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期心理护理干预在降低社会因素剖宫产率中临床效果研究

2015-07-31 22:32李文
当代医学 2015年7期
关键词:家属剖宫产孕妇

李文

孕期心理护理干预在降低社会因素剖宫产率中临床效果研究

李文

目的 探究孕期心理护理干预在降低社会因素剖宫产率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设计思路,选取住院分娩的孕产妇180例,其中2013年1月~2013年6月的产妇为对照组(n=82),2013年7月~2013年12月的产妇为观察组(n=98)。对照组进行常规的孕期护理干预,观察组除此之外要接受本院进行的孕期心理护理干预,随访记录2组孕妇最终的分娩方式及社会因素剖宫产率,比较2组差异。结果 观察组孕妇的剖宫率及社会因素剖宫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孕期心理护理干预能够降低剖宫率及社会因素剖宫产率,减少由剖宫产引起的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产科质量。

心理护理;社会因素;剖宫产率

目前,随着麻醉技术的提高、手术方式的改进以及剖宫产手术技术的不断完善,我国剖宫产率逐年增高,大部分城市医院剖宫产率在40%~50%,少数已达80%,已远高于WHO提出的剖宫产率须控制在15%以下的标准。有资料显示,随着剖宫产率的逐年上升,社会因素剖宫产率上升到剖宫产指征的第2位[1]。社会因素又被称作非临床因素,指的是在没有明显医学指征的前提下,孕产妇及家属要求进行剖宫产术[2]。由于孕妇及家属对分娩的知识缺乏,孕妇惧怕疼痛、为了选择吉日或吉时、并且担心试产失败等,构成了孕妇选择剖宫产的主要社会因素[3]。为了降低采用非自然分娩方式对产妇和新生儿造成的负面影响及不必要的剖宫产率,本研究对孕妇进行了孕期心理护理干预,并分析探究了心理护理对社会因素剖宫产率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2013年12月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住院分娩的180例孕产妇,其中1~6月的产妇为对照组(n=82),7~12月的产妇为观察组(n=98)。对每名孕妇的年龄、孕次、孕周以及文化程度等方面进行检查并记录。最后发现2组的上述因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2组产妇年龄、孕次、孕周比较(x±s)

1.2 方法 对照组孕妇接受常规的护理,试验组通过分析社会因素致剖宫产原因,进行针对性孕期心理护理干预。孕期心理护理干预的指导工作由本院资深护士经过培训后担任,形式可以多样化,主要有心理测试,授课指导,一对一心理咨询,播放相关视频等形式。由于孕妇家人在社会因素剖宫产中占有很大的地位,所以我们开展的孕期心理护理干预一般是要求在家人陪同下进行的。此外,通过问卷方式对选择剖宫产的原因进行了调查统计。

1.3 孕期心理护理干预 本院实施的孕期心理护理干预的主要内容有一下几方面:(1)首先要加强产前的教育:通过不同的方式向孕妇及其家人讲解自然分娩与剖宫产的利弊,让他们了解产妇与胎儿本身具有主动参与并完成分娩过程的潜能,而剖宫产属于医疗干预,只是解决难产或母婴并发症的一种手段,剖宫产可能会引起多种并发症,如感染、出血、肺栓塞等,并不是安全的分娩方式,纠正其“剖宫产比阴道分娩安全”、“剖宫产孩子聪明”的错误观念,从而让孕妇及家属放弃剖宫产的想法[3]。(2)进行心理指导:通过播放相关视频或者一对一咨询的方式,让孕妇感受整个分娩过程,减轻其思想负担,并且让其熟悉了解产房环境,消除紧张恐惧和焦虑不安的心理,从而让孕产妇及家属树立自然分娩信心。(3)讲解分娩知识:通过初期的心理问卷了解孕妇的心理状态之后,对孕妇作出相应的评估,然后针对性的进行分娩知识的教育。让其了解整个分娩过程,并且让其知道分娩过程都是有专业的护理人员陪同,通过心理护理达到让孕妇树立自然分娩的决心的目的。(4)产前训练:对孕妇进行产前呼吸功能锻炼,指导产妇进行呼吸法训练,即根据子宫收缩程度来调整呼吸频率和方式,让孕妇学会分娩技巧,减轻“惧怕疼痛”的心理。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SPSS18.0统计学方法进行处理,正态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n)表示,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经过随访记录后,对照组与观察组孕妇最终实施的分娩方式的记录。结果显示,观察组孕妇的剖宫率(19.4%)以及社会因素剖宫率(7.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剖宫率(40.2%)及社会因素剖宫率(2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528,P<0.05)。见表2。

表2 2组孕妇最终选择的分娩方式比较(n)

