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

2015-07-28 16:45张琴琴
家教世界·现代幼教 2015年6期
关键词:聋哑人妮妮宝物

张琴琴

九月,是我们所有幼儿老师最头痛的一个月,这个月我们做梦都有孩子的哭声。同样,今年也不例外,刚开学,孩子们都哭成一片,孩子的手紧紧地拉着大人的手,哭着,闹着,无论我们怎样劝说,家长们都舍不得离开,更有一些家长,看到孩子哭成这样,自己的眼泪也忍不住地往下掉。

可就在所有的孩子都在大人面前撒娇哭闹时,我却发现一个孩子却不这样:她一个人在旁边若无其事地玩着,不光光这样,她从一个桌子上爬到另一个桌子上,一个人在那大喊大叫,根本不像是刚入园的孩子。我当时以为她的家人肯定在旁边看着,可几天以后却发现她家人只是把她往幼儿园一放,转身就走了,我想:这孩子真听话,在家肯定父母教育得好。过了几天我把她拉到我面前问:“妮妮,前几天所有的孩子都在哭,你怎么不哭呢?”“我哭有用吗?我妈妈又听不见。”当她说完这句话时,我的眼泪忍不住地掉了下来。我才知道她妈妈是个聋哑人,她也不是不想哭,只是哭的时候没有人可以听见。在这一年中,我一直帮妮妮保守着这个秘密,在班级里我从来没有提到她妈妈是聋哑人。我还经常主动和她沟通交流,了解她的内心世界,当好老师的同时,也尽量去做一个可以用爱和她聊天的“妈妈”。

每一个孩子都需要我们真正走进他的内心,我不断地问自己,怎样才能更好地走进幼儿的内心世界呢?首先,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我们必须先变成小孩,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这句话让我明白我们要尽量做孩子的朋友和伙伴,才能使自己走进孩子的心灵,走进情感世界,关心孩子们的感受。我们可以和孩子打成一片,亲密无间。孩子和我们都是平等的,不能因为我们是老师而高高在上,我们说什么孩子就得听什么,我们有绝对说的权利,而他们只有听的义务,这样对孩子太不公平,他们和我们一样,都有发表意见的权利。我们要允许他们说,要听他们说,还要和他们一起说,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了解孩子,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

有时我们还要学会做孩子们秘密的守护者。拥有秘密是每个人寻求稳定心理的一种行为,也是一个人正常的防卫本能。如果自己的秘密被别人发现了,他就会觉得像是自己的宝物被别人抢夺走了一样,当然就会对抢走自己宝物的人产生憎恨,以使自己达到心理平衡。在孩子们心中,理想的老师应该是他们的朋友,应该是能够为他们保守秘密的朋友。相信一个能够答应孩子们替他们保守秘密的老师一定是一位能够走进孩子内心世界的好老师。

同时,我们也要像妈妈一样爱孩子。爱就像一团火,能点燃孩子心头的希望之苗;爱就像一把钥匙,能打开孩子心头的智慧之门;爱是洒满孩子心灵的阳光,能驱散每一片阴霾,照亮每一个角落,融化每一块寒冰。爱,就是希望一个人好,并且愿意为他做一切能做的事,他们的快乐就是我最大的幸福。爱,更是让孩子忘却昨日的伤痛,昨日的失败。我正是以这样的心态,坚持不懈地做好我自己的教育事业。

猜你喜欢
聋哑人妮妮宝物
端午节里的“避邪宝物”
《小鹦鹉从教记》之得意忘形不听劝
冠军诞生记
多吉从师记
消失的宝物
聋哑人犯罪管控研究
那些穿越的『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