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宁灌输理论在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中的应用

2015-07-17 09:53余利
读写算·教研版 2015年6期
关键词:核心价值观培育

余利

摘 要:列宁的灌输理论是在俄国无产阶级革命时期不断发展和走向成熟的,虽然灌输理论提出的时代背景和我们现在生活的时代背景有很大的差异,但是当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仍然必须坚持和发展灌输理论。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多元化的时代背景下,根据大学生的实际情况,掌握正确的培育方法对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创新灌输理论与时俱进、形式多样、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给大学生灌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但没有过时,而且更能够增强培育的实效性。

关键词:灌输理论;核心价值观;培育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6-004-02

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有助于将大学生培养成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灌输理论为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提供了理论依据,我们要创新灌输理论,根据大学生的实际情况对他们进行灌输。

一、列宁灌输理论的提出

1894年在《“什么是人民之友”以及他们如何攻击社会民族党人?》中,列宁明确的提出了必须把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灌输到工人运动中去,以提高工人运动的组织性和觉悟性。1897年,列宁在《俄国社会民主党人的任务》中第一次明确提出了“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的著名论断。接着,列宁在《俄国社会民主党人抗议书》等一系列文章中发展了灌输论的思想。

1902年,列宁在《怎么办?》一书中全面总结了国际工人运动和俄国革命的历史经验,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灌输理论。他指出:“工人本来也不可能有社会民主主义的意识。这种意识只能从外面灌输进去……”([1](P317)工人阶级由于受历史形成的社会分工和工人阶级的生活境况所决定,没有足够的条件从事精神生产,提出思想体系,因此,只有对工人阶级进行灌输才能使他们掌握先进的理论。列宁指出:“社会主义学说则是从有产阶级的有教养的人即知识分子创造的哲学理论、历史理论和经济理论中发展起来的。”[1](P317-318)知识分子承担着创造理论,从事精神生产的历史使命。

二、灌输理论为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提供了理论依据

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时代背景下,灌输并不过时,灌输并不等于硬灌。坚持和发展灌输理论指导大学生社会主义价值观培育,对大学生正确思想意识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我们应该坚持灌输理论,而不应该摒弃。思想理论界有部分学者对灌输理论陷入的一个误区是灌输“无用论”,这种观点否定了灌输的灵活运用,只是将灌输看成僵硬不变的教条,“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要能够精通它,应用它,精通的目的就全在于应用。”[2](815)大学生由于受主客观条件限制获得的直接经验有限,就需要接受教育,需要接受灌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专门培养,因为它不可能在人的头脑中自发生成,需要从外面进行灌输。

我们应该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灌输理论。近些年来,思想理论界对灌输理论的认识产生了分歧,部分人出现了一些认识上的误区,如:有的学者持灌输“过时论”,认为我们现在身处于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全球化的时代,和平与发展已经成为时代的主题,已经不是列宁以阶级斗争为主要矛盾的年代了,以阶级斗争为历史背景提出的灌输理论已经不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然而,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提到:“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只会片面地引用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的个别词句,而不会运用他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3]一种理论的运用并不只局限于当时提出的时代背景,而是要能够合理地将理论与具体的实践相结合,只有这样的理论才能够发挥出时代价值。

三、创新灌输理论增强培育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实效性

我国的经济建设正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同时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从来没有停止过,在灌输理论的原理指导下紧跟时代步伐与时俱进,形式多样,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对大学生进行核心价值观培育刻不容缓。

1、创新培育内容,与时俱进进行核心价值观灌输

邓小平同志在为景山学校题词时提出了教育的“三个面向”,与时俱进进行核心价值观灌输仍然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首先,我们需要“面向现代化”,大学生是接收现代化信息最快的群体,这就需要核心价值观灌输充分运用微信、微博等网络语言,将核心价值观的内容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灌输给学生。其次,我们需要“面向世界”,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中西方信息交叉融合,这就需要我们面向世界对大学生进行核心价值观灌输。最后,我们需要“面向未来”,我们应该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使核心价值观培育不仅局限在学校实践活动中,也应该广泛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融入核心价值观内容。

2、创新培育方法,形式多样进行核心价值观灌输

灌输并等于硬灌,而是要把握教育对象的特点,采取适合的途径和方式进行灌输,灌输的目地主要是使受教育者将学到的理论“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结合大学生的心理特征有针对性的采取多种形式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灌输。

第一,通过参观红色景区和博物馆情景交融来进行核心价值观灌输,使他们真正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历史渊源,让大学生增加文化底蕴的同时成为核心价值观的继承者和传播者。第二,通过提供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机会,使他们在参与社会实践中体会到核心价值观的社会价值,尤其是社会层面提出的“自由、平等、公正、法制”几点要求在人与人的社会交往中至关重要。第三,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园集体活动使他们明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活意义,开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的诗歌朗诵比赛、辩论赛、主持人大赛、演讲比赛等校园活动。第四,充分利用网络平台灌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们应充分利用BBS、微薄、微信、QQ等通讯工具传播核心价值观,搭建完善的信息网络平台,潜移默化的对大学生进行核心价值观灌输。

3、创新培育途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进行核心价值观灌输

理论与实践是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关系,在学校对大学生灌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也应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首先,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是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为主进行的思想理论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大学生灌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打牢大学生的理论基础。这就迫切需要思想政治教育者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授课技能,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到思想政治教育课堂。其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是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同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可以通过日常实践活动对大学生进行灌输,主要的实践途径包括:深入开展社会实践、大力建设校园文化、主动占领网上阵地、切实加强就业指导与服务、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等。日常实践活动能有效的调动受教育者的积极性,提高践行能力的同时又巩固了理论的学习,通过课堂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能够更好的增强灌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 列宁选集(第1卷).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 毛泽东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3] 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人民出版社,1999

猜你喜欢
核心价值观培育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第十道 生相克
蟑螂
谈发展社会主义新文化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念好"四部经"培育生力军
开展『三扶』 培育新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