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下大学生“拖延症”的心理动因与应对探析

2015-07-17 01:59于滢
亚太教育 2015年18期
关键词:拖延症动因集体

文/于滢

大学生心理发展的程度尚未达到完全的成熟,自我情绪调节和自我行为的控制能力不强,在周围环境发生变化的时候难以适应等多个方面原因,造成他们对学习热情的下降、对周边事物的情感淡漠。

拖延的行为确实影响了某些大学生的学习效果与目标达成,但是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出现状况也是造成这些现象的重要原因,这种心理失调的状态可以称之为“拖延症”心理。

一、内涵辨析

(一)何为“拖延症”

目前“拖延症”的英文翻译为: “procrastination,其动词procrastinate 的释义是“推迟、延后、缓慢、延长”,所表明的意思也即以后再做。”①非常生动鲜明的表达了拖延的表现和后果。

当代心理学家面对“拖延症”这一抽象的概念,所给出的定义是:“当事人有意识的延迟一项既定任务的执行,哪怕他明明知道这项任务最终是必须完成的,而且这样做可能会使情况恶化”。

(二)“拖延症”的内容分类

《拖延述评》一文中,给拖延症做的分类为:“从拖延的对象上来说,分为四种不同的拖延:(1)学习拖延;(2)生活次序拖延;(3)迅速决策拖延;(4)强迫性拖延。”②

二、“拖延症”心理的动因分析

(一)“完美主义”与“抵制心理”

拥有“完美主义”人格特性的人想把自己的事情一次性就能做到最好,因而他们是不会愿意去急急忙忙的就开始,一定要等到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的时候,他们才愿意开始行动。因为过分在意别人的看法而希望自己的行为可以得到认可与赞扬。

“抵制心理”的产生源自学生对某项工作或布置工作的人存在不喜欢的心理,例如:不喜欢某位老师或者不喜欢自己的领导,自己就不去好好完成领导或者老师布置的作业或任务,虽然那些是自己必须要完成的分内之事,会一直拖到最后一天才迅速的草草完成。甚至有种心理是,拖到最后会有更好的解决方案或因为应激使自己的潜能得到更好激发。

(二)任务完成的“去集体化”

社会心理学中有种效应叫做: “社会懈怠,是指在团体中由于个体的成绩没有被单独加以评价,而是被看作一个总体时所引发的个体努力水平下降的现象。”

由于学分制度,个性化发展等原因,学生选课、考试和参加各类活动等过程中,集体的概念在一定程度上被打散,取而代之的是个人选择课程,参加考核,减少了完成任务时,个体身上所负担的集体压力,相应的降低了完成的心理动力,当人身上普遍都存在的自制力差这一点产生的时候,很多学习任务和工作会推到明天甚至更久远。

(三)维持自尊的“应对策略”

从认知心理学的研究结果来考虑,拖延有时候被当成是某些人为的应对策略。个体通过该策略来逃避一种现实以维持自尊心:也即他们能力不足。

部分大学生个体非常在意和关注自己的考试成绩、行为结果,从而导致内心的焦虑情绪,使得他们在学业上自尊非常高,当遇见不理想的成绩时,又导致了自尊的降低。个体面对自己做不到的任务时,他们往往会选择不及时完成任务来进行应对。

三、应对策略

(一)调整对目标的心理预期

由于,“拖延症”不仅是个体的行为习惯,也折射除了一种社会心理现象,许多“拖延症”的人因为性格的固执或自我要求的过高,会在目标面前对自己过去的失败耿耿于怀。面对困难,我们要学会坚持,也要懂得迂回和灵活应付。将“我要出色的完成目标”先改为“我要完成目标”。

(二)消除“心理干扰”

完成目标的过程中,会经常被互联网、个人交际和琐事等不断干扰,从而成为拖延完成任务的“理由”。例如,非常大的一种干扰是互联网,当代大学生宁愿每天晚上回到寝室在网上无所目的地浏览网页,看搞笑视频,甚至对着屏幕发呆也不愿看书或者着手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追根究底是因为内心的坚持或坚定不够。

(三)寻求集体协作

寻求互相监督,形成组织,利用集体完成任务的压力来减少社会携带或心理动因的不足,为此,各种程度不同的拖延症患者通过组织和集体的力量来约束自己的行为,也为他人提供经验并相互监督,这种方法也同样适用于一个寝室的同学,一个社团、组织的成员,都可以互相督,互相激励。

(四)积极的进行自我暗示,增强心理的动力

因为没有信心,学生在面对目标的时候不敢轻易去尝试和挑战,因此,增强自信心是增强心理动力的重要手段,首先,在选择时就要把自己的内心放开,别患得患失;其次,一旦决定就要坚定地完成,相信尽管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学会自我对话和自我暗示,在内心告诉自己:只要自己能够一直坚持下去直到最后,就一定能够赢得胜利。

注解:

①蒙茜,郑涌,拖延述评,西南师研究范大学学报,2006 年第4 期②蒙茜,郑涌,拖延述评,西南师研究范大学学报,2006 年第4 期参考文献:

[1]曹玲,简博克,体会的拖延症[J]. 北京. 三联生活周刊. 2010 年:17 页.

[2]蒙茜,郑涌,拖延研究述评,西南师范大学学报[J]. 重庆. 2006 年第4 期:33 -34 页.

[3]米豆豆,郑莉君,社会心理科学[J]. 天津. 2012 年第4期:26 -28 页.

猜你喜欢
拖延症动因集体
我为集体献一计
行政权社会化之生成动因阐释
警犬集体过生日
“拖延症”的毛病 造访你了吗?
“很X单很Y双”的构式义及认知动因
大学生拖延症现状分析及对策
疑问词“怎么”句法功能的演变及其动因
动物集体卖萌搞笑秀
QQ群在线集体备课的探讨
舟山六横话中“官”语法化的修辞动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