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歌舞艺术的审美特征

2015-07-20 09:16郭静凤
戏剧之家 2015年15期
关键词:表演性抒情性形象性

郭静凤

(常州歌舞团 江苏 常州 213000)

浅谈歌舞艺术的审美特征

郭静凤

(常州歌舞团 江苏 常州 213000)

【摘 要】歌舞艺术是声乐艺术(歌)与舞蹈艺术(舞)的有机结合。它同时具有声乐艺术和舞蹈艺术的审美特征,可视作音乐艺术与舞蹈艺术的交叉艺术(边缘艺术)。从美学的视角来研究歌舞艺术的审美特征,对于提升歌舞艺术的美学品格,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本文从抒情性、形象性、表演性、节奏性四大理论层面对歌舞艺术的审美特征进行了全面系统、深入细致的研究与论述。

【关键词】歌舞艺术;审美特征;抒情性;形象性;表演性;节奏性

一、抒情性

抒情性既是音乐艺术的主要审美特征,也是舞蹈艺术的主要审美特征,因此它也是歌舞艺术的第一大审美特征。我国西汉时的《毛诗序》说:“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1]其中“咏歌之”指的就是声乐演唱,“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指的就是舞蹈,说明音乐与舞蹈都是人类表达情感的重要手段。

德国著名美学家黑格尔也指出:“音乐所特有的因素是单纯的内心方面的因素,即本身无形的情感。”[2]而舞蹈艺术则是“以经过提炼加工的人体动作作为主要表现手段,运用舞蹈语言、节奏、表情和构图等多种基本要素,塑造出具有直观性和动态性的舞蹈形象,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的一种艺术样式。”[3]也就是说,舞蹈艺术中的动作,形体(外部)动作与心理(内部)动作合二而一的,更是以“心动”、“情动”来驾双“形动”的。无论是情节舞,还是情绪舞,均以抒情性为主要审美特征,可谓“无情不舞,无舞不情”。

由此可见,歌舞艺术审美特征的抒情性,乃是继承了声乐艺术的抒情性与舞蹈艺术的抒情性这两者的艺术基因,并取得了1+1>2的审美效果。

二、形象性

形象性是歌舞艺术的第二大审美特征。

声乐艺术的形象是听觉形象、声音形象,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只能凭借联想等心理手段创造出“内心视像”。它需要演唱者与欣赏者充分调动感受力、创造力、想象力,从内心唤起一定的情感意象。而舞蹈的形象则是直观的、动态的、表情的。也就是说,声乐艺术的形象,只具有时间性特征,不具有空间性特征。而舞蹈形象则既具有时间性特征,又具有空间性特征。

尽管声乐形象与舞蹈形象不尽相同,但是二者有一个共同的审美特征——形象性。

三、表演性

表演性是歌舞艺术的第三大审美特征。

声乐艺术与舞蹈艺术都属于表演艺术范畴,表演性是二者共有的审美特征。

表演性是声乐艺术的显著的审美特征,声乐演唱的过程,就是把纸上的歌谱创造为真正的声乐艺术的“艺术建造”工程。因此,波兰当代著名音乐理论家卓菲娅·丽莎明确地指出:“属于音乐的特殊性的,还有作品与听众之间的中间环节,即表演,它具有自己的历史发展规律,具有自己的美学价值,并在很大程度上服从于社会的要求,同时也改变着作品本身的面貌。”[4]

同样,表演性也是舞蹈艺术的重要审美特征。德国现代舞蹈家玛丽·魏格曼同样明确地指出:“舞蹈属于一种表演艺术。舞蹈的舞台现实,有赖于合格的解释者,即舞蹈表演家。”[5]

由此可见,歌舞艺术的表演性,集中了声乐艺术的表演性与舞蹈艺术的表演性的共有特征,并更加凸显、更加强烈。

四、节奏性

节奏性是歌舞艺术的第四大审美特征。

节奏是声乐艺术的骨干,也是声乐艺术最主要的表现手段之一,不同的节奏可以表现不同的情感,因为节奏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心理与生理的统一。

节奏也是舞蹈艺术的重要审美特征,节奏是舞蹈动作与表情的基础。

而歌舞艺术的节奏,则是声乐艺术的节奏与舞蹈艺术节奏的有机统一、完美结合。

参考文献:

[1]中国美学史资料选编[M]上册.北京:中华书局,1980.

[2]汪流等.艺术特征论[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84.

[3]彭吉象.艺术学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4]卓菲娅·丽莎.论音乐的狂[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0.

[5]汪流等.艺术特征论[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84.

中图分类号:J70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5)08-0184-01

猜你喜欢
表演性抒情性形象性
歌唱中的形象性和语义性
时代感·形象性·情感化——周克芹给予中国新时代乡村题材创作的启示
说理也需要“形象性”——以《我有一个梦想》教学为例
小学语文课堂表演性朗读的运用策略
“臆断”所指非李渤
特效电影中的音乐表现分析
新中国十七年版画之抒情性表达方式的意义
合唱表演性和审美性及其相互关系初探
“表演”观照下的仪式教育——以中国古代释奠礼的表演性因素分析为例
表演性健美操发展的SWOT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