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78例的护理效果分析

2015-07-20 18:17李佳丹张琳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4年11期
关键词:人性化护理常规护理心肌梗死

李佳丹 张琳

【摘要】目的 研究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78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各39例,并对两组患者护理后的心绞痛发生率与二次急性心肌梗死发生率进行对比。结果 采取两种不同护理措施后,研究组患者二次梗死发生率、心绞痛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对比显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心肌梗死患者护理中给予人性化护理,有助于提高患者护理质量,降低二次急性心肌梗死、心绞痛等不良现象的出现,值得推广。

【关键词】人性化护理;心肌梗死;常规护理;疗效

【中图分类号】R625 【文献标识码】A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生活质量日渐提高,致使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逐渐增多,该疾病在临床治疗中属于常见疾病;主要由于人体冠状动脉发生病变,并在此基础上出现动脉血液流量减少以及中断,最终导致人体出现严重性并发症[1]。该疾病在内科治疗中较为常见,具备起速快、病情凶险等特征,时常伴随休克、心力衰竭等症状。因此在对患者进行治疗过程中给予有效的护理措施尤为重要,所以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2月在我院进行急性心肌梗死治疗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各39例,并对两组患者护理后的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分析。详细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资料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2月在我院进行急性心肌梗死治疗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争取患者同意,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各39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其中男患21例,女患18例,年龄31~77岁,平均年龄42.5岁;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人性化护理,其中男患19例,女患20例,年龄33~69岁,平均年龄43.6岁;经医院检查两组患者均属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其中14例为广泛前壁心肌梗死、31例患者为后壁高侧壁梗死,下壁心肌梗死33例;两组患者经医院检查其年龄、性别、病历资料、体质等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护理方法

两组患者采取不同护理措施,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包含有:心电图观察、体征监测等[2]。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人性化护理,包含有:心理护理、体征护理、药物护理等。

1.3 护理判定

采取不同方法进行护理后,对其进行二次心肌梗死发生率以及心绞痛发生率等数据统计,并对两组患者护理后的情况进行分析对比。

1.4 统计学方法

两组护理数据运用SPSS 19.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运用x2进行检验,计量资料运用“x±s”表示,采用t检验,组件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结 果

两组患者护理后,对照组出现二次梗死9例,心绞痛7例,占总例数41%;研究组出现二次梗死2例,心绞痛1例,占总例数7.69%。两组数据对比显示,研究组患者采用人性化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3 讨 论

急性心肌梗死具备发病迅速、起病急等特征,因此在患者治疗期间应给予人性化护理;在患者入院时,护理人员应与患者构建良好的护患关系,尽一切可能帮助患者解决问题。

心理护理:由于患者在接受治疗期间对该疾病存在不了解,因此在治疗过程中容易出现慌张、焦虑、不安等心理情绪,所以需要给予患者针对性心理护理措施。首先应对患者不良的心理实施分类,根据其不同心理情况给予有效性心理护理。除此之外,可对医院成功治疗案例进行说明,提高患者对治疗信心,增加治疗质量。部分病患在家中兼具重要角色,例如:女儿、母亲、丈夫、父亲等角色,所以会对治疗预后产生一定顾虑,尤其是家中有小孩,需要供养小孩,需要大量资金,而在治疗期间需要花费大量费用,因此会造成较大压力,严重影响治疗质量[3]。针对这些患者,应让其明白治疗的意义,使患者了解到主动、配合治疗的有效性;此外,护理人员在护理期间应注意自身言行举止,通过沟通交流与患者构建良好的护患关系,并给患者留下和蔼、可亲的形象,让患者深深的体会到人性化护理优点。

体征护理:部分病患由于对医院住院环境存在陌生感,并会对护理、治疗产生排斥感,导致睡眠治疗受到影响,对于这一现象的患者护理人员应指导患者端正治疗态度。与此同时,应给予患者体征护理,急性心肌梗死疾病如不尽早接受治疗会引发其他并发症,对其实施体征护理有助于提高治疗质量[4]。例如:密切观察患者面部情况的等,如出现睡眠困难者,可向患者说明该疾病的治疗步骤以及预后情况,提升患者睡眠质量。

药物护理:患者在治疗期间需要服用大量药物,如患者属于老年患者其在行动、用药方面多有不便,此时护理人员应给予其药物护理。药物服用期间,应以温水服用,水温不宜过高也不宜过冷,这样有助于提高药效。同时,护理人员还应叮嘱患者要严格按照医嘱服用药物,或在用药期间护理人员严观察患者用药,防止患者增减药物,降低疗效。

综上所述,在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中采用人性化护理主要以病患为护理中心,是近年来较为流行的护理措施,由于护理效果、质量较为明显,现已逐渐在临床上推广使用。本次研究中,研究组采用人性化护理后,二次梗死、心绞痛的出现的病例明显少于对照组,数据显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于此得知,在心肌梗死患者护理中给予人性化护理,有助于提高患者护理质量,降低不良症状出现,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参考文献

[1] 赵 玉,陈淑媛,王希柱,冯小芳.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程序化护理的效果研究[J].河北医药.2013(02):120-145.

[2] 孙立宏.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54例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0(10):189-211.

[3] 李 君,王春晓,郭润蓉."5S"人性化护理服务在神经内科的实施及体会[J].护理管理杂志.2011(05):230-267.

[4] 奚文华.人本护理应突出满足患者的心理需求[J].黑龙江医学.2009(03);311-317.

猜你喜欢
人性化护理常规护理心肌梗死
人性化护理干预对剖宫产初产妇母乳喂养依从性的分析
目标性心理护理应用于恶性肿瘤术后化疗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观察
团队管理模式在急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人性化护理在新生儿监护病房护理中的应用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护理
中医药防治心肌梗死:思考与展望
替格瑞洛在老年心肌梗死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作用研究
自我保健在预防心肌梗死复发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