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肌梗死临床观察

2015-07-20 20:31应仕苗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4年11期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心肌梗死

应仕苗

【摘要】目的 讨论研究应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与意义。方法 选取我院心内科心肌梗死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单一组与联合组。分别使用西医治疗与联合中药共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不同药物治疗后总有效率与心功能指标。结果 联合组中西医药物治疗总有效率94%显著高于单纯应用西药治疗患者74%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单一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心肌梗死可在短时间内缓解患者各类不适症状并显著改善患者心功能。西药可发挥保护血管内皮细胞的作用;同时,还可抑制受损血管壁炎症及并抵抗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中药可针对发病根本对症治疗,发挥活血化瘀,疏经通络,益气养血之功效,发挥标本兼治的作用。两药合用可显著提高疾病治疗效率并减轻并发症发生风险,对改善患者恢复及预后具有积极作用。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心肌梗死;临床疗效与意义

【中图分类号】R542.22 【文献标识码】A

心肌梗死发病主要是指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基础上发生斑块破裂及出血造成血栓形成;进而导致冠脉血流急剧减少甚至中断,造成心肌缺血性坏死[1]。西药联合中药治疗一方面能够更好的控制病情恶化,另外可针对患者发病的根本原因进行对症治疗,在祛邪的基础上发挥补虚的功效,显著提高患者治疗效率。本实验为研究中西医结合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与价值,特选取100例本病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现将试验结果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5月~2014年5月心内科100例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制定的心肌梗死的诊断标准。随机分为单一组与联合组。单一组中男28例,女22例;年龄45~71岁,平均(58.2±13.1)岁。联合组中男29例,女21例;年龄46~70岁,平均(58.3±12.1)岁。所有患者入院时基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所有患者遵医嘱每日保持充足的睡眠与休息,对于疼痛严重患者可是当给予镇痛药物。另外,为其供氧并韩服硝酸酯类药物或将硝酸甘油注射液与浓度为5%GS溶液稀释后进行静滴。可配合使用抗血小板凝聚药及康宁要进行针对性治疗并使用美托洛尔注射液静滴以控制心率及血压。联合组在此基础上根据其疾病病机联合中药进行治疗:气阴两虚型可选用补中益气汤加联合生脉散加减。包括黄芪18 g,丹参、麦冬、赤芍各12 g,五味子、白术,当归各10 g,赤芍,郁金8 g,甘草6 g。痰湿闭阻血脉可选用温胆汤进行治疗。包括瓜蒌、半夏各18 g,陈皮、茯苓、枳实各15 g,竹茹、藿香、砂仁各12 g,黄芪、当归、丹参、桃仁、红花各8 g。气虚血瘀,淤阻血脉可选用圣俞汤治疗。包括党参、黄芪15 g,当归12 g,赤芍、麦冬、五味子、川芎各10 g,三七、甘草各8 g。

1.3 疗效观察

比较两组患者不同药物治疗后总有效率及心功能改善程度等指标。可根据NYHA标准判断心功能改善程度:Ⅰ级为正常生活完全不造成影响,正常活动后无气喘、呼吸困难等症状;Ⅱ级为安静时无症状活动后有轻微不适感;三级为轻微活动即感到不适;Ⅳ级为安静时已出现呼吸困难、心悸等不适症状。总有效率判断标准为:(1)显效:临床症状改善,心功能改善2级或更多。(2)有效:症状基本消失,心功能改善1级;(3)无效:症状未改善甚至加重。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人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以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以x2检验,组间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治疗后总有效率比较

联合组联合中西医药物共同治疗总有效率94%显著高于A组单纯应用西药治疗患者7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 治疗前后左心室、心功能变化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单一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2。

3 讨 论

近年来临床治疗心梗主要以介入治疗机溶栓治疗为主。临床研究指出[2],应用溶栓治疗心肌梗死可显著提高患者存活率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其远期生存率。心肌梗死在中医中属于“胸痹”范畴[3]。疾病病机主要是由于患者自身存在阴阳失调,脏腑功能失调导致气血亏虚,气不行血使瘀血阻滞脉道引发不通则痛;或由于体内痰湿胶结不能排出体外,堵塞脉管所致。因此,治疗原则主要以益气养血,活血通络,养血滋阴,燥湿祛痰为主。本次实验分别根据患者致病病机分别应用相关药物进行治疗,主要药物包括黄芪,具有益气固表,利水消肿之功效;丹参可活血祛瘀,止痛养血安神;当归具有活血补血作用;桃仁、红花可活血祛瘀;茯苓可健脾利水安神;竹茹、藿香、砂仁联合使用可发挥祛湿消痰,行气化湿之功效。本次实验结果显示,联合中西医治疗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及心功能改善程度均显著优于单独应用西药治疗组患者。另外,两类药物联合治疗可发挥协同作用,不仅可显著降低相关并发症发生概率,治疗安全性较高。还可发挥标本兼治的作用,对控制病情进一步发展,缓解患者不适症状,促进受损部位修复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中西医结合治疗可在短时间内缓解患者各类不适症状并显著改善患者心功能。西药可发挥保护血管内皮细胞及清除血栓,抵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中药可针对发病根本对症治疗,发挥活血化瘀,疏经通络,益气养血之功效,发挥标本兼治的作用。两药合用可显著提高疾病治疗效率并减轻并发症发生风险,对改善患者恢复及预后具有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 张 俭.中西医结合急性心肌梗死临床路径的建立与评价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9.

[2] 农一兵.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远期预后影响的临床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5.

[3] 崔玮栋.中西医结合临床路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远期预后的影响[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3.

猜你喜欢
中西医结合心肌梗死
中西医结合治疗30例慢性阻塞性肺病的临床观察
中药汤剂联合中药足浴及耳穴压豆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临床分析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护理
中医药防治心肌梗死:思考与展望
替格瑞洛在老年心肌梗死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作用研究
自我保健在预防心肌梗死复发中的作用
急诊PCI与择期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疗效对比
氮末端脑钠肽前体与急性心肌梗死预后的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