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心血管病介入治疗患者的护理与医院感染控制

2015-07-20 21:18殷丽梅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4年11期
关键词:介入治疗医院感染心血管病

殷丽梅

【摘要】目的 探究心血管病介入治疗患者的护理与医院感染控制策略。方法 选取2012年6月~2014年6月在我院接受介入治疗的94例心血管病患者,将其随机划分成两个组,即实验组与对照组。在充分研究医院感染整体发生情况的基础上,给予对照组47例研究对象常规护理,同时实验组47例研究对象接受全方位护理,旨在总结心血管病介入治疗患者的护理与医院感染控制策略。结果 经护理之后,两组研究对象在感染比例方面的对比存在着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管病介入治疗患者的护理与医院感染控制已成为控制感染病例出现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提升患者整体预后效果的关键性措施,具有较高临床价值,能够最大限度加快患者恢复速度,值得推广。

【关键词】心血管病;介入治疗;护理;医院感染;控制

【中图分类号】R54 【文献标识码】B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nursing care of interventional treatment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in patients with hospital infection control strategies. Methods Select 94 cases of patients with cardiovascular disease from 2012 June to 2014 June in our hospital underwent interventional treatment,it will b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namely experimental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Based on the study of hospital infection of the overall situation,given to the control group of 47 subjects the routine nursing care,while 47 case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subjects received a full range of nursing,aims to summarize the nursing and hospital cardiovascular intervention therapy in patients with infection control strategies. Results After nursing,there are obvious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rticipants in the study compared the rates of infection (P<0.05).Conclusion Infection control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means to control infection cases in hospital and nursing of interventional therapy of cerebrovascular disease,a crucial measure at the same time,but also improve the overall prognosis of patients,with a high clinical value,can accelerate the recovery of patients with maximum speed,value promotion

【Key words】Cardiovascular disease; Interventional therapy; Nursing; Hospital infection; Control

心血管病介入治疗属于一种新型治疗方式,即以各种途径把医用器械送至机体血管及心脏内进行微创治疗,该治疗方案以心脏导管术为主要实现途径。心血管病介入治疗本身具备经济性高、安全性高、简单有效、恢复速度较快等优势,已经在临床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然而在治疗环节,受各方面因素的影响,患者可能会出现各种不良反应或感染症状,需要加强临床护理,同时予以医院感染控制措施[1]。鉴于此,笔者将94例心血管病介入治疗患者随机分成两个组,分别予以常规护理和全方位护理+医院感染控制策略,旨在寻找控制感染症状出现的最佳方法,已取得显著成效,因此现将研究程序进行详细报道。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资料选自2012年6月~2014年6月在我院接受介入治疗的心血管病患者94例,男女比例61:33;患者年龄在35~79岁之间,其平均年龄约(59±3.04)岁。其中,有46例接受冠状动脉造影,37例接受冠脉内支架植入+冠状动脉造影,11例接受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将94例心血管病介入治疗患者随机分成两个组,组均患者数量为47例,两组研究对象在年龄与性别、治疗方案等相关资料中的比较统计学均无差异(P>0.05)。

1.2 方法

给予对照组研究对象常规护理,同时实验组研究对象接受全方位护理,具体如下。

(1)术前护理对策:①心理护理。由于部分患者对于治疗方法、治疗程序、治疗优势等都缺乏了解,因此在正式治疗之前,需给予患者心理护理,告知其介入治疗具体程序与相关注意事项,以此方式解除其焦虑、紧张和恐惧等不良情绪,最大限度增强其安全感和信任度。

②皮肤护理。为了防止穿刺位置出现感染症状,术前需给予手术位置进行皮肤清洁操作。于手术当日的清晨给予患者清洁其皮肤,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需给予会阴部的穿刺区、双侧的腹股沟进行备皮。

③常规护理。给予患者常规检查,包括尿常规、血常规、出血时间、凝血时间、心电图、血型以及心脏彩超、胸片检查等。实施心导管射频消融术之前,需暂停抗心律异常类药物的使用;实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之前,可予以患者服用抗血小板凝聚类药物。

④健康指导。告知患者术前做好相关保暖措施,并指导其正确的咳嗽方法、呼吸方法以及闭气方法。同时加强床上排尿以及床上排便等方面的训练。

(2)术后护理对策:①常规护理。术后需做好相关养护工作,结合患者具体病情,制定针对性护理对策。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变化情况,观察项目包括呼吸、心率、脉搏、瞳孔、血压、尿量以及心律等。查看其是否出现尿潴留、心脏压塞、房室传导阻滞以及心脏穿孔等严重性并发症以及伤口情况等。

②伤口护理。对于静脉穿刺患者,应用沙袋对其伤口进行加压,约5 h左右;对于动脉穿刺患者,予以压迫止血之后,还需以弹力绷带对其进行加压包扎,通过查看穿刺位置是否出现血肿、出血等情况。对比两侧肢端的活动功能、颜色、感觉以及温度等情况。而对于接受心脏起搏器植入术的患者,应当查看起搏器的囊袋是否出现血肿、出血症状,观察其伤口是否出现红肿或渗血、局部疼痛等情况。此外,术后还需严密监测患者体温的变化情况,必要的情况下可予以应用抗生素,达到预防感染症状出现的目标。

