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识形态视角下《女勇士》敏感词语汉译探究

2015-07-31 23:08何霞黎昌抱浙江财经大学外国语学院杭州310018
名作欣赏 2015年15期
关键词:汉译勇士译文

⊙何霞 黎昌抱[浙江财经大学外国语学院,杭州 310018]

意识形态视角下《女勇士》敏感词语汉译探究

⊙何霞 黎昌抱[浙江财经大学外国语学院,杭州 310018]

汤亭亭创造性写作的《女勇士》,在北美社会如“众星捧月”般地被广泛阅读研究。同样,要把这一承担着中美文化交流和传播重任的作品译回“故国”——中国并得到同等关注,这对译者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因为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必然受到当时的社会意识形态及译者个人的意识形态的影响。本文将从意识形态角度出发,探析《女勇士》的敏感词语汉译现象。

意识形态《女勇士》敏感词语 汉译

一、引言

著名华裔美国作家汤亭亭的处女作《女勇士》被认为是华裔美国文学走向美国主流文学的代表作,最具里程碑意义。由于作者特殊的华裔身份,为了迎合西方读者并在强势的西方主流社会找到一席之地,这部作品以中国为背景,采用夹杂着汉文化元素的英文讲述了第一代和第二代美国华裔的生活经历,改编了大量中国传统文化和历史典故,但其中也不乏对中国文化的误解和对中国人的丑化。该小说被南京大学张子清教授选为“美国华裔文学精品”之一,并由李剑波和陆承毅于1998年翻译出版。下面拟从意识形态角度对《女勇士》敏感词语汉译现象做一探讨。

二、研究现状概述

学界目前对《女勇士》汉译研究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文化身份的构建研究。代表性成果有周文革和杨琦的《从后殖民翻译看〈女勇士〉的文化身份构建》(2013),他们从后殖民角度分析了原作中的文化杂合翻译现象。杨琦的《〈女勇士〉汉译中的文化身份构建》(2014)从影响《女勇士》汉译的因素出发,分析了翻译过程中构建出来的文化身份;二是回译研究。华满元(2011)从互文性理论视角分析了英原文与中国文化的互文性以及英原文与汉译文之间的互文性,并从接受美学理论视角讨论了汉译文的回译现象。马慧(2013)基于斯皮瓦克的翻译理论分析了《女勇士》汉译本中中国文化元素的回译及回译过程中的译者角色。梁月秋(2010)则分析了汉译文对英原文中的语言杂合及文化杂合的创造性回译翻译;三是从女性主义翻译视角进行研究。祝慧娇(2007)探讨了译者的性别意识在翻译女性主义叙事策略过程中产生的影响。沈琛(2013)从哲学、道德、操作层面批判了传统忠实观,并在西方女性主义浪潮中重建翻译的忠实观,探讨了在中国语境下《女勇士》汉译的忠实情况。《女勇士》这部基于中国语境创作的文学作品,有不少内容涉及中国的政治、宗教和伦理道德等意识形态。译者想必会受到社会意识形态和个人意识形态的影响。纵观研究现状,学界多是从语言和文化层面进行讨论,鲜有涉及影响汉译过程的意识形态。

三、《女勇士》敏感词语汉译分析

勒菲弗尔认为,控制文学翻译主要有内外两个因素(即意识形态和诗学),内因就是翻译家、评论家、教师等组成的“专业人士”,外因则是拥有“促进翻译进行和控制翻译结果”权利的个人和代表国家利益的赞助人和出版社等。内因(翻译家及其诗学)需在外因(赞助人及其意识形态)所确定的规则内起作用。也就是说,“翻译家”需要熟知并遵守社会意识形态,操控他们有限的话语权力,使个人意识形态和社会意识形态共同指导翻译活动。本文拟立足意识形态视角对《女勇士》汉译中的政治词语、宗教词语和伦理道德词语的汉译现象做一探讨。

1.政治词语翻译 在上世纪90年代初,中国刚刚打开国门,欲走向世界,正处在保守和开放的十字路口,是一个政治敏感和跨国交际尚不稳定的阶段。在这一政治敏感的国度,政治文化对翻译的操控显得尤为明显。“识时务”的译者对译入语并不是消极被动地接受,而是做出积极的反应,字里行间流露出符合时宜的政治文化观点。《女勇士》译者具有较强的政治意识,对原文中的政治词汇做出了积极处理。先请看下表:

意识形态词语原作出现频次译作非对应频次(比例)1 communist 20 5 15(75%)2 Mao 5 1 4(80%)3 revolution(ary)7 5 2(28%)译作出现频次

通过全文检索,由上表可知:原作中communist一词共出现20次,汉译作中译成“共产党”的只有5次,非对应频次比例达到75%;Mao一词共出现5次,汉译本中译成“毛主席”的只有1次,非对应频次比例高达80%;revolution(ary)共出现7次,汉译作中译成“革命”的是5次,非对应频次达到28%。据笔者观察,译者对原作中这些词语分别做了省却不译、淡化模糊处理和对应直译的处理。

(1)省却不译

例1:If we overseas Chinese would just send money to the Communist bank,our relatives said,they might get a percentage of it for themselves.

