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敏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结合颈部血管斑块预测TIA患者早期预后的临床研究

2015-07-20 20:22孙红光张再辉李光平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4年11期
关键词:高敏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孙红光 张再辉 李光平

【摘要】目的 探讨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纤维蛋白原(Fg)结合颈部血管斑块预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早期预后的价值。方法 给予所有TIA患者行颈部血管彩超检测分为稳定斑块组及易损斑块组,同期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给予所有的TIA患者及健康者24 h内行血hs-CRP、Fg水平测定,分析颈部血管斑块结合hs-CRP、Fg的水平与TIA早期预后的关系。结果 易损斑块组与健康组脑梗死发生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稳定斑块组与健康组脑梗死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易损斑块组血浆hs-CRP、Fg水平与健康组比较显著性增高;稳定斑块组血浆hs-CRP、Fg水平与健康组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 TIA患者的颈部血管超声检查结合血浆hs-CRP、Fg的水平可预测TIA患者早期继发CI风险的预测指标。

【关键词】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高敏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早期预后;易损斑块

【中图分类号】R45 【文献标识码】B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早期缺血性卒中的发病率高,发病7 d内的继发卒中的发病率高达12%。尽早识别TIA的高危人群,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能够降低TIA患者的复发率,减少缺血性脑卒中转化率,提高其临床疗效。本临床研究探讨TIA患者颈部血管斑块结合hs-CRP,Fg水平预测TIA患者7 d内继发CI的价值。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1月~2012年1月收治于我科的TIA患者。分组:将入选的TIA患者依据TIA发作后7 d内是否发生CI而分为继发CI组和未继发CI组,同期随机选取在我院体检中心体检的健康人群为对照组。

1.2 研究方法

1.2.1 收集入选患者人口学资料、既往史。入选所有患者于入院后24 h内取空腹上肢外周静脉血4 ml,分离标本待测。检测血hs-CRP、Fg。hs-CRP。采用乳胶比浊法测定hs-CRP的含量,采用凝血酶比浊法,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测定纤维蛋白原含量。

1.2.2 颈动脉彩超检查:采用ASpen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7MHz。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软件对所采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两组正态分布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表示,比较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一般资料

自2010年3月~2012年1月共收集符合入选标准收治于我院门诊及住院临床诊断TIA患者220例。220例患者中有27例(男14例、女13例,年龄35岁~75岁在7 d内继发CI为继发CI组);其余患者7 d内未继发CI的有193例(男101例、女92例,年龄32岁~73岁为未继发CI组,CI发生率12.3%)。与此同时随机选择在我院体检中心体检的健康人群100例(男18例、女22例,年龄30~70岁)为对照组。采集各组的性别、年龄一般情况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均>0.05)。

2.2 斑块的稳定性与脑梗死发生率

将入选患者给予行颈部血管彩超并进行分组,其中易损斑块组63例,继发CI 21例(33%);稳定斑块组157例,继发CI 6例(4%),健康组100例,继发CI 1例(1%)易损斑块组与健康对照组CI的发生率比较经x2检验,易损斑块组显著增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稳定斑块组与健康对照组CI的发生率比较经x2检验,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3 斑块的稳定性与血高敏C反应蛋白及纤维蛋白原的关系

两组所测得的生化指标分别与健康组进行比较,易损斑块组与健康组的hs-CRP、Fg的水平比较,易损斑块组显著性增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稳定斑块组与健康组的hs-CRP、Fg的水平比较,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TIA患者的易损斑块组与稳定斑块组分别与健康组hs-CRP的水平比较,易损斑块组显著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易损斑块组的Fg水平与健康组比较显著性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Fg本身是促炎因子,它的水平增高引发动脉硬化的发展形成小的栓子增加了发生血栓的风险,同样也是TIA的危险因素,TIA患者Fg水平与脑梗死呈正相关。易损斑块组与稳定斑块组CI的发生率分别与健康组比较,易损斑块组显著性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稳定斑块组与健康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易损斑块组的hs-CRP、Fg的水平与健康组组比较显著性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结果显示,TIA患者颈部血管易损斑块与hs-CRP、Fg的水平呈正相关。

猜你喜欢
高敏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血脂联合高敏C反应蛋白对急性心肌梗死近期预后的价值
依达拉奉对短暂性脑缺血的干预效果观察
D—二聚体和高敏C反应蛋白对B型主动脉夹层的诊断价值
常州地区血栓弹力图alpha角值参考范围的确立
肝硬化患者凝血四项及D—二聚体检测的临床意义
血栓通联合低分子肝素钙在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中的效果观察
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成像技术评估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研究
纤维蛋白原、血小板聚集功能、血栓弹力图联合检测在急性脑梗死患者凝血监测中的临床意义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ABCD2评分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关系
大量输血后的纤维蛋白原与血小板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