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眼中的抑郁

2015-07-15 22:23
科学生活 2015年6期
关键词:老鼠大脑人员

抑郁,是心理疾病,它如影随行、不分昼夜地摧毁人生存的勇气。在抑郁症日趋严重的今天,科学家也把目光更多地放在了预防抑郁症上,现在我们就一起看看科学家都发现了什么。

夜间接触过多人造光可能导致抑郁

现代都市的夜晚,绚烂的街灯和写字楼里的灯火照亮整座城市,直到夜色渐褪。人们享受光亮带来的方便和愉悦,却不知道它们也会影响人的健康。

美国科学家最新研究发现,夜间接触过多人造光可能导致抑郁。

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的研究人员利用老鼠试验发现,待在24小时有灯光照明房间里的老鼠比有正常光暗循环房间里的老鼠表现得抑郁。

研究人员选取24只健康雄鼠进行试验,将其中12只放在有正常光暗循环的房间,这个房间里每天16小时有灯光照明,其余8小时是无灯的“暗夜”;剩下的老鼠则被放在全天都有光照的房间。

每个房间内的老鼠还被分隔成两组,其中一组在想躲避光线时可以钻进研究人员放置于房内的一截暗管;而另一组老鼠拥有的是透明管道,即便藏身其中也无法躲避光线。

如此持续3周后,研究人员开始测量老鼠的“抑郁”和“焦虑”程度,比如比较它们面对糖水时的反应等。在所有测试中,与处于正常光暗循环环境中的老鼠相比,待在全天光照房间的老鼠表现出更多接近“抑郁”的症状;同样是呆在24小时光照房间中,能藏进暗管的老鼠又比无处躲光的老鼠表现较少“抑郁”。

研究人员在神经科学学会年会上公布了他们的成果并将研究报告发表在《行为大脑研究》上。

研究带头人劳拉·方肯接受英国记者采访时说:“(老鼠)躲避光线似乎是为缓解‘抑郁状况,但是受持续光照又无处可逃的处境加重了它们的‘抑郁症状。”

选择机会过多可增加患抑郁症几率

一日三餐吃什么?身上衣服穿什么?电视节目看什么?社会飞速发展令人们选择余地从未有现在这样大。但是,选择多未必是件好事。美国研究人员发现,选择太多令人迷惘,甚至可能导致抑郁。

美国斯坦福大学和斯沃思莫尔学院的研究人员发现,人们会因选择太多而感到为难,因拿不定主意而紧张,因不知道自己的决定是否正确而担心。

研究人员认为,产生这一结果的关键问题在于:当人面对太多选择时,会过于关心自己的选择会导致何种后果。

人做选择前容易被无数选项搞懵,一旦做出选择又往往会对自己的选择不满意,怀疑选择的正确性。另外,选择还可能令人产生自私和冷漠心理。这是因为人在做选择时通常以个人好恶为标准,较少顾及社会整体利益。

担心忧虑也能缓解抑郁症

英国一项研究表明,忧心忡忡对人的健康有益,因为它能减轻抑郁的症状。科学家通过对实验人群的心理状况进行研究发现,担心和忧虑能有效对抗抑郁症的不良作用。

不过,研究所发现的能有效减轻抑郁症状的焦虑症,与以害怕和恐慌为特征的惊恐焦虑症有明显不同。据悉,科学家通过监测抑郁患者的脑部活动,发现担心、忧虑能缓解抑郁症状。这些抑郁病人同时患有两种不同焦虑症中的一种。

研究结果表明,害怕会加剧同抑郁相关的脑部活动,而担心事实上能对抗抑郁,因而减轻抑郁和害怕的不良作用。

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心理学家格雷戈里·米勒教授说:“有时候担心是一件好事情。或许它能使人更好地作计划、更集中精力。担心有好的一面。”他还表示:“尽管我们认为抑郁和焦虑是不同的病症,但是它们通常相伴而生。许多情况下,患有抑郁症的人还会焦虑,反之亦然。”

此前进行的脑部扫描发现,两种不同的焦虑会产生截然不同的脑部活动方式。惊恐焦虑症会使右下后颞叶作出反应,而担心会使左额叶作出反应。左额叶同人的语言技能相关。

科学家让接受实验的人对不同单词是褒义、贬义还是中性做出评价,同时对其脑部进行扫描。这样科研人员就会发现,在情感性的言语的刺激下,大脑的哪一部分会被激活。通过功能性核磁共振成像仪的扫描,科学家发现忧心忡忡的抑郁病患者同那些惊恐的人相比,大脑反应截然不同。

该项研究成果发表在《认知、情感和行为神经学》期刊上。

早点睡变乐观

此前多项研究也发现,晚上睡眠时间短、睡得晚与存在更多的负面想法相关联。

研究人员选取了100名大学生完成一系列调查问卷和计算机任务,并通过学生的回答和计算机任务表现,评估出每名大学生对某些事物的忧虑、沉思和受困扰的程度。研究人员还询问了每名学生是习惯早睡还是晚睡。结果显示,相较那些睡得早、睡得长的人,睡得晚、睡得少的人有更多负面想法。调查问卷也证实,那些将自己描述为夜猫子的人会反复出现更多的负面想法。

研究人员雅各布·诺塔表示:“对于那些饱受负面思想困扰的人来说,确保在每晚按时休息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治疗方式。” 对睡眠时间减少与精神病理学之间关系的研究早已表明,患者专注于睡眠能减轻心理病态的症状。研究人员表示这一研究为治疗心理障碍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改善饮食习惯可预防抑郁

