关西、陇右等道均有游历,故其对洞晓山川无人可比的自信,不是虚言。基于对兵书的熟识与地形的了解,他急欲为圣主分宵旰之忧,从“紫宸诏发远怀柔”后,为其设想的步骤。首先颁发怀柔政策,草写诏书神速豪迈,令鬼神震惊,可见文治的巨大威力,次而,逐步削减边疆的屯兵,以德往天下,使“远人自服,望阙拜舞也”(《古诗笺·七言诗歌行钞》卷四上),最终无需班超的武力与游辨,自可海内升平,戈矛束阁。迁客还乡,碧毛毡帐食牛,生活陶陶然。王昌龄熟悉边塞、遍读兵书,且有较高声望,理论上极可能被擢拔,也许诗人亦秉信于此,故言语之中洋溢着热情的憧憬。

唐玄宗即位以后,开边意切,边塞烽火连绵“,开元之前,每岁供边兵衣粮,费不过二百万;天宝之后,边将奏益浸多,每岁用衣二十万匹,粮百九十万斛,公私劳费,民始困也”(《资治通鉴·唐纪三十一》),穷兵黩武已然危及到民生。迥异于其他边塞诗所写的征夫之苦、思妇之恨,《箜篌引》聚焦于一位身份特殊的迁客,反思边庭。他的家族“五代属蕃”而皈依于唐,并在中央与其他民族交锋时,扮演了赤胆忠心、英勇杀敌的角色,最后只因边将骄奢而遭贬谪,其身世跌宕起伏,但与“十五从军征,八十始独归”(汉乐府《十五从军行》)的老兵一样悲凉,“戎夷非草木”(《宿灞上寄侍御弟》),诗人的笔触饱含了无限的理解与同情。尤为引人注目的是昌龄针对时弊提出了匡救方案,以“怜爱苍生比蚍蜉”为出发点,强调以仁为怀,文治天下,用边境收兵的实际行动换取其他民族的信任,改善边境关系,从而“海内休戈矛”,而迁客所承受的“以夷制夷”的悲剧,自可绝迹。此策高瞻远瞩、切实可行,显示了王昌龄的胆识与睿智,亦使本诗卓立于同类题材。此外,诗作还善于抓住典型的刹那,如“欲语不得指咽喉”等细节,使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文笔精炼流畅。

箜篌铮铮,述说过往的云烟,怜爱苍生休戈矛,诗人描绘了日后的陶然与安宁。聆听未来,不知迁客的眉宇中,是否会浮出一丝安慰与企盼?

①傅璇琮:《唐才子传校笺》,中华书局1987年版,第258页。

③欧阳修等:《新唐书·文艺传》,中华书局1975年版,第18册第5780页。

④李肇等:《国史补·因话录》,上海古籍出版社1957年版,第53页。

⑤旧题王昌龄:《诗格》,见张伯伟:《全唐五代诗格汇考》,江苏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第161页。

[1]王昌龄.王昌龄诗注[M].李云逸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

[2]刘义庆.世说新语笺疏[M].余嘉锡笺疏.北京:中华书局,2007.

作者:孟羽中,复旦大学中文系流动站在站博士后,浙江警察学院公共基础部讲师,研究方向:唐代文学与明清散文;周兴泰,文学博士,江西师范大学文学院中文系讲师,研究方向:唐代文学。

编辑:郭子君E-mail:guozijun0823@163.com

本文系2013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文学叙事传统视阈中的唐代辞赋研究》(13CZW 035)

猜你喜欢
箜篌王昌龄
箜篌城
“七绝圣手”王昌龄
驰骋边疆的王昌龄
接连被贬的“九品”芝麻官
找寻失落的箜篌之音
为了一个学生 学校新开了一个专业
爱国情怀永流传
鲁璐:演奏家型的学者,学者型的演奏家
鲁璐新作专场音乐会:全部的情怀献给箜篌
出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