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单开门手术在脊髓肿瘤切除中的临床应用

2015-07-31 22:32赵铁鹏
当代医学 2015年7期
关键词:棘突椎板椎管

赵铁鹏

不同单开门手术在脊髓肿瘤切除中的临床应用

赵铁鹏

目的 研究不同单开门手术方式治疗椎管原发性肿瘤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椎管原发性肿瘤患者64例,随机均分为2组(n=32)。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行综合分析,了解2组患者的预后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神经功能分级及远期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椎管原发性肿瘤患者入院后,行椎板棘突复位术治疗,能够减少对神经功能的损伤,具有较高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椎管原发性肿瘤;椎板棘突复位术;应用价值

调查研究表明,椎管内肿瘤的发病率为2.5/10万。目前,手术是治疗该疾病的首选方法。但有学者指出,行椎板棘突咬除术治疗后,高达42%的患者会伴随出现脊柱畸形,直接影响着其预后生活质量。本研究采用椎板棘突复位术进行治疗,突破了传统手术治疗的局限,从而被广大患者所接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12月~2013年12月湖南省怀化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椎管原发性肿瘤患者64例,随机均分为2组(n=32)。观察组男19例,女13例;年龄29~68岁,平均年龄(43.62±2.94)岁;病程7~63个月,平均病程(42.62±1.35)个月。对照组男21例,女11例;年龄26~67岁,平均年龄(42.86±2.77)岁;病程5~67个月,平均病程(43.84±1.27)个月。纳入标准:(1)本组患者均符合椎管内肿瘤的临床诊断标准;(2)术前脊椎无畸形;(3)均行手术治疗;(4)了解并自愿加入本组研究。排除标准:(1)严重的心肺功能障碍;(2)手术耐受性较差;(3)术后失访者。

1.2 一般方法 本组患者入院后均行X线、MIR等仪器进行辅助检查,了解病变程度、病变位置等,并均行手术治疗。

观察组患者行椎板棘突复位术治疗:(1)行手术治疗前,可先辅助患者取仰卧位,并行全麻处理,根据术前检查资料确定病变位置,并沿脊椎取纵向手术切口,分离皮下组织;(2)充分显露棘突、椎板等皮肤组织,利用电钻与关节突出部位去手术切口,暴露皮下组织,并分离病变部位相连的棘间韧带;(3)切除病灶组织,并将病灶周期的棘突椎板行复位处理;(4)逐层缝合手术窗口,常规留置引流管,并遵医嘱取抗生素治疗。定期进行复查。对照组患者行椎板棘突咬除术治疗。

1.3 临床观察指标 (1)随访术后1周、3个月及12个月,了解患者的神经功能分级情况;(2)随访1年,了解患者远期治疗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正态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n)表示,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神经功能分级 观察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分级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行手术治疗后神经功能分级比较

2.2 远期治疗情况 2组患者术后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随访1年后远期治疗情况比较[n(%)]

3 讨论

椎管内肿瘤属于常见的临床疾病,具有潜伏期长的特点,发病初期并无明显特异性症状,然而随着病情的发展,肿瘤周围的神经会伴随出现不同程度的损伤,从而导致其出现肢体麻木、活动功能轻微受限等症状[1]。目前,临床上常通过手术治疗该疾病。以往的手术治疗以椎板棘突咬除术为主,能够缓解脊椎组织以及周围神经受压的现象,但其预后治疗效果相对较差[2]。有学者指出,行手术治疗椎管内肿瘤期间,加强对脊柱稳定性的保护是开展临床治疗的重要环节。然而椎板棘突咬除术需要切除病变椎板,破坏板的完成性。

相关研究表明,受到原发疾病的影响,脊髓往往会出现不同程度额的受损症状,行手术治疗期间,可能会伴随出现二次损伤的现象[3]。笔者医院采用椎板棘突复位术治疗期间,能够通过修复棘上、棘间韧带减少手术创伤,不仅能够增加患者对手术的耐受性,还能够降低术中出血量,值得推广应用[4]。总结以往的手术经验,我们发现椎板棘突复位术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势:⑴行手术治疗期间,可在微型磨钻的辅助下完整取下椎板,不仅能够减少对椎管以及邻近血管的刺激,还能够缩短手术治疗时间[5];⑵术后通过椎板复位,充分保证椎板的完成性,避免纤维瘢痕对脊髓造成压迫,有利于提高脊柱的稳定性;⑶便于患者术后早期活动,降低并发症发生几率,降低二次手术的风险;⑷该手术的使用范围相对较广,能够应用于治疗单节或多节脊髓肿瘤[6]。

临床研究表明,行椎板棘突复位术治疗,能够减少对脊椎稳定性的影响,能够提高预后治疗效果[7]。本组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效果以及远期疗效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既往研究表明,椎板棘突复位术能够减少术中对血管的刺激,通过对脊髓的修复治疗,能够充分保证其完整性,不仅能够缩短患者的入院治疗时间,还能够提高脊柱的稳定性[8],本研究结果与其相符。

综上所述,椎管原发性肿瘤患者病情得到确诊后,可及时行椎板棘突复位术治疗,能够提高其预后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 刘伟.棘突椎板切开复位并植骨融合术在椎管内肿瘤手术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2013,13(12):1006-1010.

[2] 陈军,吴海滨,颜士卫,等.棘突椎板切开复位在成人椎管内肿瘤术中应用[J].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11,8(4):176-177.

[3] Eiji Mori,Seiji Okada,Takayoshi Ueta,et al.Spinous process-splitting open pedicle screw fusion provides favorable results in patients with low back discomfort and pain compared to conventional open pedicle screw fixation over 1 year after surgery[J].European Spine Journal,2012,21(4):745-753.

[4] 林国中,王振宇,谢京城,等.颈椎椎板切除术后稳定性研究[J].北京医学,2010,32(5):336-340.

[5] 吴海滨,陈军,颜士卫,等.棘突椎板切开复位在成人椎管内肿瘤切除术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0,13(7):66-67.

[6] 张周斌.颈椎单开门椎管成形术临床疗效研究[D].福建医科大学,2012.

[7] 张雷雷.椎管内肿瘤显微手术31例临床分析[J].临床医学工程,2012,19(9):1513-1514.

[8] 张文斗,李涛,范波,等.小切口单侧半椎板切除入路在脊髓肿瘤手术治疗中的应用价值[J].山东医药,2011,51(26):65-66.

10.3969/j.issn.1009-4393.2015.7.055

湖南 418000 湖南省怀化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外科 (赵铁鹏)

猜你喜欢
棘突椎板椎管
椎板间隙入路PTED治疗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及对其术后疼痛的影响
第十二胸椎、第一腰椎棘突分叉变异1例
椎管内阻滞分娩镇痛发展现状
椎管内阻滞用于分娩镇痛的研究进展
搓腰
——壮肾
应用320排螺旋CT三维重建腰椎棘突顶线的临床研究
颈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与颈后路椎板切除减压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对比研究
腘窝坐骨神经阻滞与椎管内麻醉在足部手术中的应用
椎管内原发Rosai-Dorfman病的MRI表现(附4例报告)
椎板间入路经皮内镜技术微创治疗钙化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