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乡土资源拓展幼儿教育空间

2015-07-28 16:41姜翠华
家教世界·现代幼教 2015年6期
关键词:稻草游戏家长

姜翠华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中指出:“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社区教育资源,扩展幼儿学习生活和学习空间。”带领孩子们走出幼儿园,走向社会,走向大自然,在与社会大环境的互动中寻找幼儿的兴趣点,追随幼儿的兴趣点,为幼儿营造一个广阔的、自由发展的学习空间,更为幼儿的体验性、探索性学习创造条件。

一、乡土之境——诱发心的畅想

陶行知先生说:“花草是活书;树木是活书;飞禽、走兽、小虫、微生物是活书。”我园地处农村,丰富多彩的大自然给幼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教育环境。带领幼儿走进自然,是其主动学习的重要途径。它不但能开阔幼儿的视野,解放幼儿的时间、空间,还能让幼儿在无拘无束的大自然中释放情怀、寻求大自然的奥秘。春天大片金黄的油菜花、夏日雨后的彩虹、秋季草叶上晶莹剔透的露珠、冬天银装素裹的田野,这一切都给孩子美的熏陶。由此,幼儿学会了坚持长时间、细致地观察,并在观察中学会记录。在自然的怀抱中,孩子的兴趣盎然,放飞遐想。

1.环境布置突出“农味”。

《纲要》明确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我们与幼儿从大自然中收集了丰富的材料(如:蔬菜、水果、种子、稻草、树叶等),共同创设具有浓郁乡土气息的环境。如我园一楼尽显里下河的水乡美丽景致,柔美的淡蓝色水波纹,悬挂的各种草秸秆做的五彩鱼,竞相开放的荷花,清甜可口的莲子,给人一种清新怡人的感觉,用麦秸编织的螺丝贝壳组画,令人仿佛置身于美丽的里下河的水乡之中。二楼展现“草艺园地”,麦秸做成的五彩草龙、麦秸编的灯笼,悬挂在走廊大梁好像缤纷的彩虹,草绳编织的稻花香球,又像星星点点,给人无限的遐想,这些无不展现着富有创意与现代气息的稻草、麦秸艺术。三楼是“农家乐园”,展现农民秋收秋种景象,丰硕的果实与农家小院的别致风景。三个楼梯分别呈现不同的风采:水乡明珠——柳堡,奇思妙手——瞧我的。过道大厅中又布置着“有趣的竹艺坊”、“亲亲小农庄”、“泥巴乐”、“稻草”、“麦秸创作坊”、“二妹子的练耙场”等活动区域。教师们充分开发利用农村自然资源,给幼儿带来不同的艺术感受和审美愉悦,也使我们的幼儿园吹进了大自然的徐徐清风,使我们的孩子走进大自然,走向大社会,启迪智慧、解放个性、放飞心灵。

2.区角活动体现“农味”。

我们树立“玩具、材料就在身边”的理念,充分发动农村的家长跟我们一起收集自然材料,把自然材料经过加工后投放到各个区角当中。如自然角中,我们放置了家长和孩子一起带来的泥鳅、鲫鱼、螃蟹、田螺、河蚌、蝌蚪、蚕宝宝、小白兔、小鸡、小鸭等,让幼儿观察了解它们的特征与生活习性,并学习如何喂养照看它们。教师、家长与孩子一起收集各种各样的种子放在自然角中,引导幼儿认识它们,并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了解种子是怎么发芽、出土、长大的,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及所需条件;废旧的毛线、布头、挂历纸、吸管、树叶、包装袋、糖纸等成了孩子们手工活动时最喜爱的活动材料:孩子们用麦秆贴画,用稻草编织草帘与鸟窝,用花生壳、玉米皮、大豆皮等各种果壳粘贴手工作品,这些材料的利用既丰富了幼儿区域活动的内容,同时还美化了幼儿园的环境。用石头、树叶来装饰;用稻草、麦秆来编织与排序;在区角活动中,用蚕豆、赤豆、红豆、黑豆、绿豆来分类;发动家长为幼儿发掘制作了很多可以让幼儿玩一玩、做一做、锻炼锻炼的乡土材料。如沙包、布飞碟、竹蜻蜓、竹马、小推车等投放在孩子的运动活动中,孩子们玩起来远比在商店买的运动器具更具有野趣和挑战性,孩子们在锻炼、游戏中可以快乐成长。让孩子们从自身出发,学会关心身边的事、物及自然现象,参与劳作,感受自然的美。

二、运动之乐——启迪玩的思维

1.利用自然材料开展体育游戏活动。

远离车水马龙的喧嚣,远离交通安全隐患的困扰,我们农村的幼儿园,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在田间小道,孩子们可以自由奔跑,两臂一伸玩起了“开飞机”的游戏,两腿一伸玩起了“青蛙跳”的游戏。我们设计过一个名为“占山头”的游戏,利用纵横交错的田埂让幼儿走“平衡木”,利用田间沟壑让幼儿练习跨小沟,高低不平的小山坡是游戏取胜的目标,第一个爬上山头,拔下红旗的幼儿就是本次比赛的冠军。游戏中间,我们还穿插了“折枝条比赛”、“骑马”、“枪战”、“走木桩”、“攻城堡”等环节,用随手采来的野花、枝条做成“迷彩帽”;用随手可得的土块进行瞄准、投掷;把高粱杆、玉米秸夹在两腿之间“骑大马”……整个比赛过程对孩子充满了刺激,特别是男孩子们,当克服困难达到目标,爬上山头取下红旗时,孩子们红扑扑的小脸上洋溢着游戏带给他们的成功的喜悦。

