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能动性的策略研究

2015-07-17 23:50张益丰
读写算·教研版 2015年6期
关键词:能动性策略研究小学数学

张益丰

摘 要:本文目的在于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动”起来的策略进行研究。方法是通过研究,探索出让学生“动”起来的多种途径,从而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发思维、引导思维、发展和培养创新思维。最终实现学生在轻松的数学课堂教学氛围陶冶情操、发展良好的个性品质、启迪创新思维。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能动性;策略研究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6-303-01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由于教师疏忽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能动性发挥,无形中增加了数学学习的难度,让本来有趣的数学变得更为“抽象”。因此在数学教学中为学生创造多动手的机会尤为迫切,同时还要关注学生的情感生活和情感体验,努力使课堂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只有课堂活起来了,学生才有可能主动、生动、活泼的发展。教师必须创造“多动”的机会,让学生动起来,变得活泼敏捷和富有朝气,我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试着去做一做。

一、创造和谐的环境,让学生动情

心理学家托兰斯说:“我们要先促进创造力,就需要提供一个友善的和有奖赏的环境,以便使之在其中繁荣发展”。现代教育的课堂要求学生有积极的学习热情,旺盛的求知欲,敢于质疑问难,善于独立思考,发表不同见解。因此,教师要建立平等、民主、友爱的师生关系,创设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激活课堂,使课堂生动活泼,充满生机和活力,让学生在宽松的环境中大胆探索,不断创新。一节成功的课堂教学,不仅要教学生掌握所学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创造一个丰富的情景,让学生在一种和谐愉悦的气氛中学习,兴趣盎然,跃跃欲试,自主探究。

二、提供观察的机会,让学生动眼

眼睛是思维的窗户,“看”是获得知识的必要前提,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提供足够的观察机会,不断提高学生的观察品质。

三、鼓励学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让学生动口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语言表达是思维的外化过程,让学生在感知基础上,借助表象用语言来探求新知识的过程,可以促使学生理顺思路,对感性材料进行比较、分析、综合,进而抽象概括。在教学中应让每个学生都有口头表达的机会。学生根据自己获得的信息发表自己的建议。不同的意见相互碰撞,在相互交流中提高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这样不仅有利于知识的巩固,更有利于思维的激活和发展。

四、给予独立思考的时间,让学生动脑

教学中最重要的让学生有思考的机会,要改变“满堂灌”和“题海战术”的教学,要让学生有“静思”的机会不要以“热热闹闹”作为衡量学生积极性的标志,真正有效的思维活动往往是“无声”的内化过程。教室里的一片的寂静,应是孩子们全神贯注的思考,积极的思考。例如:“一个正方形的周长和一个长方形的周长相等时,哪种图形围成的面积更大?”这不是一个轻而易举就能回答的问题。教材也没有明确的结论。但孩子们用已经掌握的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的指示,经过一定的加工,是可以获得一个结果的。这个加工的过程就是思考的过程。这时教室里一片寂静,此时此刻的孩子们就正是在思考的过程中。不少孩子还动笔画着、算着。逐渐孩子的脸上有了笑容,有的豁然开朗,有的跃跃欲试。这是老师轻声地说了一句“现在可以和周围同学交换交换意见”瞬间教室里的寂静被打破了。同学们兴奋的争先恐后的议论起来。无声变成了有声。很快问题得到了解决,结论是明确的,孩子们通过画图、通过举例、通过计算得出了这样的结论:一个正方形的周长和一个长方形的周长相等时,正方形围成的面积更大。孩子们的讨论是高质量的,而这个高质量来源于讨论之前那个积极思考的“无声”过程。

五、组织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动手

实践活动本身具有的直观性,往往可以使人在“动”中恍然大悟,在“动”中产生联想,因此,在教學中不但要把实践操作活动作为学习知识、掌握知识的一种方法,也要挖掘表象隐含的智能因素,利用它发展之时,使学生的认知结构进一步优化。例如:学习《倍的初步认识》时,从孩子动手操作入手:先摆2朵小花,把这两朵花看作一份,照这样,摆出两份小花,那么黄花的朵书就是红花的2倍;照这样摆出3份即3倍,摆出4份即4倍。当学生对于与一份数相比,“另一个数有这样的几份就是它的几倍”已有初步认识后,要求学生继续动手摆:3个为一份,摆6个是几倍?摆9个是几倍?……当学生根据老师的要求,能够摆出来并分成“份”,回答出是“几倍”后,再问“以4朵花为一份,黄花是红花的2倍,黄花应该摆几朵呢?”此时不允许学生动手摆,只能凭借表现去思考回答问题。这实际上就是运用了表象,使得外部的活动变为内部的思考,最终成为智力活动。这使学生对倍的概念有了清晰地、比较牢固的初步认识和理解,为利用“倍”这个抽象的概念解决问题奠定了基础,避免见到“倍”就乘,或见到“倍”就除的错误。

六、提供交流的机会,让学生互动

现代教学要突出“立体化”,既要确保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课本之间多条通道信息的交流。这样学生可以畅所欲言,各抒己见,从而相互取长补短。因而,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小学生好奇、好胜的特点,积极引导学生自己去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极力倡导大家互问互答。

综上所述,在培养学生认识客观世界的过程中,如何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能够主动的吸取而不是被动的接受知识,从而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这是决定教学成功与否的一个关键因素。因此,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自主动手学习的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越早越好,自主能力越早形成,学生的学习收益越大。

猜你喜欢
能动性策略研究小学数学
调动主观能动性,提高写作水平
高职英语教学中学生“主体能动性”的发挥
关于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策略研究
目的论角度下的英语翻译策略研究
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比较主观能动性、意识能动性、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作用的异同
冯契对毛泽东的主体能动性思想的解读和阐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