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红注射液在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中的临床价值探析

2015-07-20 21:23黄明华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4年11期
关键词:丹红注射液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价值

黄明华

【摘要】目的 分析研究丹红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效果,探讨其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68例,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8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基础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治疗之上采用丹红注射液治疗,对比两组疗效。结果 研究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5.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5.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 不稳定型心绞痛采用丹红注射液治疗,可以更好地改善患者症状,进而使临床治疗疗效得到进一步提高,用药安全,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不稳定型心绞痛;丹红注射液;临床价值

【中图分类号】R541 【文献标识码】B

不稳定类型心绞痛在临床上属于常见疾病,是由于冠状动脉血管腔内不稳定的粥样斑块破裂出血,导致不同程度破溃表面血栓形成和远端的小血管栓塞所表现出来的一组临床症状[1],该病发病常常比较突然,发展迅速,如不能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措施,极易导致患者死亡。我院对2012年1月~2014年1月在我院收治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68例,分别给予传统治疗和丹红注射液治疗,对疗效进行分析研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68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所有患者临床表现、心电图和体征检查,均符合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诊断标准[2]。将所有患者以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84例。研究组中男54例,女30例,年龄在45~77岁,平均年龄为(59.8±3.68)岁;对照组男性52例,女性32例。年龄在48~82岁,平均年龄为(62.2±3.55)岁。两组患者基础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临床疗法

1.2.1 基础治疗

对两组患者均采取ACEI(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他汀类药物以及硝酸酯等基础性治疗措施。

1.2.2 对照组治疗

对照组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之上,采用阿司匹林肠溶胶囊(产地:永信药品工业有限公司;批号:国药准字H19990212)治疗,0.1g/d,氯吡格雷片(产地:河南新帅克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批号:国药准字H20123116)75 mg/d,均采取口服方式,连续服药一个月。另外,采用低分子肝素(产地:深圳赛保尔生物药业有限公司;批号:国药准字H20060190)6000U,皮下注射,1次/12 h,连续治疗一周。

1.2.3 研究组治疗

研究组上述基础治疗的基础之上,采用丹红注射液(产地:山东丹红制药有限公司;批号:国药准字Z20026866)进行治疗,丹红注射液30 ml溶入到5%葡萄糖注射液,静脉滴注,1次/天,连续治疗两周。

1.3 临床疗效评定标准

显效:心电图完全恢复正常,患者24 h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80%,持续发作时间减少<80%。有效:心电图ST段比较治疗之前恢复0.5~1.0,T波转为低平或者直立,患者24 h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了50%~80%,持续发作时间减少了50%~80%。无效:显效和有效以外的患者都判定为无效。临床治疗总体有效率:显效率加上有效率。同时对两组治疗过程当中出现的不良反应给予详细记录,同时给予对比分析[3]。

1.4 临床统计学处理

采取SPSS 12.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用x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疗效对比

研究组临床治疗总体有效率为95.2%;对照组临床治疗总体有效率85.7%,临床结果显示,研究组临床疗效明显要比对照组高,其之间的差异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 研究组与对照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情况对比

治疗过程中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都没有出现与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

3 讨 论

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表现介于慢性稳定型心绞痛与急性心梗之间,起初表现为心绞痛、劳力性心绞痛、心梗后初期心绞痛以及静息心绞痛伴心电图缺血改变。其临床特点为心绞痛表现进行性增加,新发作休息心绞痛或夜间心绞痛或者心绞痛持续时间明显延长。由于该病具有独特的病理机制和预后,一旦未能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措施,患者病情进行性加重,甚至发生心肌梗死。不稳定类型心绞痛继发在冠状动脉阻塞急性加重,冠状动脉阻塞主要是因为粥样瘤表面的纤维斑块破裂,引发血小板黏附形成微血栓,早有相关研究表明,约有30%左右的不稳定类型的心绞痛患者,其缺血区域的血管当中存在部分闭塞的血

栓[4],因为在造影的时候也许难以对血栓进行辨认,相关报道的发生率也许相对偏低。

和稳定类型的心绞痛相对比,其疼痛更加明显,持续时间更长,稍微活动就有可能引发,或者在休息的时候也会自发出现,性质呈现恶化类型的心绞痛,这些改变能够随意组合,大约三分之一的不稳定类型的心绞痛患者在发作以后三个月当中也许引发急性心梗,严重的甚至导致患者猝死,对患者生命安全带来巨大的威胁。

目前,对不稳定心绞痛主要采取钙拮抗剂、阿司匹林以及硝酸酯等相关药物治疗,可是还有一些患者经治疗仍然无法缓解其相关症状,并且这些药物不良反应相对比较多。丹红注射液具有通脉疏络以及活血化瘀之功效,可以将大量的自由基彻底清除,进而对血管内皮功能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同时对血脂起到一定的调节作用,使微循环得到明显改善。丹红注射液药物成分包括丹参以及红花,现代临床药物试验证实,丹参可以活血化瘀,可以使冠状动脉充分扩张,使血液流动量明显增加,进而使心肌耗氧量明显减少,使心肌缺血症状得到明显改善,进而对心肌代谢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同时,丹参还能够对外部周围血管进行充分扩张,进而使患者血液粘稠度明显降低,进而使心室负荷明显减轻,并抑制血小板的聚集。红花可以是血液流动量明显增加,对心脏轻微兴奋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同时对血小板的活化起到良好的抑制作用[5]。

本组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之上给予丹红注射液治疗,并取得显著的疗效,与对照组对比疗效更显著,且未见和药物相关联的不良反应。显示丹红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更好。

综上所述,丹红注射液治疗不稳定类型心绞痛,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症状,效果良好,安全可靠。

参考文献

[1] 王锦海,陆 竹,李 艳,等.丹红注射液联合巴曲酶治疗不稳定型写绞痛113例[N].2010年全国中西医结合防治写脑血管病学术大会,2010:395.

[2] 柯元南,陈纪林,等.不稳定性心绞痛和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诊断治疗指南[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1,35(4):295-304.

[3] 管高峰,华先平,王 琳,等.丹红注射液对动脉粥样硬化家兔脂代谢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12,23(4):304-306.

[4] 王永亮,赵树梅,李虹伟,等.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221例冠脉病变特点及预后分析[J].实用医学杂志,2008.24(3):371-373.

[5] 郭慧萍,王利俊.丹红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80例疗效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3,11(8):999-1000.

猜你喜欢
丹红注射液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价值
丹红注射液联合缬沙坦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Cys—C及β2—MG水平的影响效果观察
平均血小板体积与冠心病相关性分析
麝香保心丸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合并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康妇炎胶囊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慢性盆腔炎患者临床效果分析
外科手术治疗颞叶脑挫裂伤的临床价值分析
银杏达莫联合麝香保心丸治疗老年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丹红注射液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的Meta分析
腰硬联合麻醉中右美托咪定的应用及意义评析
瑞舒伐他汀的药理分析及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