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髌骨骨折38例临床疗效观察

2015-07-20 21:29熊云峰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4年11期
关键词:髌骨骨折中西医结合临床疗效

熊云峰

【摘要】目的 利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式治疗髌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76例髌骨骨折患者作为实验对象,38例作为实验组,采用髌前正中纵形切口作改良张力带技术内固定术配合中药内服、外敷方式治疗髌骨骨折。另38例作为对照组采用服用西药常规消炎镇痛的方式治疗。结果 实验组38例患者优良率达到了97.4%。对照组患者优良率只有73.7%。结论 在髌骨骨折中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式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痊愈率,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髌骨骨折;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274.19 【文献标识码】B

在临床骨科中髌骨骨折属于比较常见的损伤,骨折表现为局部肿胀、疼痛以及膝关节不能够自主伸直,治疗不当会影响到髌股关节和伸膝功能障碍[1]。本文主要以我院收治的76例髌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认真分析了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疗效,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实验组中,男29例,女9例,年龄16~67岁之间。其中左侧出现骨折的有27例,右侧出现骨折的有11例;出现粉碎性骨折情况的有17例,出现横断骨折情况的有21例;出现开放性骨折的有7例,出现闭合性骨折的有31例;对实验组中复位失败后的闭合性骨折患者均采用本方法进行进一步治疗。实验组患者从受伤开始到手术所花时间为4 h~3 d;对照组中,男26例,女12例,年龄19~64岁,其中左侧出现骨折的有25例,右侧出现骨折的有13例;出现粉碎性骨折情况的有18例,出现横断骨折情况的有20例;出现开放性骨折的有9例,出现闭合性骨折的有29例;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实验组患者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或腰麻,用经过常规消毒处理的铺巾止血带进行充气止血处理,髌前正中纵形6 cm切口,切开至深筋膜,筋膜下剥离显露骨折部位及髌骨上下极,冲洗彻底清除关节内积血,根据骨折类型复位固定:对横断骨折于近端骨折面中外及中内1/3处距骨折面中央近关节面处,分别平行逆行穿人两根1.6~2.0克氏针,从髌骨上极穿出,回撤克氏针使尖端与骨折面平齐,伸膝复位骨折满意以固巾钳固定,将2枚克氏针钻过远骨折端至髌韧带穿出,以2根1.0~1.2 mm骨钢丝分别“8”字缠绕克氏针抽紧结扎于近端,将克氏针上端呈锐角折弯剪断,旋转针尾向下,远端距髌骨下极0.5 cm处剪断,轻度活动膝关节观察固定牢固后修补髌腱膜,内置负压引流分层闭合伤口。对粉碎性骨折先将较大骨折块以克氏针固定后再行克氏针张力带固定,余步骤同横断骨折。若为开放性骨折,首先按原则彻底清创,并沿原伤口扩沿切口显露骨折部位,其它操作步骤与处理闭合性骨折相同。开放性骨折在术后一般不需要进行外固定处理。在术后1~2 d即可拔出引流管,开始进行股四头肌伸缩练习,并不断加大患者术后的活动量,3~4周逐渐负重行走。

内服中药:对患者适量加减自拟的复原活血汤,药用炙牛膝12 g、生地12 g、川芎10 g、红花15 g、桃仁15 g、黄芪20 g、水蛭5 g、淫羊藿15 g、首乌15 g、加用三七、土鳖、泽泻入药,术后2 d起1剂/d,煎水口服早晚各一次,连用10 d。

外用消肿止痛散:药用桃仁200 g、地鳖虫200 g、丹参200 g、红花100 g、虎杖300 g、穿山甲100 g、制乳没各100 g、黄柏200 g、黄芩200 g、共研细末,取适量75%酒精调成糊状,待伤口拆线3 d后外敷于骨折部位,5 d换敷,使用3~5次即可。

对照组患者在患肢手术固定后采用服用西药常规消炎镇痛的方式治疗,并根据情况服用钙剂等。

1.3 疗效标准

优:患者关节活动恢复至正常范围,测量膝上10 cm外的两大腿周径后的值基本相同,行走无跛行。良:患者在进行关节屈膝活动时的角度在90°以上,当快速行走时有跛行,测量膝上10 cm外的两大腿周径后的值差距在2 cm以下。可:患者行走时出现疼痛症状,有明显跛行,在进行屈曲膝关节时的角度在90°以下,股四头肌萎缩,测量患者膝上10 cm的两大腿周径后的值差距在2 cm以上。

1.4 统计学分析

对数据库的录入及统计分析均通过SPSS 16.0软件实现。(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实验组38例患者切口无感染,克氏针无滑脱,骨钢丝无断裂,骨折10~14周全部临床愈合,按疗效标准评定为:优32例,良5例,可1例,优良率达97.4%。对照组:优25例,良3例,可10例,优良率达到73.7%。见表1。

3 讨 论

髌骨骨折是一种关节内骨折,在治疗时应注意早期功能锻炼,并贯彻解剖复位坚强内固定原则。目前医学界通过采用双克氏针钢丝张力带固定法结合治疗,该法始创于AO学派,是临床上治疗髌骨骨折的常用术式之一。患者出现髌骨骨折后在凹侧会产生一定的应力,而在凸侧容易产生张应力、旋转应力以及剪力。一般压应力能够有助于患者愈合骨折,而旋转应力和剪切应力会阻碍骨折的愈合。张力带固定按照相关工程原理将凸侧张应力转化为无偏心负荷的压应力[3];旋转应力和剪力的阻碍作用通过两克氏针内固定来抵消;然后利用钢丝结扎进行动力性加压促进骨折的愈合。采用该固定术式进行关节活动时影响肌肉收缩的因素以及所承受的功能性负荷,将会使张应力转化为动力,并产生轴向压力,增强内固定的稳定性。稳定性的提高不仅可以使患者的关节能够进行早期的基本功能练习,还能有效促进患者骨折的早日愈合,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因关节功能障碍而造成的后遗症的发生率。

本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优良率达到了97.3%,对照组优良率仅有73.7%。本组病人口服自拟“复原活血汤”加减,以促进骨折愈合,增强机体的抵抗力。患者在骨折后会造成经络气血壅塞不通,最终导致血液循环出现障碍,引起肿痛现象,此时若外用中药“消肿止痛散”,即可达到消肿止痛活血通经的效果,中药内服及外用可增强机体免疫力。

故临床应用以上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髌骨骨可行性折优点为:手术操作简便、固定牢靠、伤口愈合好、消肿快、骨折愈合期短、早期功能练习恢复好、后遗症少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蒋泽刚.髌骨骨折两种内固定方法比较[J].中国骨伤,2012,13(12):1.

[2] 楚相君.陈旧性髌骨骨折20例治疗体会[J].山东医药,2011,11(08):7.

[3] 陈明雄.中西医结合治疗髌骨骨折48例[J].河南中医,2012,21(12):21.

[4] 刘亚云.髌骨骨折手术治疗进展[J].江西医药,2012,11(03):15.

猜你喜欢
髌骨骨折中西医结合临床疗效
中药汤剂联合中药足浴及耳穴压豆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临床分析
枸橼酸咖啡因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临床分析
微创手术治疗胃溃疡42例临床分析
髌骨骨折应用镍钛记忆合金聚髌器临床分析
研究腹腔镜在早期卵巢癌分期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早期应用前列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髌骨骨折84例疗效探讨
股神经阻滞在髌骨骨折手术中的应用效果
钢丝张力带联合髌骨环治疗髌骨粉碎性骨折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