英国伦敦大学学院研究人员发现,人常吃加工食品更容易诱发抑郁,而常吃新鲜蔬果和鱼类有助于保持好心情。由此研究人员推断:“改善饮食习惯是预防抑郁症的方法之一。”

研究人员以问卷形式调查并研究了3486名伦敦公务员的饮食习惯和心理状况,把被调查者分为两组:一组常吃未经加工处理的新鲜蔬果和鱼类;一组常吃油炸食品、加工食品、高脂奶产品和甜食。

研究发现,与常吃新鲜食品的人相比,常吃加工食品的人发生心情抑郁的可能性要高出58%。

研究人员认为,新鲜瓜果蔬菜含更多抗氧化物质。以往研究表明,人们食物中抗氧化物质含量越高,发生抑郁的可能性就越低。喜欢吃新鲜食品的人可能倾向于吃更多食物,从而摄取更多营养。而常吃加工食品的人往往饮食结构单一。

每天一杯酸奶抗抑郁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荷兰莱顿大学一项新的研究显示,经常食用益生菌酸奶可显著改善心情、抵抗抑郁。

研究人员将40名健康受试者分成两组,一组服用益生菌食品补充剂,一组服用安慰剂进行对照。4周后,研究人员对他们的认知反应进行评估,结果显示,与安慰剂组相比,益生菌组消极的想法显著减少,更少受到不良情绪和坏心情的侵袭。研究报告已发表在《大脑、行为与免疫力杂志》上。

2013年,美国加州大学的一项研究发现,受试者连续饮用酸奶1个月,可以减少大脑区域有关情绪和疼痛感方面的活动。根据这项研究可知,益生菌可以沟通迷走神经与大脑,减轻焦虑和抑郁症的症状。以往的研究已经证明,大脑会发送信号到肠道,这也是为什么压力和其他情绪会导致胃肠道疾病。

澳大利亚研究发现女性多吃鱼不易抑郁

美国《流行病学》杂志指出,每周至少吃两次海产品的女性,患抑郁的风险会降低25%,但吃海产品对男人没有明显的帮助。

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岛孟西斯研究院的一组研究人员花费5年时间跟踪调查了1400名年龄在26~36岁的志愿者。这些志愿者每天记录自己的饮食,包括食用的各类海产品,如海鱼、海虾和贝类等。与此同时,他们的心理健康情况也被依次记录下来。

研究发现,女性吃鱼的数量与患抑郁症的几率之间有着很强的关联度。结果显示,女性每隔一周吃一次鱼,抑郁症风险降低6%;每周吃两次以上鱼的女性比每周吃两次以下的女性患抑郁症的风险减少25%。

不过,对男人而言,并没有这等好事。原因可能是因为男性从其他饮食渠道,特别是肉类上获得了比女性更多的欧米伽3脂肪酸。食物、大脑和行为研究所所长理查德·马什介绍,人类大脑有一部分是由欧米伽3脂肪酸长链脂肪酸构成,而这类脂肪酸是鱼油中的常见物质。

另一种可能合理的解释称,欧米伽3脂肪酸可能与女性性激素共同作用来提升大脑健康,从而抑制抑郁症产生的风险。

这项研究证明了多吃鱼有利于女性的心理健康。当然,吃深海鱼不仅有利于女性的心理健康,还有利于大脑的健康。专家推荐,人们每周可以吃两次深海鱼,如马鲛鱼、吞拿鱼、三文鱼和沙丁鱼等。

研究显示体育锻炼可有效缓解抑郁情绪

国外研究显示,锻炼可以抗抑郁,经常锻炼可以有效地改善心情,达到缓解忧郁的效果。锻炼的项目可以是在户外慢跑、快走,如果没有条件,可以在家中做做拉伸、举重等运动。

阳光会改善体内的内分泌环境,减少抑郁的发生。特别是身居大厦的白领女性,要经常沐浴阳光,即便是阴雨、雪天也要在中午外出活动。中年人要尽量缓解工作压力,学会自我解压,可以通过积极健康的运动和娱乐方式来改善心情。

研究显示东方集体文化有助防治抑郁症

一项覆盖多个国家的研究显示,携带有容易导致抑郁症基因的人在东方国家比西方国家更多,但东方国家的集体文化却使得抑郁症发病率比西方国家低。

美国西北大学研究人员对29个国家的抑郁症基因携带率和文化差异进行了研究。据介绍,基因5-HTTLPR有“短”和“长”两个版本,在同样的环境和事件刺激下,那些携带“短”版基因的人更容易出现焦虑、害怕等情绪,出现抑郁症的风险更高。

研究显示,东亚一些国家中携带这种“短”版基因的人口比率高达70%~80%,而在欧洲这一比率只有40%~45%。但实际上,东亚国家抑郁症的发病率远低于欧洲国家。

研究人员说,这可能是因为东亚国家的文化更倾向于集体价值取向,而欧洲国家的文化更强调个人行为。集体文化在可能引发抑郁症的事件出现时起到了保护性的缓冲作用。这项研究还说明,对于抑郁症的研究和防治来说,外部环境和生理基础同样重要。

猜你喜欢
老鼠大脑人员
抓老鼠
让刑满释放人员找到家的感觉
不得与工会组织任职期内人员解除劳动合同
笨猫种老鼠
急救人员已身心俱疲
第十一部分 会计组织机构和人员
老鼠分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