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术后长期效果的预测因素探讨

2015-07-31 22:32薛彦琼
当代医学 2015年7期
关键词:戒烟心血管冠心病

薛彦琼

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术后长期效果的预测因素探讨

薛彦琼

目的 分析冠心病患者接受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coronary angioplasty,PCTA)的治疗效果,观察患者长期效果的预测因素,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60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这些患者接受冠状动脉介入术后进行长期随访,总结能够预测长期效果的因素。结果 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术后长期效果的预测因素为近段病变、手术方式和未戒烟等,近段病变程度严重、手术方式不当和未戒烟患者的长期效果差。结论 冠心病患者在接受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后,要想得到一个良好的远期效果,就必须从小血管病变、近段病变、戒烟等几个因素上着手制定预防措施,防止不良情况的发生,延长患者的生命。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介入治疗;效果;预测

目前,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已成为治疗冠心病重要的手段,但其安全性及有效性一直是研究的热点[1]。另外,介入术后尽量避免影响长期预后的因素成为治疗有效的关键[2]。本研究主要探讨冠心病患者在接受冠状动脉介入术后预测长期效果的因素。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2月~2012年12月在益阳市中心医院成功接受冠状动脉介入术的6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的手术均成功,并且临床资料比较完整,排除患有严重器质性疾病患者和精神疾病患者。600例患者中,男480例,女120例。年龄51~76岁,平均年龄(62.4±1.5)岁。合并高血压325例,合并糖尿病85例,合并高胆固醇64例,吸烟者126例。所有患者中,诊断为急性冠脉综合征者325例,心肌梗死病史患者130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45例。

1.2 方法

1.2.1 冠状动脉介入术 所有患者均进行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手术操作规范,手术安全性比较高,经过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手术路径为:经股动脉径路180例;经桡动脉径路420例。实施手术过程中,共有30例患者因为血管过小,改为进行经皮冠状球囊成形术治疗,30例患者因病情较轻,未实施置入支架治疗。40例患者采取直接置入支架治疗,剩余500例患者均同期进行PTCA及支架置入治疗。

1.2.2 随访 为不打扰患者的正常休息,主要为门诊随访以及电话随访。随访中,详细记录患者的,主要包括血糖、血压、心功能等临床资料变化,以及各项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分析本次随访结果发现,不良事件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心血管不良事件;(2)胸痛再发;(3)非致死性MI;(4)全因性死亡;(5)心因性死亡;(6)非心因性死亡;(7)心脏病再住院。

1.2.3 预测因素分析 本次研究将年龄、性别、高血压作为因变量,将是否完全中断抗血小板治疗和随访时间作为自变量。根据患者的实际治疗情况以及术后的康复情况,首先使用单变量logistic回归筛选与导致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的相关因素,其次采用logistic多元逐步回归方法,对筛选出来的各项因素进行分析,最后从筛选出的众多因素中,以P=0.10作为标准进行剔除,进一步筛选出可以独立预测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的危险因素,这些因素即为本次研究所得结果。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1.5统计学软件处理本研究数据。计数资料采用例数(n)表示,采用logistic多元逐步回归方法分析预测因素。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 本研究将随访时间设定在4~55个月,经过统计,随访时间超过1年以上的患者共有370例,最长的随访时间46个月,随访期间未发生研究对象失联现象,统计随访结果发现冠心病患者行冠状动脉介入术易发生的不良事件主要为胸痛复发和心脏病再住院,其次为心血管不良事件。见表1。

表1 随访时临床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n(%)]

2.2 术后长期效果 影响冠心病患者术后长期效果的有关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同心血管不良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MACE)的有关因素。对MACE进行预测的因素主要包括手术方式、发生近段病变以及参考血管的直径等。患者血管直径的长度与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呈负相关性,即患者血管直径越小,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几率越大。(2)同全因性死亡的有关因素。患者的年龄以及具有心肌梗塞(myocardial infarction,MI)史同患者出现全因性死亡呈现正相关的关系。(3)同非致死性MI的有关因素:患者接受手术治疗后未戒烟以及对患者进行随访的过程中对患者停止选择抗血小板进行治疗,能够有效对非致死性MI进行预测。见表2。

表2 影响术后长期效果的有关因素

3 讨论

本次研究主要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导致冠心病患者行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发生不良事件的有关因素。后续治疗对行冠状动脉介入术的冠心病患者的术后康复具有重要作用[3]。为通过对随访资料的分析,结合患者自身的病理特征,发现单纯的PTCA或者是应用BMS、小血管病变等时间过短,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风险[4]。这对患者来说,具有很大的威胁,日后需要特别注意。尤其是在护理过程中,切记不可放松警惕,防止患者出现猝死。另一方面,患者在接受手术以后,如果没有彻底戒烟,或者停止抗血小板的治疗,会增加发生非致死性MI的危险。由于冠心病患者身体条件较弱,在手术之后,血气亏损很大,必须在生活上尤其注意,不能吸烟,否则会增加生命危险,甚至对固有的治疗成果造成负面影响[5-6]。从本研究来看,最终筛选出的不良临床事件相关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患者年龄较高;第二,患者单纯的进行PTCA或者是置入BMS;第三,患者出现小血管病变;第四,患者在抗血小板治疗后,或者是接受冠状动脉介入术以后,仍然吸烟。为保证患者在接受手术以后,能够有效的延长生命,更快的恢复健康,必须要求患者彻底戒烟,同时延长双重抗血小板药物的时间[7]。一方面是帮助患者的生理尽快适应术后情况;另一方面是为了让患者的手术治疗远期效果更为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可将本院本次研究所得预测因素作为患者后进行后续治疗的参考依据,也可以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来筛选分析,争取帮助患者早日康复,投入到正常的生活之中。

[1] 何爱敏,史丽娟,刘肖莉.冠心病PCI术患者针对性信息需求与信息支持的分析研究[J].家庭心理医生,2014,10(8):266.

[2] 张琴,王丽,高雪萍.冠心病介入前后心理护理[J].新疆中医药, 2014,32(1):37-39.

[3] 李琴,刘丽军,信栓力,等.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冠心病患者血浆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的影响[J].中国综合临床,2014,30(7):698-700.

[4] 郑淑梅,杨秀兰,杨茜,等.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全程健康教育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心脏康复的影响[J].中国综合临床,2014,30(1):29-32.

[5] 顾民,施健学.冠心病患者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原因的临床研究[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2,20(11):1760-1762.

[6] 张贞美,王云文,刘凤琴,等.PCI治疗老年冠心病34例术后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上旬刊,2012(10):71-72.

[7] 胡江飚,胡智星.经桡动脉与股动脉入径介入治疗冠心病的对比研究[J].临床内科杂志,2005,22(3):211-212.

10.3969/j.issn.1009-4393.2015.7.048

湖南 413000 益阳市中心医院 (薛彦琼)

猜你喜欢
戒烟心血管冠心病
“心血管权威发布”公众号简介
COVID-19心血管并发症的研究进展
ADAMTs-1、 CF6、 CARP在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中的意义
茶、汁、饮治疗冠心病
戒烟文
警惕冠心病
戒烟
冠心病室性早搏的中医治疗探析
lncRNA与心血管疾病
胱抑素C与心血管疾病的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