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冲击下播音员主持人的“规矩”不能忘

2015-08-02 11:39吴国明
新媒体研究 2015年14期
关键词:播音员用语汉语言

吴国明

厦门广播电视集团,福建厦门 361000

新媒体冲击下播音员主持人的“规矩”不能忘

吴国明

厦门广播电视集团,福建厦门 361000

当前,在新媒体的冲击下,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的播音员主持人在语言使用上都或多或少地出现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片面看来是迎合了大众的需求,实则严重损害了汉语言的规范性。本文就相关概念切入话题,分析当前新媒体时代播音员主持人常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而对当前各类型媒体播音员主持人应当如何保证语言的规范化提出一些建议。

新媒体;播音主持;规范化

近几年来,随着新媒体在大众中流行,各种网络用语充斥在网络之中。网络是一个相对开放的平台,在网络上运用网络用语无可厚非,但是近些年来很多媒体的播音员、主持人在主持综艺节目甚至在播报新闻中都大量运用网络用语,这也引发了新一轮关于媒体语言规范化的讨论。2014年年末,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出通知,严禁广播电视节目和广告中使用不规范的用语,将维护语言纯洁性上升到了一定的高度。尽管有专家学者认为广电总局“一刀切”的做法有待商榷,但是笔者认为,当前在新媒体冲击下,不仅要规范播音员、主持人的具体用词,还应当在其语音、语言道德上加大力度进行规范,这告诉我们,播音员主持人不能够忘了 “规矩”。

1 概述

新媒体之所以称之为“新”媒体,正是其与传统的媒体有所差别。传统的媒体主要包括报刊杂志、广播和电视等等,而新媒体则包括网络媒体、手机媒体等等在内的基于互联网的智能化、便捷化的媒体资源的统称。换句话来说,新媒体其实应当称之为数字化媒体。

新媒体的流行是基于计算机网络的普及和移动设备的便携化、智能化的,20世纪以后,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不断发展,已经成为了人民群众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也从传统的报刊杂志、广播电视转向了计算机和智能便携设备,尤其是移动职能电话在近些年来功能不断拓展,已经成为人们获取资讯的最重要的媒介之一。

伴随着新媒体的到来,传统媒体受到了巨大的冲击,新媒体受到追捧。而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媒体暴露出越来越多的关于语言规范的问题。之所以会出现这种问题,一方面是为了迎合人们猎奇、从众的心理,一方面是新媒体的监管不到位,这对于汉语言的纯洁性造成了极大的损害。为了确保汉语言的纯洁和权威,有必要对播音员主持人语言规范化问题进行研究。

2 新媒体时代播音员主持人出现的问题

当前时代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的播音员主持人在播音主持的过程中都存在语言上的问题,具体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用语不规范,二是言语失德。其中前者已经成为普遍的、广泛的问题。

首先,新媒体时代播音员主持人用语不规范。新闻类节目由于本身的严肃性,该方面的问题尚没有达到十分严重的地步。而综艺类节目无论是出现在传统媒体中还是新媒体中都存在很多的问题。尽管人们对于综艺节目总是用一种宽容的心态,但是久而久之潜移默化下必将影响汉语言的纯洁性。这些问题主要有四大类:网络词语泛滥、滥用港台腔调和词语、中英文混杂和方言的不恰当使用。其实这四种语言类型用语非正式场合和在不太严肃的综艺节目中偶尔为之可以起到意想不到的好效果,但是乱用、滥用的话,不仅是对汉语言的亵渎,也是对大众的不负责任的错误引导。网络词语的滥用改变了汉语言数千年以来形成的周密的汉语逻辑,任何人都可以肆意地用各种语言来表达;而港台腔调、中英混搭、方言的使用突出了地域文化,却忽视了中国地域文化的同一性。

