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材《论语》选文系统初探——以人教版教材为例

2015-07-17 01:59李博涵
亚太教育 2015年18期
关键词:人民教育出版社编者普通高中

文/李博涵

一、《论语》选文教材的评价

(一)均体现了语文课程性质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①在《论语》选文的课后习题中对上述语文课程标准有所体现,如《论语十二章》中训练系统如下设置:

『研讨与联系』

一看注释,查工具书,把下列各句译成现代汉语,并解释加点词语的意思。

1. 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2. 五日三省吾身;3.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4. 士不可以不弘毅;5.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最早由儒家提倡的接人待物的处世之道,对此,曾经有过不同的看法。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全班讨论:怎样看待‘己所不欲,勿施于人’?②

由上面两题我们可以看出,编者的初衷是要在一课中既要学生掌握古代汉语知识,又要让学生辩证的领会《论语》的内在精神。

(二)体现了教科书编写建议精神

七年级的课程安排,体现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与内容中“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让学生对于《论语》有初步认识。

在高中必修一的“名著导读”中,我们可以看出教材编写过程中对课程标准的实践,便是通过大量的语料积累,由不抵触到接触,由接触到理解。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中明确指出“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具有广泛的阅读兴趣,努力扩大阅读视野。学会正确、自主地选择阅读材料,读好书,读整本书,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提高文化品位。”

(三)符合学生年龄与时代特点

不止一本教材中提及到了结合日常生活,站在自己角度对《论语》中精神作出解读。如《中国文化经典研读》中:

『思考·讨论·练习』

一《论语》里多次提到君子的品性……请将有关语录整理出来,联系日常的为人处世,讨论孔子所说的“君子”人格对我们有什么启发意义。

……

三儒家和道家对于中国人的文化心理产生过重大影响……比如经常有报道说中国人到国外求学、谋职,不善于表现自己,而这与儒家强调的礼让谦和、道家强调的无欲不争的文化传统有关,你认为是这样的吗?

由此我们看出对于学生的引导是从学生角度出发的,且更多的联系实际,让学生更好地运用《论语》中的有关知识去面对生活,处理人际关系。

(四)局限涉猎,并未成为系统

人教版教材中对于《论语》的收录过于零碎,并未形成系统,编者初衷是让学生领会精神,在课下让学生自行研读。在《论语》的二十篇目中虽然选文收录涉及到其中的十八个篇目,但内容较为零碎分散,让学生不能对《论语》形成整体的了解和认知。学生的记忆力有限,在学习高中的知识时难免会对初中知识点产生遗忘,尤其是《论语》这种古文类篇目,在老师讲授时也难免疏忽整体介绍,最终导致学生接受的知识过于零碎。

仅仅是此一个出版社中所选录的,在正文里就有所重复,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先进》篇与《名著导读》《先进》篇其一相同。在课后链接中也有很多重复之处,这些都足以证明编者们并没有一个良好的沟通。

二、《论语》选读教材中孔子思想在当下的转型接受

《论语》固然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但是在当下的社会中,其思想需要经过筛选才能真正的发挥作用。当代人有很强烈的身份认同危机;而整个社会的价值观念也比较混乱。这是因为我们忽视传统的精神文化资源,忽视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传承。因此我们有必要将孔子思想加以现代化,并建立起比较合理、有序、先进的思想体系和价值体系,以适应当代社会并让大众重视和继承。

如必修一“名著导读”的课后练习就体现出了这一点:

『思考与探究』

一孔子说他“十五至于学”,这与现在上高一的同学的年龄大体相当,请结合你的学习兴趣,谈谈将来的志向。

二《论语》中有很多地方讲到人的性格特点以及相关行为方式,如“知者动,仁者静”“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之类,你能否在《论语》中找到接近自己性格的描述?

三《论语》中有很多格言警句,你觉得哪一句给你启发最大?请与同学交流自己的体会。

四你认为孔子思想在当今社会还有没有意义?③

通过上面这四道题目,我们可以看出,在教材编写方面,编者把《论语》放在历史大结构上。在具体的内容引导方面,编者还是强调了对于学生的接受以及在当下的实际价值。第一题和第二题都是从学生自身出发,强调个体解读。第三题与同学交流感想,第四题联系当下社会。总体来说在并没有偏离《论语》本质的前提下,尽量强调学生解读和实际意义。

在选修教材的收录上,如《先秦诸子选读》中编写组成员说道:“开设这门课程,有益于提高学生对我国文化传统的认识,加深学生对优良传统的热爱,增强他们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有益于启发和引导学生陶冶身心、涵养德性,使人格健全地发展……有益于培养和加强学生把握社会、人生问题的能力……又有益于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④总体来看,编写组人员还是从各个角度对于篇目的选择做出了考量。

三、《论语》选读教材编写建议

(一)对于选文的编辑目标建议

语文新课改规定新时期高中语文教育要实现“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目标。无论是初中教材还是高中教材,必修还是选修,都应当遵循课程标准,有一定之规,让学生在“积累·整合”、 “感受·鉴赏”、 “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发现·创新”五方面获得发展。不能让教材割裂,导致联系不清等状况的出现。

(二)对于选文标准的分类建议

梁启超先生在《要籍解题及其读法》中对《论语》有如此分类: “一、关于个人人格修养之教训;二、关于社会伦理之教训;三、政治谈;四、哲理谈;五、对于门人弟子及时人因人施教(注重个性的)回答;六、对于门人弟子及时人的批评;七、自述语;八、孔子日常行事及门人颂美孔子之语(映入门弟子眼中之孔子人格)”。⑤

那么在选文时也应有所注重,在内容上对于《论语》的二十章节都有所涉及,让学生对于《论语》有整体认知,其次在内容上也应有所分类,让学生清晰的了解孔子学说及其思想。

(三)对于编者编写建议

当下教材编写各自为战现象层出不穷,编者与其闭门造车,不如联合起来形成统一规划。如人教版教材中,选文重复屡见不鲜。而且当下很多不同出版社对于《论语》的接受多种多样,如语文版、粤教版中录有《论语》选读,苏教版、鲁教版有《论语》 《孟子》选读⑥等等,这些都可以作为教材编写的借鉴,让教材设置更加合理。

另一方面,在课后习题的设置中,可多涉及相关链接,让学生在典籍中畅游一番,并非为了考试强行记忆。同时也要多涉及开放性试题,如台湾版有一问题是这样设计的:

“现代社会讲究‘自我推销’,这和孔子要求的‘讷言敏行’是否矛盾?”⑦

这样能让学生自主的进行探究,从而得出更加有主见的答案。

注解: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 年版

②《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年版

③《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一》,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年版

④常森, 《<先秦诸子选读>编写说明》,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年

⑤梁启超,《饮冰室书话》,时代文艺出版社,2000 年

⑥张群超,《高中选修课教材<论语选读>研究》,东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0 年

⑦李鍌,台湾国学基本教材(论语卷),北京:新华出版社,2008 年

[1]袁行霈主编, 《先秦诸子选读》,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 年

[3]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年

[4]《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一》,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年

[5]梁启超, 《饮冰室书话》,长春:时代文艺出版社,2000 年

[6]杨伯峻译注,《论语译注》,北京:中华书局,2009

猜你喜欢
人民教育出版社编者普通高中
普通高中文化育人的思考与实践
编者语
编者语
An Analysis and Evaluation of the Textbook New Senior English for China(Student’s Book One)
编者语
NO制备和性质的微型实验
河南普通高中今年停招择校生
普通高中教育
用心探讨例题 品出其中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