译文:如果把钱汇到银行,其中的一部分就会被私吞。

例2:And the Communists are much too mischievous.

译文:省却不译。

例3:Nobody wrote to tell us that Mao himself had been matched to an older girl when he was a child.

译文:当时没人写信告诉我们,他小时候也曾与比自己大的女孩子订过婚。

上述三例中,原作者对共产党有不当描述,译者受到意识形态的操纵和干涉,对原文中的敏感词语省却不译,旨在响应党的号召:“在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党章》,1997),进而维护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原作者对毛泽东同志婚姻的误解,译者采取省却不译的策略,与“禁止童养媳,禁止干涉婚姻自由”的精神保持一致(《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1950)。

(2)淡化模糊处理

例4:It must’ve been the Communists who taught them those habits.

译文:一定是中国的什么把他们教坏了。

例5:The Communists will kill me.

译文:他们要杀我。

在例4和例5中,原作对共产党有误解甚至歪曲,译者出于译文句法结构完整需要,将Communists分别淡化模糊处理为“中国的什么”和“他们”。译文这种淡化模糊的表达方式,可能很容易让中国读者意识到“中国的什么”和“他们”是指腐朽的“资本主义思想”和落后的“封建思想”,应自觉加以抵制。

例6:The revolutionaries had taken Fourth Aunt and Uncle’s store,house,and lands.They attacked the house and killed the grandfather and oldest daughter.

译文:四姨妈的店、房子和土地被没收了。工作人员冲进房来打死了祖父和大姑。

上例中,汤亭亭本想表达中国“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混乱动荡,但是译者巧妙地将“revolutionaries”淡化译为“工作人员”而不是具有政治色彩的“红卫兵”,符合20世纪90年代中国“改革开放”的意识形态。

(3)对应直译

例7:I’ve seen Communist pictures showing a contented woman sitting on her bunk sewing.

译文:我曾看过一部共产党的电影,影片中有个农妇心满意足地坐在炕上做针线活儿。

例8:May the communists light up the house on a girl’s birthday.

译文:但愿共产党在女孩子过生日的时候也能让家中灯火通明。

例9:The Communists who say they have food and jobs for everybody.

译文:共产党说每个人都有饭吃,都有工作做。

上述三例中,原作对共产党形象的描述是积极的,且与当时中国社会“妇女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家庭生活等方面享有与男子平等的权利”(《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1992)、“生男生女都一样”(《国务院批转中国计划生育工作纲要【1995—2000】的通知》,1993)以及“逐步实现共同富裕”(《邓小平南巡讲话》,1992)等要求和精神并无二致,于是,译者出于社会及个人意识形态的影响,分别加以对应直译。

例10:Chairman Mao encourages us now to give our paper replicas to the spirits of outstanding soldiers and workers,no matter whose ancestors they may be.

译文:毛主席鼓励我们把纸制的艺术复制品献给那些优秀战士和工人的灵魂,不管他们是谁的祖先。

以上例句中,译者将“Mao”译为“毛主席”,与“毛泽东同志被公认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各族人民的伟大领袖”(《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1981)精神完全一致。

2.宗教词语翻译 每一种宗教都有其特定的文化背景和文化传统,不同民族拥有不同的宗教信仰和文化传统。在翻译不同的宗教文化元素时,为了达到文化交流的目的,译者往往受到意识形态的操控。《女勇士》作品主要涉及的宗教有佛教和基督教。据笔者观察,译者对原作中的佛教词语和基督教词语分别加以意译和直译。

(1)意译

例11:I had met a rabbit who taught me about self-immolation and how to speed up transmigration:one does not have to become worms first but can change directly into a human being.

译文:我如何遇到一只兔子并从它身上懂得了如何自我牺牲来加速轮回。其实人不必先变作蛆虫,可以直接还魂于人……

例12:After life,the rational soul ascends thedragon;the sentient soul descends the dragon.

译文:人死之后,善人升天,恶人入地。

以上两例中,译者采用意译方法,将划线部分分别译为中国佛教特有的“轮回”“还魂于人”“善人”和“恶人”,与“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的权利和义务的统一,要把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放在首位,承担遵守宪法、法律、法规和政策的义务”(《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82)的精神保持一致,旨在用佛教的教义,劝人去恶行善,遵守道义,弘扬“正”法,利于人心的团结、社会的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2)直译

例13:The emigrants confused the gods by diverting their curses.

译文:移民们为了迷惑神灵,更换了他们咒骂的措辞。

例14:How I had prayed for a white horse of my own white,the bad,mournful color and prayer bringing me to the attention of the god of the black-and-white nuns who gave us“holy cards”in the park.