其次,新媒体时代播音员主持人言语失德。这类问题当前相较起言语的不规范来说并没有那么广泛,但是这个问题的后果却很严重。播音员、主持人的立场和态度往往会被观众解读为官方的态度,所以这个问题必须引起重视。播音主持的言语失德主要表现在社会利益和真相之间的矛盾处理、个人利益和大众知情权之间的矛盾处理等等。很多播音员主持人喜欢追求真相,解读真相,却忽视了被报道者本身的隐私权甚至社会利益,这是由于他们对节目本身的社会价值思考不够。举例来说,当前社会上出现新闻热点会很快会被网友发布到网络上,动辄就要“人肉”。网友的行为还可以说是自身的法律或者人权意识淡薄,很多播音员主持人也在节目中发出极具煽动性的语言或者是立场分明地进行价值分析。播音员主持人不是不能有立场,不是不能揭露假恶丑,而是要在基本社会道德约束下再进行价值评价,不能武断地给大众以错误的示范。

3 播音员主持人应当如何面对新媒体的冲击保证汉语言的规范化

首先,要树立起严格的监管体系。对于播音主持的监管层级要提升,必要时候可以上升到法律层面,用法律的强制力去进行引导。当前我国对于媒体的监管主要是靠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的行政力量,法律法规层面仅仅有30余部部门规章和地方性法规以及《广告法》等其他部门法中涉及的一些规定,并无专门的法律规范,这就让该行业的监管很难做到有法可依。因此要想加强对于媒体播音员主持人的引导,应当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并且在当前阶段要充分发挥广电总局的力量,做好监管工作。除了监管工作之外,还应当加强行业自律,播音员和主持人应当意识到自己的播音主持行为对大众的引导作用,应当为大众规范汉语言用法做好示范。

其次,要对播音员主持人进行准入考核和必要的培训。播音员、主持人本身素质参差不齐,与当前激烈的媒体竞争和行业准入门槛过低有关。2015年下半年,广电总局确立了主持人“持证上岗”的制度,要求媒体主持人必须要具有两个证书,一是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证书,二是播音员主持人资格证。尽管这两个资格证并不能代表主持人本身的素质,但是至少在语言规范化方面进行了必要的考核和筛选。未来除了要坚持“持证上岗”外,还应当对播音员主持人进行必要的培训,确保播音员主持人用语的正统性和规范化。除此之外,还应当对播音员主持人的言语道德进行教育,避免言语失德的情况出现。

最后,高校应当充分发挥其教育和引导作用,可以尝试将汉语言作为所有专业的必修课进行教育。当前播音员主持人言语不规范,与其说是自身素质不高,还不如说是为了迎合大众的需求。那么如何扭转大众的不正确的语言审美观呢?进行教育是最好的手段。高校作为接受新生事物的最前线,应当充分发挥作用,引导学生规范用语。当大众都对语言的规范心存敬畏,那么播音员主持人的言语失范就必将引起人们的反感和抵制了。当然,高校也应当与时俱进,增加当前新媒体的一些新的传媒语言,但是语言规范仍然是其最主要的任务。

4 结束语

当前媒体播音员主持人使用语言不规范也不仅仅是媒体本身的原因导致的,它是媒体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也是应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而产生的。汉语言有其严肃性和规范性,适当地进行语言上的改动不仅能够更加生动地表达含义,还能够丰富汉语言文化的发展,但是这种改动是要在一定限度之内的。媒体是代表国家的、代表人民的,即便是综艺节目也应当充分发挥其在语言上的引导作用,而不是单纯地为迎合人们的需求而牵强附会地说一些流行用语。所以播音员、主持人在播音主持的过程中一定不能忘记“规矩”,一方面要以维护语言的纯洁性为宗旨,另一方面要把握好语言规范的“度”,力求做到生动但不浮夸、朴实但不单调,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优秀的精神食粮。

[1]姚喜双,郭龙生.媒体与语言——来自专家与明星的声音[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

[2]孟晖.对新媒体下播音员、主持人语言规范问题的思考[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0).

[3]卢迪迪.电视播音主持有声语言规范问题研究——以推普周期间中央电视台新闻类、专题类、综艺类节目为例[D].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2013.

G2

A

2096-0360(2015)14-0084-02

吴国明,国家一级播音员。

猜你喜欢
播音员用语汉语言
深度思考之常用逻辑用语
常用逻辑用语的八个易错点
国家级一流专业 汉语言文学
用上礼貌用语,写“打电话”的故事
西南大学汉语言文献研究所简介
论播音员主持人的新闻敏感性
礼貌用语大家学!
来华汉语言预科生学习焦虑考察
做人民欢迎的中用的播音员
播音员主持人的语言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