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与开放手术对炎症因子的影响分析

2015-07-31 22:32吴毅明
当代医学 2015年7期
关键词:开腹机体腹腔镜

吴毅明

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与开放手术对炎症因子的影响分析

吴毅明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与开放全子宫切除术对机体内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需行全子宫切除术的3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此36例患者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18例。研究组患者采用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对照组患者采用开放全子宫切除术,对比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手术前1d、手术后1d、3d的中性粒细胞数量、白细胞数量、肿瘤坏死因子α和C反应蛋白数值的变化情况。结果 研究组患者在术后3d的肿瘤坏死因子α数值、白细胞数量、C反应蛋白指标依次为(64.5±8.9)ng/L、(6.7±1.3)×109/L、(7.7±3.2)mg/L,均低于对照组水平(P<0.05),且术后1d各项指标的组间对比也有显著差异(P<0.05),术后1d2组中性粒细胞的百分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术后3d的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相比于开放全子宫切除术,对患者机体内环境的不良影响较小,炎性反应程度低。

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开放全子宫切除术;机体环境

全子宫切除术是妇科临床最为常见的基本手术之一,该手术同时适用于子宫良性病变的患者及早期的子宫恶性肿瘤的患者。手术的方式主要包括腹腔镜下的全子宫切除术和传统的开腹全子宫切除术两种。随着腹腔镜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这种新型的手术方式具有创伤面小、视野清晰、安全性较高的优点,目前在临床上应用十分广泛,有效地减少了患者的身心痛苦,因此腹腔镜下的全子宫切除术已在临床的治疗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本研究比较腹腔镜下的全子宫切除术与传统的开放全子宫切除术两种方法对患者机体内的环境的影响,以期为临床的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中山市人民医院在2013年6月~2014年1月收治的需行全子宫切除术的3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此36例患者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18例。观察组中子宫肌瘤12例,宫颈上皮内瘤变III级锥切术后患者1例,子宫腺肌病5例,患者年龄47~62岁,平均年龄(54.3±4.1)岁,平均病程(6.1±1.2)年;对照组中子宫肌瘤9例,宫颈上皮内瘤变III级锥切术后患者2例,子宫腺肌病7例,年龄48~65岁,平均年龄(55.1±3.9)岁,平均病程(5.7±1.0)年。患者于手术前均进行心电图、血常规、血生化、胸透及凝血功能的检查,以确保无手术禁忌症存在[1]。2组患者在年龄、病情、病程等一般资料的对比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研究组患者采用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患者完成麻醉后,取膀胱截石位,铺巾后导尿,为患者进行膀胱排空,选择脐中位作皮肤切口,气腹针进入腹腔,用二氧化碳气体形成气腹。放置光源和操作钳,行腹腔镜切除子宫操作,经阴道取出整个子宫体,缝合残端后用生理盐水将盆腔冲洗干净,将生理盐水吸尽,无活动性出血则撤出操作器械,缝合伤口,术毕。

对照组患者采用开放全子宫切除术,按常规操作步骤进行[2]。

1.3 观察指标[3-4]记录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手术前1d和手术后1d、3d的中性粒细胞数量、白细胞数量、肿瘤坏死因子α的值和C反应蛋白的数值的变化情况,并进行详细的对比分析。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处理。正态计量资料正态分布数据以“x±s”表示,组间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组患者的白细胞数量、肿瘤坏死因子α、C反应蛋白、中性粒细胞的百分比在术前1d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2组患者在行全子宫切除术后,各项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术后

1d及3d 2组患者的上述指标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在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数量、C反应蛋白术后1d及3d的统计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d 2组中性粒细胞的百分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术后3d的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研究组与对照组术前1d及术后1d、3d各项指标比较(x±s)

3 讨论

从机体内环境来看,大多数的手术的过程中,当机体受到组织性的损伤操作时,就有可能会打破机体内的平衡环境,患者机体内部就有可能会出现急性的局部反应[5-6],代表特征为白细胞数量激增、中性粒细胞比例增加,C反应蛋白含量升高、肿瘤坏死因子α值的升高。

本研究结果表明,2组患者在手术后,以上各项指标均有不同程度上升,这说明两种术式对患者的机体内环境够有一定的影响,而行腹腔镜手术的研究组患者术后各项指标变化情况与行常规开放性手术的对照组比较,在术后1d及3d时的指标水平较对照组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个结果说明,对子宫病变的患者采用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与开放性全子宫切除术相比,明显要对患者的机体内小、炎性反应程度低。

目前,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在妇的科临床微创手术中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及应用。与传统的开放性全子宫开腹手术相比,腹腔镜的手术疗法具有创伤面小、术中出血少、恢复期短等优点,这些优点都增加了患者加速康复的信心[7-8],使患者更乐于配合治疗,降低了患者对于手术的恐惧和紧张心理。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患者开始乐于接受腹腔镜下的子宫切除手术,不但提高了治疗效果,缩短了恢复时间,同时也降低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因此建议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接受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是良好的选择。

[1] 韦励.腹腔镜子宫切除术140例临床分析[J].当代医学,2011,17(34):10-11.

[2] 伍萍.腹腔镜与开腹子宫肌壁间肌瘤剔除手术的比较[J].河北医学,2012,18(2):200-202.

[3] 吴晓杰,刘霞.腹腔镜与开腹子宫肌壁间肌瘤剔除手术的比较[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09,9(3):199-201.

[4] 黎勇明.腹腔镜下广泛性全子宫切除术与开放广泛性全子宫切除术对机体内环境的影响[J].吉林医学,2013,34(15):2913.

[5] 庞谷怀,黄金平,陈丽娟,等.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切除术与开腹子宫全切除术临床比较[J].求医问药(学术版),2011,9(3):50-51.

[6] 秦蕾.腹腔镜子宫切除术对患者卵巢血流动力学和免疫状态的影响[J].中外医疗,2014,12(14):74-75.

[7] 曹世姣,张广亮,夏伟兰,等.腹腔镜与开腹广泛子宫切除加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治疗早期宫颈癌的疗效比较[J].实用医学杂志,2012,28(7):1132-1134.

[8] 陶凤喜.腹腔镜子宫切除术和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切除术临床比较[J].现代医学,2012,40(4):411-413.

10.3969/j.issn.1009-4393.2015.7.041

广东 528400 中山市人民医院 (吴毅明)

猜你喜欢
开腹机体腹腔镜
致敬甘肃省腹腔镜开展30年
Ω-3补充剂或能有效减缓机体衰老
某柴油机机体的设计开发及验证
大型卧浇机体下芯研箱定位工艺探讨
旋切器在腹腔镜下脾切除术中的应用体会
腹腔镜下肝切除术中转开腹的相关因素初步分析
腹腔镜肝切除术中出血的预防及处理
完全腹腔镜肝切除术中出血的控制与处理
腹腔镜与开腹术治疗胆囊息肉的对比分析
腹腔镜脾切除术与开腹脾切除术治疗脾脏占位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