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吸收钉治疗股骨头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

2015-07-31 22:32汤纯
当代医学 2015年7期
关键词:线片优良率股骨头

汤纯

可吸收钉治疗股骨头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

汤纯

目的 探讨可吸收钉在股骨头骨折治疗中的应用及其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50例股骨头骨折患者作为对象展开研究,30例采用髋关节后脱位复位及股骨头骨折内固定手术进行治疗(观察组),20例采用钢板金属钉固定治疗(对照组),术中使用可吸收钉进行骨折的复位和固定,使用Epstein标准评价患者的髋关节功能。结果 观察组髋关节功能评价优良率为80.00%,对照组髋关节功能评价优良率为45.00%,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551,P<0.05)。结论 可吸收钉在股骨头骨折患者治疗中的应用可改善患者术后的髋关节功能并促进患者骨折的恢复进度,满足股骨头的愈合需求,应用效果显著。

骨折;可吸收钉;髋关节;降解

股骨头骨折在临床上比较少见,主要发病原因是工伤或者交通事故。股骨头骨折患者容易出现创伤性关节炎以及股骨头坏死等严重并发症[1],因此正确治疗措施的实施非常关键。可吸收钉由无抗原、无毒的可吸收材料制成,具有较好的强度以及良好的组织相容性[2],可有效恢复受损股骨头外形的光滑度,避免再次进行手术的麻烦,目前已经在关节内骨折的治疗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为了对可吸收钉治疗股骨头骨折的临床疗效进行探讨,提供临床治疗的依据,本研究以30例股骨头骨折患者作为对象,采用髋关节后脱位复位及股骨头骨折内固定手术进行了治疗。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湖南省衡山县人民医院2008年9月~2013年9月收治的50例股骨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30例,对照组20例;观察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23~60岁,平均(37.6±5.3)岁。股骨头骨折的原因:14例为车祸、12例为高处堕落、4例为骑车摔伤。其中,17例为左髋,13例为右髋。患者的骨折Pipkin分型[3]情况为:5例Ⅰ型,10例为Ⅱ型,7例为Ⅲ型,8例为Ⅳ型。对照组男11例,女9例,年龄22~63岁,平均(38.5±6.2)岁。股骨头骨折的原因:13例为车祸、7例为高处堕落。其中,11例为左髋,9例为右髋。患者的骨折Pipkin分型[3]情况为:3例Ⅰ型,7例为Ⅱ型,5例为Ⅲ型,5例为Ⅳ型。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观察组患者进行麻醉并采用髋关节后脱位复位及股骨头骨折内固定手术进行治疗,Ⅰ型和Ⅱ型患者采取Smith-Peterson路,Ⅲ型和Ⅳ型患者采取Kocher-Langenbeck入路。首先清除患者骨折端的软组织,碎骨片以及凝固血块,并准确复位较大的碎骨块,使用克氏针进行临时固定[4],同时电钻以垂直骨折面的的角度钻孔,之后使用开路器将骨孔道扩大,测量其深度,并根据骨孔道的深度选择合适的可吸收钉,一般使用2~3枚直径为4.5mm,长度在35~55mm的可吸收钉来固定患者骨块并将螺钉帽埋在关节的软骨下[5]。最后让患者保持下肢的持续牵引状态,手法轻柔地进行髋关节复位。术后留置引流管,2~3d时间内常规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患者进行持续皮牵引,时间为1个月。对照组采用钢板金属钉固定治疗。

1.3 疗效评价标准 治疗前后使用Epstein标准[6]对患者的髋关节功能进行评价:患者髋关节无疼痛症状,活动不受限制,股骨头无缺血性改变同时关节间隙无狭窄情况,为优;患者髋关节存在轻微疼痛,活动功能受限程度不超过25%,X线片检查结果显示出现轻度关节炎改变情况,为良;患者术后髋关节疼痛情况明显,活动受限程度不超过50%,X线片检查结果显示存在关节间隙轻度变窄问题,为可;患者髋关节疼痛情况难忍,跛行,活动功能严重受限,关节间隙狭窄并且出现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为差。比较治疗前后患者髋关节功能的优良率。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髋关节功能评价 2组患者治疗后,观察组的髋关节功能评价的优良率为80.00%,对照组髋关节功能评价的优良率为45.00%,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股骨头骨折患者患者治疗前后的髋关节功能评价结果[n(%)]

2.2 患者治疗前后的X线片检查结果 1例患者股骨头骨折,在入院后行切开复位可吸收钉内固定术,术后X线片见股骨头骨折解剖复位,髋关节后脱位复位良好。1例患者治疗前后的X线片图像见图1、图2。

