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虎”拍“蝇”天天见

2015-07-21 05:08王君
时代报告 2015年5期
关键词:省部级中纪委中央纪委

王君

周五打“老虎”,周一拍“苍蝇”

“周一见”,这个因某娱乐事件而广为人知的新词,在不经意间成为中央纪委强势“反四风”的代名词。民众们关注到“周五打老虎、周一拍苍蝇”成为中央纪委公布反腐案情的时间规律。不少“重大消息”会在周五公布。每到那一固定的时间点之后,老百姓之间会形成一种默契,纷纷跑到中央纪委的网站围观,看看国家为民除了哪些害,又公布了哪些落马的官员。

在2014年12月17日晚播出的中纪委“反四风”纪录片《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第三集《狠抓节点》中,中纪委官员首次对“周一拍苍蝇、周五打老虎”做出了官方回应,从而使观众和媒体对这一独特的反腐披露方式的原因有了深刻的认识。纪录片称,在互联网时代,监督者的眼睛不仅数量成几何级数倍增,而且都成了千里眼和遏制“四风”的重要力量。因此,2013年9月2日,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正式开通。

网站开通后,由于将其定位为公共舆论传播平台,中央纪委也照舆论传播规律办事,还巧妙地运用传播规律:坚持在一段时期里相对较多地在每周一和每周五公布最新案情。几周下来,敏感的公共媒体和网民们就发现了这个规律,并且开始定时守候,而这种“点击期待”也迅速地成为一个公共话题,进一步扩大了网站的影响力。

除了从统计学上和传播学规律上看倾向于在特定时间公布“苍蝇”“老虎”案件之外,中央纪委公布案件的时效性也在一年多来大为提升。一个省部级高官,从最后露面到被调查,往往就在几天之内,甚至仅仅一天。例如,山西省原副省长杜善学被通报当天,其活动报道还见诸报端;广州市委原书记万庆良被宣布调查的前一天,还在开展调研;而从被宣布调查立案,到被免去职务,海南省原副省长冀文林只用了9天。曾任重庆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的谭栖伟,2014年4月30日还参加活动并见诸报端,而紧接着,中央纪委迅速在下一个周六(5月3日)就公布了他被双规的消息。

不等“苍蝇”长成“老虎”再打

2015年两会之后,北京、贵州、海南等地近期悄然启动一项新政策——科级干部也要申报个人报告事项。

专家指出,在党中央打“虎”拍“蝇”持续高压之下,作为从“不敢腐”的打击到“不能腐”的预防制度建设,领导干部个人事项报告也在“小步快跑”,治标与治本兼顾的反腐倡廉正在不断迈向深入。

十八大以来,约百名省部级“老虎”落马,拍落“苍蝇”不计其数,但不少百姓在拍手称快之际,对身边的腐败仍有感受。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表示,随着改革开放和城镇化发展,一些级别不高的干部手中掌握着不小的权力,如果缺少有效监督和制度约束,很容易出现“小官大权”引发的“小官大贪”。

这样的例子并不少见。河北省北戴河供水总公司总经理马超群家中被搜出现金1.2亿元,黄金37公斤,房产手续68套。北京2014年共查处违纪金额百万元以上“小官大贪”47人。

事实上,对领导干部申报扩围的不仅是北京,早在2013年,贵州省瓮安县出台了《瓮安县科级干部拟提拔人选财产申报公示规定(试行)》,公开“亮晒”家底。除此之外,包括青海省民和县、海南省五指山等不少地方也纷纷出台了类似举措。

汪玉凯等专家表示,北京等地在中央要求的基础上,根据各地实际情况对领导干部个人报告事项的申报范围扩围,是收紧制度篱笆的举措。这意味着反腐在取得阶段性成果的基础上,从抓重点到全覆盖,不等“苍蝇”长成“老虎”再打。

打“虎”拍“蝇”高手段

随着从中央到地方反腐力度的层层加码,“某某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组织调查”成为常见的新闻。各级纪检部门的工作量也在迅速增长,比如北京市纪委2014年立案1424件,同比增长72.2%。

案件数量剧增,如何快速安全地办案成为各级纪委的重中之重。对此,各级纪检部门纷纷出台新举措,确保快速安全办案。发现线索是查办案件的第一步,一位纪委信访室相关负责人表示,在反腐高压下,违纪、违法行为手段日趋隐蔽,案件线索的排查难度也越来越大。因此,千方百计拓展案源成为信访部门工作新常态。

