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药敏试验与常规药敏试验在临床血液细菌鉴定与检验中的应用比较

2015-07-31 22:32刘卓琳
当代医学 2015年7期
关键词:球菌耐药性杆菌

刘卓琳

直接药敏试验与常规药敏试验在临床血液细菌鉴定与检验中的应用比较

刘卓琳

目的 比较直接药敏试验与常规药敏试验在临床血液细菌鉴定与检验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统计分析检验科收治的1400例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直接组中G-杆菌299例,G+球菌60例;常规组中G-杆菌349例,G+球菌78例。G-杆菌和G+球菌的一致率分别为85.7%和76.9%;2组患者药物耐药、中度敏感、敏感度的符合率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直接药敏试验与常规药敏试验在临床血液细菌鉴定与检验中的应用效果大致相同,用直接药敏试验替代常规药敏试验能够有效缩短检测时间,从而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保证。

直接药敏试验;常规药敏试验;临床血液细菌鉴定与检验;应用

临床中滥用抗生素常引起不同细菌的耐药性和药物敏感性改变,给临床检验带来不同程度的难度。同时由于不同细菌的菌株对抗生素的敏感性存在差异。因此采用恰当的细菌鉴定法对临床诊断治疗具有积极意义。药敏试验中以检测患者的血液样本中的细菌对药物的敏感性来准确鉴定细菌类型[1]。本研究对1400例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统计分析,比较了直接药敏试验与常规药敏试验在临床血液细菌鉴定与检验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5月~2014年5月广西博白县人民医院检验科收治的1400例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入院前2d均未接受其他药物及相关治疗,均发烧并全身感染;将血液系统及凝血功能障碍患者排除在外[2]。患者周身发热初期或高峰期将每例患者的阳性血液标本采集下来,每例1次,每次20mL。冷藏保存血液样品,然后送到检验科。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这些患者均分为直接药敏试验组(直接组,n=700)和常规药敏试验组(常规组,n=700)。直接组中男400例,女300例,年龄23~78岁,平均年龄(51.2±10.4)岁;常规组中男380例,女320例,年龄20~79岁,平均年龄(50.1±10.3)岁。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直接组 在Bactec9240系统中放置血液标本,对其进行自动培养检测,如果系统提示阳性,则第一时间将10mL的阳性样本收集起来并向无菌试管中注入,然后密度梯度离心分离阳性样本。离心速率为1500r/min,时长为5min,将上清液去除,然后继续进行离心运动,离心速率为3000r/min,时长为15min,应用无菌生理盐水进行2次洗涤后重悬,将沉淀取出来。对其进行革兰染色镜检,可以在MH平板中接种一般菌种,不包括真菌,运用无菌拭子均匀涂抹,将药敏纸片贴上,运用

2005MCCLS的诊断标准对药物中度敏感、敏感度及耐药性进行认真细致的观察。如果革兰阳性球菌(G+球菌)呈链状,则进行平板初检,初检时运用H+5%羊血,依据镜检报道将合适的氧化酶选择出来。对菌液浓度进行调整,其浓度为68×108cfμ/L时在NC21板上接种,然后进行细菌鉴定及药敏试验[3]。

1.2.2 常规组 在血平板、麦康凯平板等上接种采集的血液样本,37℃恒温下进行20~24h的孵育,革兰染色生长菌涂片,并将合适的氧化酶选择出来。然后进行细菌鉴定及药敏试验,细菌鉴定和药敏试验严格依据Walkaway40系统[4]。

1.3 统计学方法 运用统计学软件SPSS21.0对上述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用例数(n)表示,计数资料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细菌鉴定结果 直接组中G-杆菌299例,G+球菌60例;常规组中G-杆菌349例,G+球菌78例。G-杆菌和G+球菌的一致率分别为85.7%和76.9%。见表1。

表1 2组细菌鉴定结果(n)

2.2 2组患者药物敏感度符合率比较 2组患者药物耐药、中度敏感、敏感度的符合率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2组患者药物敏感度符合率比较(n)

3 讨论

细菌耐药性在抗生素滥用的情况下极易增强,进而诱发全身感染等疾病,对患者的治疗效果及生命质量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针对这种情况,有效检测能够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良好的前提条件。在临床血液检验中通常采用药敏试验,但是药敏具有较多的检测方法。在对阳性血液样本进行常规检测的过程中,细菌鉴定和药敏试验速度较慢,通常会对临床及时用药造成阻碍[5]。多数临床研究表明,可以直接运用药敏试验,所用方法为Bactec9240系统自动培养检测[6]。直接药敏试验在平板上直接接种血液标本,将抗生素纸片贴上,在37℃恒温环境下放置并孵育,然后进行药敏试验鉴定,鉴定过程中严格依据抑菌环的大小。和常规方法相比,该方法由于将分离培养步骤省略掉了,因此能够对药敏试验结果进行更快捷简单的初步报道,从而更快地将有效依据提供给临床,以正确给药[7]。本研究结果表明,直接组中G-杆菌299例,G+球菌60例;常规组中G-杆菌349例,G+球菌78例。G-杆菌和G+球菌的一致率分别为85.7%和76.9%,和相关医学文献报道相符[8],说明血液检验直接法具有较好的药敏性,能够对G-杆菌和G+球菌进行有效的检测鉴定。本研究结果还表明,2组患者药物耐药、中度敏感、敏感度的符合率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直接药敏试验与常规药敏试验在临床血液细菌鉴定与检验中的应用效果大致相同,用直接药敏试验替代常规药敏试验能够有效缩短检测时间,从而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保证。

[1] 彭代智,刘小玲,刘智勇,等.烧伤患者2748株病原菌分布特点及耐药性分析[J].中华烧伤杂志,2012,2(6):288.

[2] 邓宾,张蕴丽.细菌数值鉴定法及鉴定系统的发展[J].中国医疗设备,201l,26(3):144.

[3] 赵硕,朱以军,单小云,等.576株血液分离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l,9(14):218.

[4] 刘厚明,詹能勇,陈建波.等.145株非结核分枝杆菌对10种药物的耐药性分析[J].临床肺科杂志,2011,10(9):11-13.

[5] 李慧.两种细菌鉴定法在临床血液检验中的应用[J].现代预防医学,2011,38(9):170-177.

[6] 张茂海.两种细菌鉴定法在临床血液检验中的应用研究[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31(12):3-4.

[7] 姜建国.血清学检测幽门螺杆菌感染在萎缩性胃炎中的价值[J].当代医学,2009,15(33):49-50.

[8] 李庆华,郑桂仙,蔡木发.等.我院血液病房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J].当代医学,2012,18(20):49-50.

10.3969/j.issn.1009-4393.2015.7.011

广西 537600 广西博白县人民医院检验科 (刘卓琳)

猜你喜欢
球菌耐药性杆菌
长丝鲈溃烂症病原分离鉴定和耐药性分析
乳杆菌属分类学地位变迁后菌种名称英解汉译检索表(二)
解淀粉芽孢杆菌Lx-11
解淀粉芽孢杆菌的作用及其产品开发
侧孢短芽孢杆菌A60
婴幼儿感染中的耐药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结节病合并隐球菌病的研究进展
WHO:HIV耐药性危机升级,普及耐药性检测意义重大
IL-33在隐球菌脑膜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一株副球菌对邻苯二甲酸酯的降解特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