图1 1例股骨头骨折患者术前髋后脱位X线片图像

图2 1例股骨头骨折患者术后切开复位X线片图像

3 讨论

股骨头骨折一般都是由于高能量损伤导致患者股骨头与髋臼后壁发生撞击所引起。研究显示[7],髋关节脱位6h以内、6~24h内以及24~48h内的坏死率分别为5%、8%以及16%,因此患者发生股骨头骨折后知后觉应该尽快就医,最大限度地减少股骨头缺血的时间,为临床治疗奠定良好基础,减少并发症并强化治疗效果。

但是股骨头骨折脱位手术方式的选择目前还存在争议,一般如果复位后双侧髋关节无法完全对称,并且局部骨折块的位移较大,对关节稳定性造成影响,需通过急诊对内固定进行切开复位,待患者病情稳定后择期切开内固定。研究显示,除非是骨折片很小的情况,否则由于股骨头具有一定的承重功能,因此可以直接进行复位和固定[8]。

本研究中的患者应用可吸收钉进行治疗,结果显示,采用可吸收钉治疗股骨头骨折,患者髋关节功能评价结果的优良率为80.00%,与采用钢板金属钉固定治疗相比,疗效显著(P<0.05)。患者术后的髋关节功能获得明显改善,活动功能基本恢复,效果较好,由X线片显示结果也能够发现可吸收钉治疗股骨头骨折复位效果良好。本组研究结果与贾斌等人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由于可吸收钉属于人工合成的有机材料,使用起来非常方便,固定可靠并且生物相容性好,不会出现不良反应,也不用二次取出。其应用到机体中后会降解为水与二氧化碳,但是初始强度与骨皮质的强度非常接近,在机体关节功能不断恢复的过程中,可吸收钉也会逐渐降解[9],二者非常同步,因此降解速度可以有效满足机体骨头的愈合需要,应用效果显著。

在手术应用过程中,钻孔的方向一定要掌握好,将可吸收钉的螺钉帽埋到软骨质中,以免相关关节受到损害。可吸收钉的抗扭转能力较差,容易折断,术中需要使用丝锥攻出螺纹并确保一定深度,让可吸收钉顺利拧入。

综上所述,可吸收钉在股骨头骨折患者治疗中的应用可改善患者术后的髋关节功能并促进患者骨折的恢复进度,满足股骨头的愈合需求,应用效果显著。

[1] 贾斌,张勇,曹国庆,等.可吸收钉内固定治疗股骨头骨折并髋关节后脱位的临床体会[J].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2012,16(1):42-44.

[2] 刘建锋,李艳菊,李传杰.槽式植骨可吸收钉固定治疗髋关节脱位股骨头骨折的疗效分析[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2,20(10):953-954.

[3] 丁健,邱晓洪,魏国文,等.可吸收螺钉内固定治疗髋关节后脱位合并股骨头骨折的疗效[J].实用临床医学,2013,14(5):51-52,67.

[4] 郑明伟,谭响,魏文东,等.可吸收螺钉内固定在治疗股骨头骨折中的临床应用[J].实用骨科杂志,2012,18(8):739-740.

[5] 姜涛.可吸收肋骨钉治疗多发性肋骨骨折的临床观察[J].中国保健营养,2013,23(1):48.

[6] 范玉伟,王秀琴.可吸收聚丙交脂螺钉内固定治疗股骨头骨折23例[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2,25(24):3049-3050.

[7] 曾勇,张全,杨彬,等.可吸收钉内固定治疗桡骨小头骨折的疗效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3,6(3):116-117.

[8] 王斌,闫长明,王云清,等.可吸收螺钉治疗青壮年Pipkin骨折的疗效分析[J].实用骨科杂志,2013,19(4):303-305.

[9] 郭涛,肖冬生,董华.髋关节后脱位并股骨头骨折治疗体会[J].当代医学,2009,15(18):95-96.

湖南 421300 湖南省衡山县人民医院 (汤纯)

10.3969/j.issn.1009-4393.2015.7.040

猜你喜欢
线片优良率股骨头
体检要不要拍胸部X 线片
豆粕:美豆产区干旱威胁仍未解除,大豆优良率持续偏低
股骨头坏死的中医治疗
外固定架在开放性胫骨骨折患者中的应用及疗效分析
易于误诊为股骨头坏死的股骨头内病变的鉴别诊断
不同粗细通道髓芯减压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的疗效比较
80例股骨头坏死患者CT与核磁共振诊治比较
周围型肺癌X线片检测法和CT检查法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简述放射性核素骨显像比X线片发现骨肿瘤要提早的原因。
医院放射科X线片的质量管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