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创机械通气对急性左心衰竭的治疗评价

2015-07-20 18:35潘明达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4年11期
关键词:急性左心衰竭

潘明达

【摘要】目的 评价无创机械通气对急性左心衰竭的疗效。方法 选取60例急性左心衰竭患者按随机数字法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研究组实行无创机械通气,对照组实行有创机械通气。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的心率(HR)、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呼吸(RR)及慢性健康状况II(APACHE II)评分。结果 两组治疗前的氧合指数、HR、PaO2、PaCO2、RR、APACHE II评分差别不明显(P>0.05);两组治疗后的氧合指数、HR、PaO2、PaCO2、RR、APACHE II评分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 无创机械通气可有效的改善急性左心衰竭患者的症状,较好的避免了继发性损害的发生。

【关键词】无创机械通气;急性左心衰竭;有创机械通气

【中图分类号】R541 【文献标识码】A

急性左心衰竭是现代较为常见的危重症,具有起病急、进展快、病死率高等特点,若未及时给予有效治疗,患者极易发生严重低氧血症,对生命安全形成威胁[1-2]。我们对收治的60例急性肺损伤患者分别采用无创机械通气和有创机械通气进行治疗,获得了较满意的效果,有关情况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6月~2014年4月的60例急性左心衰竭患者按随机数字法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研究组中男19例,女11例;年龄34~79岁,平均年龄(53.28±10.25)岁。对照组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36~75岁,平均年龄(52.96±10.32)岁。所有患者对本次研究均知情、同意,且由本人或家属代签知情同意书,两组在年龄、性别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病例的纳入与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①具备明确的基础心血管病史,突发严重呼吸困难、端坐呼吸,双肺出现大量湿罗音和哮鸣音。②烦躁不安、意识模糊甚至昏迷。③呼吸肌疲劳、呼吸变浅或不规则以及反常呼吸者。④有皮肤湿冷、苍白、紫绀等组织低灌注表现。⑤动脉血气分析显示pH<7.2,PaO2<50 mmHg。

1.2.2 排除标准

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哮喘等肺部慢性基础疾病者。②恶性心律失常患者。③Glasgow评分<11分。④上气道或颌面部严重的损伤。⑤痰多不能自行排出者。⑥严重消化道出血、误吸。⑦气胸、血胸等机械通气禁忌症。⑧严重的心、肝、肾重要脏器功能不全的患者。

1.3 方法

研究组实行无创机械通气:将患者的头部和上半身抬高,一般以与水平位成45°角为宜,治疗初期不给安定等镇静剂,全部按治疗方案给予口鼻面罩吸氧,并固定患者的头部,做到尽量不漏气,以防影响疗效。呼吸机的模式调节为S/T模式,吸气相压力初始调节为6~8 cmH2O,此后可以依据患者反应给予增加2~3 cmH2O/次,从而确保接受治疗的患者的潮气量达到6 mL/Kg,P:25次/min。呼气相压力初始可设定为3~5 cmH2O,依据患者的反应可逐渐增加,每次增加量为2~3 cmH2O,确保患者的动脉血氧饱和度在95%左右。呼气相压力一般≤18 cmH2O,FiO2一般≤60%,呼气相压力应以患者耐受为止,如果患者不能耐受,可以逐渐上调FiO2>60%,以确保患者血氧饱和度在95%左右,同时,呼吸机参数调整过程中参考动脉血气分析结果。待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好转及动脉血气分析均好转大于12 h后可适当降低呼吸机参数,调整的原则为:先将吸入氧浓度降低至50%以下后,依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再逐渐下调呼气相压力,每次降低的幅度为1~2 cmH2O为宜。对照组实行有创机械通气:气管插管后的机械通气以“小潮气量+最佳PEEP水平+间断肺开放的通气”策略为原则。

1.4 观察指标

为治疗前、后的心率(HR)、PaO2、PaCO2、呼吸(RR)及慢性健康状况Ⅱ(APACHE Ⅱ)评分。

1.5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里所有数据均由SPSS 13.0数据分析软件处理而得,计量资料用“x±s”表示,差异性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两组治疗前各指标差别不明显,而治疗后则存在明显差异(P>0.05),见表1。

3 讨 论

急性左心衰竭是由于各种心脏病使心排血量急剧降低而引起的急性淤血综合征[3]。患者发病时心排血量急剧减少,心室舒张末压升高,肺泡通气功能障碍,病死率较高。机械通气是目前对呼吸困难患者较为常用的抢救性治疗措施[4],基本原理是利用机械装置来替代或改变自主呼吸运动的一种有效的通气模式,其目的是改善通气和促进氧合、改善机体氧供和防止CO2排出受阻引起蓄积,可改善患者因基础疾病所致的低氧性呼吸衰竭,有效改善预后。临床上根据呼吸机与患者的连接方式的不同将机械通气模式分为有创的机械通气和无创的机械通气两种。本次我们对使用两种方式治疗的两组患者进行比较,结果显示两组治疗前氧合指数、HR、PaO2、PaCO2、RR及APACHE Ⅱ评分无明显差别(P>0.05),有可比性,而治疗后都有一定的改善,但研究组(无创机械通气组)各指标均优于对照组(有创机械通气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无创机械通气多经鼻或口鼻面罩实施给氧,无需人工建立呼吸通道,且其可通过增加PEEP以及减轻肺水肿,有效的改善了患者的氧合指数、呼吸指标,使相关临床症状减轻。

综合本次分析,无创机械通气可有效的改善急性左心衰竭患者的症状,较好的避免了继发性损害发生的可能。

参考文献

[1] 郭 翔,董同忠.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急性左心衰46例疗效分析[J].中国伤残医学,2014,22(13):144-145.

[2] 杨成彬.有创机械通气及无创机械通气抢救急性重症左心衰竭的疗效[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16):3863-3865.

[3] 管亚慧.急性左心衰采用无创机械通气治疗的疗效观察[J].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2014(3):103-104.

[4] 张 妍,朱吉祥,高建国,等.无创机械通气用于重症监护室急性肺损伤患者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导刊,2012,14(4):554-555.

猜你喜欢
急性左心衰竭
无创呼吸支持治疗急性左心衰竭的临床分析
NIPPV对急性左心衰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心脏负荷及血气分析指标的影响
应用有创呼吸机中无创正压通气CPAP模式治疗急性左心衰竭的研究
硝普钠抢救高血压并急性左心衰竭临床效果观察
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左心衰竭中的应用
院前无创机械通气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并急性左心衰竭临床观察
有创机械通气治疗20例急性左心衰竭患者的疗效观察
紧急床旁血液滤过在尿毒症患者急性左心衰竭伴低氧血症的应用
有创机械通气对重症急性左心衰患者呼吸、循环功能的影响
无创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对老年急性左心衰竭患者心功能及血浆N端脑钠肽水平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