2.就地取材,选用农家用品。

我们已经收集并制作系列农村常见用具,并记录了每种农村用具的制作方法及玩法。包括:木制品有翻耙、高跷、扁担、小木桥、木梯、长凳、小木凳等;草制品有草垫、草绳等;竹制品有竹席、箩筐、淘箩、筛子等;铁制品有铁环、铁皮盒等;其它生活和劳动用具有沙袋、大鞋、蛇皮袋等。除此之外,还包括对农村用具改造的记录。为幼儿体育活动提供了保障,节约幼儿园上万元活动经费。

3.设计出以农村常见用具为体育活动器材的幼儿游戏课程。

如用稻草、尼龙线制作成的草垫,就有多个玩法。玩法1:将草垫放置在地上,双脚并拢轻松自然地向上跳,向前跳。玩法2:手拿草垫,半侧面单手将小草垫投向前方。玩法3:将草垫放置在地上,单独或一个接一个绕着草垫自然协调地走。

4.设计出了多个体育活动方案和亲子游戏项目。

教师们围绕幼儿发展目标,结合课题创编设计了30多个具有科学性、游戏性的体育活动方案,现已汇编成册。还设计了民间类、亲子类、踩高跷、玩竹马、舞竹龙等20个亲子游戏项目。如“丰收乐”,材料为木梯4个,长凳4张,草球若干。玩法是家长背驮幼儿,走过木梯,把幼儿放下,幼儿钻过长凳,拿草球跑回到木梯前,家长再背驮幼儿走过木梯,到起点,速度快的胜出。

对于特色广播操所用的器械,我们则借外力,发动家长收集,发挥家园协同作用。如家长帮我们收集了板刷、竹竿等。对于一些不便于收集到的器械,如草圈、草垫等,我们还开展了家长志愿者活动,邀请小朋友的爷爷奶奶来园,帮我们亲手制作。家长们都非常配合我园的工作,有的爷爷奶奶在搓草绳的过程中,双手都磨出了水泡,但他们都毫无怨言。通过家长志愿者活动,我们共制作了180个草圈、55个草球和50个草垫。为幼儿特色操提供了丰富的器械,也推动活动的开展实施,影响深远。当家长志愿者活动时,我们组织幼儿亲历其中,受益匪浅。面对家长的热情支持,为了表示感谢,幼儿园也出资购买了一份礼品回馈家长。

三、操作之巧——激发做的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所有的智力活动都依赖于兴趣”。兴趣是幼儿探索知识的向导,是奋发向上的心理动力。在兴趣推动下的学习能使孩子更全神贯注,积极思维。我们知道,要想充分调动幼儿参加活动的学习动机及探究事物的兴趣,必须营造有利于幼儿动手创造的宽松氛围。因此,我们共同收集农村丰富多样的材料,为幼儿开设了丰富的操作区域,让幼儿亲自去尝试,去体验。

1.麦秸、稻草梦工厂。

爱玩、好动是幼儿的一种天性,即使身处农村,有空旷的运动场所,有天然的运动器具,但也由于现在家长对孩子呵护太多,束缚了孩子的运动天性和能力。如何运用农村特色资源,发展孩子的运动能力,成了我们教师探索的一个问题。于是乡下的稻草走入了教师的视野,成了我们孩子很好的锻炼器具。老师和孩子们一起利用稻草制作了各种运动器具,如小班的孩子用稻草扎出手榴弹玩投掷游戏;中班的孩子搓成了草辫,玩揪尾巴的游戏;大班的孩子用稻草设计出可爱的草娃娃、柔软的垫子,孩子们可在垫子上面练习打虎跳、前滚翻、助跑跨跳;垫子还担当安全的跳高架;练习跳远的草沙池;小女孩们利用草娃娃练习行进跳或向前跨跳,还充当她们舞蹈的道具,跳起欢快的草人舞,还用稻草和竹子为草娃娃建了一个小小的家!

2.砖砌乐。

断砖块对于农村的孩子来说,到处可见,于是泥桥班的孩子就用自己拣来的断砖块在教师的指导下一起合作构建起了他们“雄伟”的长城、高高的烽火台,看着自己亲自筑起来的长城多开心和自豪啊!他们还用断砖块搭起了高楼,玩起了“野炊”。

3.编织乐。

编织区我们投放了玉米秸、麦秆、稻草等材料,教师根据幼儿的不同能力发展,进行了不同层次的指导,有的幼儿在教师的指导下,编出了小挎包、热带鱼、高楼等造型;有的幼儿用玉米皮、旧毛线、布等材料编成小辫子;还有的幼儿用麦秸、油菜杆、芦苇等串成了漂亮的项链、门帘。

4.创意乐。

我们运用各种不同材料的不同特点进行创作,挖掘了许多的作画方法。如:用乌龟壳、蚌壳、木板、竹筒等进行的创作画;用麦秸、芦苇杆进行的吹画活动;蔬菜、水果、树叶的印画;还有沙画、芝麻画。孩子们接触到了更多的绘画形式,对绘画的兴趣也日渐增强。孩子们拿起手中的彩笔,在自己的小天地上描绘出了一幅幅可爱的图画。

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农村的资源也是取之不尽的。我们应当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引导孩子去观察、去发现、去创造。根据实情,走出自己的特色化道路,才能有利于幼儿园的发展,也更有利于孩子们的发展!

猜你喜欢
稻草游戏家长
稻草熊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我心中的好家长
爆笑游戏
家长请吃药Ⅱ
稻草可喂牛 喂前需处理
最后一根稻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