2.2 要求剖宫产原因 98例观察组产妇中有58例在入院待产时要求剖宫产,经过孕期护理干预后有39例选择自然分娩。通过问卷调查了孕妇选择剖宫产的原因。见表3。

表3 孕妇选择剖宫产原因

3 讨论

剖宫产在目前来说,是解决产科中产妇难产的一项重要手术,它作为一种新的分娩方式,而且随着医学的发展,加之现代医疗模式的不断更新,剖宫产已被大多数人认可和接受[4]。近年来,受到各种社会心理因素的影响,在没有剖宫产指征的情况下,自身强烈要求实施剖宫产术分娩的产妇越来越多,造成了剖宫产率尤其是社会因素剖宫产率的大大增加。分析其原因是多方面的:(1)孕产妇及家属知识缺乏,由于缺乏对剖宫产手术风险性的了解,认为剖宫产绝对的安全,为了安全起见,担心试产失败等而不愿经阴道分娩;(2)受封建迷信思想的影响,许多产妇或者家属为了选择吉日或吉时而选择剖腹产,有的产妇惧怕自然分娩的疼痛也会选择剖腹产[5];(3)当今社会医患关系越来越紧张,产科医师压力相当大,担心如果拒绝产妇及家属的要求,万一在试产中出现了意外,会引起家属的强烈不满,势必会导致医患纠纷,所以现在在医院中只要产妇及家属明确提出剖宫产要求,医生会尽量给予满足[6]。分娩是一种自然的生理过程,自然分娩对婴儿肺部有挤压的作用,有利于孩子今后的发育,而且对产妇的身体伤害小,产后恢复比较快,对产妇和胎儿都有好处。但是剖宫产可能会引起多种并发症,例如出血、感染、肺栓塞等,并不是安全的分娩方式,所以急需应采取措施改变产妇及家属的传统观念,增强他们选择自然分娩的信心,降低剖产率特别是社会因素剖宫产率,以提高产科质量。

本院为降低剖宫产率以及社会因素剖宫产率,对来本院做定期产检并计划在本院分娩的孕妇进行了孕期心理护理干预,最终随访记录了她们分娩方式,通过比较分析结果显示,接受过孕期心理护理干预的观察组孕妇的剖宫率(19.4%)以及社会因素剖宫率(7.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剖宫率(40.2%)以及社会因素剖宫率(22.0%),并且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表明在孕期对孕妇进行心理护理干预能够使孕妇及家属了解更多的关于分娩的知识,包括自然分娩与剖宫产的利弊,让孕妇特别是孕妇家属转变冯建迷信的思想,转变“剖宫产比阴道分娩安全”“剖宫产孩子聪明”等错误观点[7-8],从而树立自然分娩的信心与决心,从而达到降低剖宫率与社会因素剖宫率的目的。

综上所述,对孕妇在孕期加强心理护理干预对降低剖宫率及由社会因素引起的社会因素剖宫率有一定的意义,是非常值得推广的护理干预措施。与此同时,这不仅是护理人员的责任,更需要家庭、社会、医务人员得共同努力,为产妇创造更合理的分娩环境,达到降低社会因素剖宫产率的目标,因而也能很好地控制剖宫产率的迅速上升。

[1] 周艳侠.护理干预对降低社会因素剖宫产率的影响[J].中国医学创新,2012,9(16):67.

[2] 林琼,郑楚鉴.近十年剖宫产及剖宫产指征变化的临床分析[J].实用妇产科杂志,2004,20(4):225-226.

[3] 汪永梅.护理干预对初产妇社会因素剖宫产影响的研究[J].吉林医学,2012,33(3):634-635.

[4] 李颖.心理护理干预对剖宫产的影响[J].临床医药实践,2010,19(9):700-701.

[5] 张坚,李萍,谢静燕,等.5年剖宫产手术指征变迁的因素分析[J].实用妇产科杂志,2007,23(1):60-61.

[6] 杜庆菊.剖宫产960例指征变迁及原因分析[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20):118-119.

[7] 汪晓琴.综合护理干预在降低社会因素剖宫产率中的作用[J].安徽医学,2013,34(6):831-832.

[8] 蒋青,向大清,邓功芬.护理干预对降低社会因素剖宫产率的影响[J].西部医学,2010,22(8):1546-1547.

10.3969/j.issn.1009-4393.2015.7.070

广东 510220 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李文)

猜你喜欢
家属剖宫产孕妇
挡风玻璃爆裂致人死亡,家属诉至法院获赔偿
我有一个“孕妇”爸爸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孕妇睡觉会压到孩子吗
孕妇接种疫苗要慎重
河北乡村端午文艺活动慰问农民工家属
一胎剖宫产,二胎必须剖吗
产前检查“高危”孕妇别忽视
剖宫产之父
腹膜外剖宫产术应用于二次剖宫产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