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STE—ACS危险分层5例分析与处理体会

2015-07-20 13:18杨旭然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4年11期

杨旭然

【摘要】目的 探讨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NSTE-ACS)患者危险分层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关系。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收治的5例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NSTE-ACS)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根据全球急性冠状动脉事件注册(GRACE)评分,5例NSTE-ACS患者危险分层被分为3组,其中高危组、中危组各2例,低危组1例。高危组患者的IMT为(1.16±0.31)mm,明显高于中危组和低危组,低危组患者的IMT为(0.91±0.12)mm,明显高于低危组患者的(0.69±0.09)mm,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MT在一定程度上可预测NSTE-ACS患者的危险分层。

【关键词】NSTE-ACS;危险分层;IMT;处理体会

【中图分类号】R541.7 【文献标识码】B

NSTE-ACS(老年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是一种由冠状动脉硬化斑块破裂、血栓形成、导致病变血管发生不同程度阻塞的疾病[1]。由于该种疾病的临床症状不具有典型性,经常会被误诊为心肌损伤,且心电图检查ST段无明显抬高,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临床诊断困难,延误患者最佳治疗时间[2]。因此临床迫切需要对NSTE-ACS患者进行风险评估的方法。我院对NSTE-ACS患者危险分层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关系进行了研究,旨在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更多的医学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分析我院于2010年1月~2014年6月期间收治的5例NSTE-ACS患者的临床资料。5例患者的诊断结果均符合2007年中华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不稳定性心绞痛和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诊断与治疗指南》的诊断标准,无严重器质性疾病。5例患者中均为女性,年龄在68~7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71.8±1.5)岁。

1.2 处理方法

1.2.1 危险分层评估方法

5例患者入院后,我院根据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GRACE评分标准对其疾病危险分层进行评估,GRACE评分标准中共包括8项内容,分别为年龄、心率、动脉收缩压、血肌酐、心电图ST段变化、心功能Killip分级以及心肌标志物升高和入院时心脏骤停,计算患者8项指标得分之和。根据GRACE评分分值,我院5例患者中,2例患者为高危组(得分>133分)、2例患者为中危组(得分在85~133分之间)、1例患者为低危组(得分<85分)。

1.2.2 IMT检测方法

采用颈动脉超声检查5例患者的IMT,探头频率设置为8~13 MHz,测量部位为颈总动脉分叉点水平、颈总动脉选择近心端分叉部约1 cm处,获取清晰血管图像后,于舒张末期测量患者IMT,为保证测量结果准确性,共测量3次。

1.3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所得数据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8.0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采用t进行检验,P<0.05代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GRACE评分将5例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的危险分层分为3组,其中高危组、中危组各2例,低危组1例。高危组患者的IMT为(1.16±0.31)mm,明显高于中危组和低危组。低危组患者的IMT为(0.91±0.12)mm,明显高于低危组患者的(0.69±0.09)mm,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相关医学数据统计发现,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SC)是导致心脏病患者死亡率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之一[3]。GRACE评分是世界各国临床应用最多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危险分级评估方法,临床应用中,GRACE评分系统可将NSTE-ACS患者的危险分级分为高、中、低,程度越高患者发生重大心血管时间的可能性就越大[4]。

对NSTE-ACS患者危险分级进行评估,根据患者的危险分级,进行具有针对性的临床治疗,有利于改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预后,避免延误患者最佳治疗时间[5]。ASC的实质是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全身性疾病,可累及患者整个机体的多个器官和组织。临床研究发现动脉粥样硬化与冠状动脉硬化病变存在密切关系,可将患者的IMT和动脉粥样硬化可视为预测判断冠心病的替代标志[6]。

我院本次研究也进一步证实了这一观点,本次研究结果显示NSTE-ACS患者的危险分层越高,其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越高。因此推测对NSTE-ACS患者进行颈动脉检查,可能有助于冠状动脉疾病危险分层的评估和临床疾病的治疗。

参考文献

[1] 荆 军.GRACE危险分层和GFR与ACS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3,11(02):1587-1588.

[2] 陈 键.血清H-FABP和MPO检测对老年NSTE ACS患者早期诊断及危险分层价值的研究[J].检验医学,2013,04(15):271-275.

[3] 唐克强,蔡运昌,刘志琴,刘晓桥,杨天和,张陈匀.脑钠肽水平与非ST段抬高ACS危险分层关系的临床研究[J].贵州医药,2010,05(06):399-400.

[4] 索红亮,王硕仁,吴爱明,张冬梅,石凤芹.原发性高血压危险分层及其中医证候与高敏C反应蛋白的临床相关性分析[J].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04(11):265-269.

[5] 史晓敏,徐国宾,夏铁安.N末端B型钠尿肽原对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及危险分层评价的价值[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11,01(02):27-30.

[6] 吕 强,康俊萍,杜 昕,聂绍平,张 崟,韩智红,胡 荣,梁金鑫,郝 蓬,王 苏,刘 彤,刘晓慧,马长生.不同危险分层的不稳定型心绞痛及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的治疗现状和近期预后[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10,02(18):67-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