比如北京市西城区纪委开发了“信访举报计算机分析系统”,运用信息技术,从739件信访举报中梳理出涉及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的9类266件次,对群众反映比较集中的违规收送礼品礼金、大办婚丧喜庆等问题进行重点分析,筛查出可查性较强的案件线索20余条,其中立案查处15件。

另外,跨部门协作也是发现线索的重要手段,与公检法、审计等部门建立协作关系,实行案件线索共享和移送成为北京市多个区县纪委的新手段。一位长期负责查办案件的工作人员表示,随着反腐败斗争的深入开展,腐败分子的作案手法越来越隐蔽,应对能力也日益增强,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纪委办案人员也会讲究策略。

在初核阶段,一般以秘密调查为主,秘密接近知情人,秘密掌握违纪者的动向,有时几路人马同步调查取证。调查取证后关键还是快速行动,“决策、调查取证、采取措施都要快,给查办对象造成一种势如破竹的压力,使其尽快向组织交代自己的全部错误事实,避免因慢而贻误战机”。一位国家部委纪检组工作人员透露,他们也很重视快速行动,“一个人在约谈中提到了另一个人,我们就迅速找那人谈,再两相对比,避免串通”。

纪检系统一位长期负责查办案件的工作人员还介绍说,在具体操作中要留心细节,如一个小纸条、一张照片、一组看似随意记录的数字等,都有可能成为案件突破的重要线索。对时间、地点、人物、情节等抠得越细,就越容易突破。在实际中也有这样的案例,比如北京市西城区纪委查办的一起某单位借助一次活动违规发放福利案件中,该项活动的工作方案、会议记录、活动总结、票据和图片资料都很完整,看起来好像无懈可击。但调查人员经过仔细比对发现,活动方案中的参会人数为100名,但图片资料显示实际参与人员只有二三十名,并以此为突破口查实了违纪行为。

反腐没有空档期

全国“两会”刚刚结束,中纪委新一轮“打虎”行动便开始了。

2015年3月15日12时55分,中纪委网站发布消息:“云南省委副书记仇和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组织调查。”而此时,第十二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闭幕会刚结束。公众尚未从这一“重磅”消息回过神来,5个小时后,中纪委再度发布消息:“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徐建一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组织调查。”

3月16日20时15分,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总经理廖永远落马。短短两天时间,就有三只“老虎”落马。

公开报道显示,就在14日下午,仇和还在参加云南代表团的审议。作为两会结束后第一只落马的“老虎”,仇和一度是“明星官员”,围绕其身上有诸多争议。“仇和落马是一记强力反腐警钟。”舆论认为,仇和被查再次证明,只要腐败了,一律严查,绝不迁就姑息。中央党校党史教研部主任谢春涛认为,这些“老虎”的纷纷“落马”,表明即使两会期间,中央反腐的力度也不会改变。

法网恢恢疏而不漏!一次次的拍“蝇”打“虎”让世人明白,任何一名党员干部都无法在触犯党纪国法之后获得免受纪律法律惩处、制裁的特权。徐徐展开的2015年,从持续的反腐行动来看,反腐已走向新常态。

据统计,2015年3月20日,中纪委打“虎”满百,十八大以来的两年多一点时间,百名副省部军级以上官员落马;3月25日,中方公布已向美国提供一份外逃贪官“优先名单”,美方表示积极合作,将逃犯遣返中国。

2015年4月19日,中纪委网站公布了今年3月份全国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问题案件情况。据介绍,今年3月份共计查处问题1931件,给予党纪政纪处分1486人。 2015年以来,截至3月31日,全国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问题5087件,处理6879人,其中给予党纪政纪处分4118人。值得注意的是,今年3月份被处分的领导干部中有一名为省部级官员。

从八项规定实施至2014年年底,一共查处了省部级官员3人,其中2014年查处2人。尽管在每月发布的全国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情况汇总表中并未明确点出被查省部级干部的身份,但是中纪委还会不定期通报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典型问题。

在这么短的时间里,打掉如此之多的“老虎”,这也许是当初不少人没有意料到的,或者竟可说,有许多人是没有思想和心理准备的,尤其是那些如今已被擒入笼的“虎”们。这只是反腐败之一“局”,由此拉开视野,就更可以观察到十八大以来这场反腐败斗争之“势”,那就是,“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

猜你喜欢
省部级中纪委中央纪委
中纪委“皮一下”
八项规定实施6周年,近35万人被处理
2016,哪些追逃新闻上了中央纪委网站头条?
“空降”宁夏任纪委书记
上半年230名省部级官员履新
中纪委“打虎拍蝇”半年擒四虎
设立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资料阅览室等方案
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