译文:我祷告的想法引起了我对那些穿黑白两色衣服的修女们的上帝的注意,那些修女常在公园里向我们散发“圣卡”。

以上两例中,译者将“god”和“gods”分别直译为“神”和“上帝”,因为在中国早期的文献中已经有“上帝”和“神”两个概念,也体现了“各宗教一律平等”(《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82)的要求。

3.伦理道德词语翻译 中国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其伦理文化的基础是儒、道思想,三纲五常是封建社会的伦理观。由于其千百年来封建文化的积淀,这一伦理观念并没有完全从人们思想中消除,人们在行为中自觉或不自觉地遵循着这一伦理规范。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社会仍是相对保守的社会。译者主要采用回归本土文化(归化)的翻译策略。

例15:In his rags he sat on the throne facing south, and we,a great red crowd,bowed to him three times.

译文:他一身褴褛,在皇帝宝座上面南而坐。我们一片红色的海洋,冲他三拜。

例16:Wearing my black embroidered wedding coat,I knelt at my parents-in-law’s feet,as I would have done as a bride.

译文:换上黑色刺绣的婚礼服,我像新娘那样跪在公婆面前。

例17:And suddenly I got very confused and lonely because I was at that moment telling her my list,and in the telling,it grew.No higher listener.No listener but myself.

译文:猛然间,我感到分外困惑,分外孤单。我正在一条条地向母亲倾诉我的不满,与此同时,不满的事情又在增多。除了我之外没人在倾听,没有一个比我高级一点的听众。

例18:I have thought that my family, having settled among immigrants who had also been their neighbors in the ancestral land, needed to clean their name,and a wrong word would incite the kinspeople even here.

译文:我想,我家和曾经是乡邻的移民们居住在一起,需要顾及他们的名声,出言不慎甚至可能激怒这里的乡亲。

上述四例分别表示了君臣关系、婆媳关系、母女关系和邻里关系。译者采用归化翻译策略,分别译为“冲他三拜”“跪在公婆面前”“向母亲倾诉不满”和“顾忌他们的名声”,体现了中国自古沿承的“尊卑有别”“长幼有分”“母慈子孝”和“慎言慎行”的儒家思想,提醒人们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不忘祖宗教诲,重视个人品德修养。

四、结语

《女勇士》敏感词的汉译反映了社会和个人意识形态对译者的操纵,因为在翻译过程中,译者难免会受到社会意识形态和个人意识形态的影响,并对原文进行适当的删改和调整,而目的语文化也不可避免地对原语文化进行“文化政治实践”的操纵,有时会创造出不同于源语的文化形象,使其在目的语文化中得以接受和传播,这是各种政治文化之间相互妥协的过程,也是各国文学工作者为了弘扬文化而在各种意识形态下调整的结果。

[1]Bassnett,Susan&Andre Lefevere.Constructing Cultures-Essays on Literary Translation[C].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1998.

[2]Kingston,Maxine Hong.The Woman Warrior:Memoirs of a Girlhood Among Ghosts[M].New York:Random House,1976.

[3]Levefere,Andre.Translation,Rewriting and the Manipulation of Literary Fame[M].London and New York:Routledge,1992.

[4]Venuti,Lawrence.The Translator’s Invisibility[M]. London and New York:Routledge,1995.

[5]华满元.《女勇士》中译本回译问题探索[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1.

[6]李滟波.从《圣经》中的God到中国的“上帝”和“神”[J].外国文学研究,2002(1):131-135.

[7]梁月秋.论原文杂合的创造性翻译:以《女勇士》为例[D].暨南大学,2010.

[8]马慧.华裔美国文学回译研究——以《女勇士》为例[D].济南大学,2013.

[9]沈琛.女性主义视角下的翻译忠实——以汤亭亭The Woman Warrior的汉译为例[D].武汉科技大学,2013.

[10]汤亭亭.女勇士[M].李剑波,陆承毅译.桂林:漓江出版社,1998.

[11]杨琦.《女勇士》汉译中的文化身份构建[J].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14(2):58-61.

[12]钟达祥,曾剑平.试析意识形态对翻译的影响[J].江西社会科学,2007(2):170-173.

[13]周文革,杨琦.从后殖民翻译看《女勇士》的文化身份构建[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2013(1):11-15.

[14]祝慧娇.女性主义视角下的翻译诗学——以汤亭亭The Woman Warrior的汉译为例[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7.

作者:何霞,浙江财经大学外国语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黎昌抱,博士,浙江财经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研究方向:翻译学。

编辑:郭子君E-mail:guozijun0823@163.com

猜你喜欢
汉译勇士译文
Stem cell-based 3D brain organoids for mimicking,investigating,and challenging Alzheimer’s diseases
英美人名的含义
以一己之力拯救尴尬的都是勇士
追求美的人 从来都是勇士
再论汉译“突厥”名称之起源
再论汉译“突厥”名称之起源
弟子规
弟子规
汤亭亭的《女勇士》
论莎剧复译对本土自然语言资源的吸收——以王宏印汉译《哈姆雷特》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