③保持适当运动量。经股动脉穿刺术、股静脉穿刺术的患者,应嘱咐其取平卧位,予以患肢制动约18 h。对于接受经桡动脉穿刺术的患者,需适当抬高其右上肢,加强手指的活动量。对于接受心脏起搏器植入术的患者,取其左侧卧位,可将其床头抬高至30°。为了防止用力咳嗽而引起电极脱位,需要护理人员协助患者进行必要的生活护理。

1.3 统计学方法

采取SPSS 18.0统计学软件分析以及处理本组研究数据,通过“x±s”代表一般资料,通过x2检验计数资料的对比,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以P<0.05表示。

2 结 果

两组研究对象在感染率方面的比较统计学具有差异(P<0.05),详见表1。

在上述感染病例中,共培养出11株病原菌,包括4株肺炎克雷伯菌、3株大肠埃希菌、3株表皮葡萄球菌和1株粪肠球菌。

3 讨 论

针对心血管并介入治疗患者,除了予以全方位护理方案之外,还必须强化医院感染控制,具体实践程序如下。

第一,给予环境物体的表面进行常规消毒。一般情况下,手术室内空气的清洁程度会对创口愈合速度产生直接影响,也是医院感染情况发生的重要诱发因素[2]。鉴于此,医院应当制定针对性消毒隔离机制,要求进入手术室的所有人员都更换专业衣服与鞋子,并佩戴一次性的口罩与帽子,手术用铅衣使用后必须进行消毒擦拭处理。针对出现上呼吸道感染、皮肤感染等症状的医护人员,禁止其进入至手术室内。同时,手术室中还需装设空气消毒设备,设定消毒频率,以4 h/次为最佳。待手术程序完成之后,还需予以湿式打扫地面和墙壁等[3]。

第二,医务人员严格执行《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手术者进行操作前以“刷洗——消毒”为基本程序对手部进行消毒,连台手术时,必须重新刷手,严格清洗指缝、指尖、手腕、指腹以及拇指等部位[4]。同时,其他医务人员以六步洗手法作为执行标准,特别是在接触不同部位或不同患者之前,都需执行手部消毒操作,防止交叉感染。

第三,预防患者出现呼吸道感染症状。呼吸道感染为心血管病介入治疗患者的首要感染症状,为了防止这一情况的发生,除了需要治疗各种基础病之外,还需加强抗菌类药物的使用管理,保持病房内空气的有效流通,同时还需降低探视次数,给予呼吸道的治疗设备进行严格消毒[5]。除此之外,还应当适当加大氧气类湿化瓶的整体使用数量,待其使用之后,统一回收至中心供应室进行消毒灭菌处理。一般情况下,每个科室的湿化瓶都应当定期更换,频率以24 h/次为最佳[6]。

第四,严格实施无菌技术。穿刺部位出现感染的各种高危因素包括患者基础病症严重程度、免疫功能受损、合并糖尿病以及年老体弱等,同时术前安设导尿管、穿刺点的电击导线无法顺利到位、手术时间等都和穿刺位置的血管损伤有直接关系。鉴于此,手术实践过程中,必须严格实施无菌技术,术后需确保机体的伤口始终处于清洁干燥的状态。在进行换药操作时,要求医护人员严格佩戴专用帽子及口罩、无菌手套等,严格实施无菌操作程序,以免出现交叉感染症状。

第五,严格把握一次性的医疗用品及器械的消毒灭菌程序。介入手术实践过程中,应当以一次性的医疗用品及器械为主要选择,且各种用品与器械在使用完成之后需以清水进行冲洗,再送至供应室以多酶进行浸泡,并用专业清洗机对其进行清洗消毒,最大限度提升消毒灭菌功效。

参考文献

[1] 黄林芬,朱国庆,虞希祥,王永先,郭艳雪.老年心脑血管病患者介入治疗医院感染因素分析及预防措施[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23(24):5953-5957.

[2] 刘惠芬,王海燕,黄志坚.心血管介入诊疗患者医院感染因素分析及预防措施[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22(12):1280-1281.

[3] 周娟华,葛琴芬.心血管患者介入诊断治疗医院感染发生率及预防管理措施[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08):1614-1615.

[4] 陈祥瑞,赵 静,范丹丹.脑血管病患者介入治疗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及预防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24(12):3014-3016.

[5] 谭力权,姚小红,罗灿平,黄秀良.心血管病介入治疗患者的护理与医院感染控制[J].当代护士(专科版),2011,03(03):18-20.

[6] 张佳丽,徐珊珊,高 芹.心血管病患者介入治疗的医院感染及护理处置[J].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2014,07(07):349-350.

猜你喜欢
介入治疗医院感染心血管病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征稿启事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征稿启事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征稿启事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征稿启事
重症监护病房感染危险程度分析与护理措施
重症医学科医院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分析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和静脉溶栓治疗后心率变异性的影响研究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介入治疗中替罗非班的应用及意义探究
探讨氯吡格雷预防冠心病介入治疗心血管的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