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人口劳动力结构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多向影响

2015-08-04 03:41孙涧桥
中国经贸导刊 2015年21期
关键词:劳动力人口人力资源

孙涧桥

区域人口劳动力结构是指区域内达到法定年龄且具有实际劳动能力的各类人力资源配比情况,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基础性资源,其结构的科学性、创新启发性、工作关系和谐性与人力资源配置合理性,会对区域经济产生多方向的优化发展引导。当人口劳动力结构以尊重专业、运用特长、保护兴趣与支持创新的多项功能,在区域经济发展中最大限度地发挥出其积极作用,使区域经济朝着多向、均衡与优势产业带动性的良性发展趋势中。

一、区域人口劳动力结构类型

由于国家宏观用人制度的改革,区域间经济发展的非均衡性,推动与加剧了人才的多向性流动,揭示了“劳动力转移与区域经济发展结构因素”之间的相关性。

(一)本地主体稳定型

这种类型以具有本地户籍的人力资源为主,典型的表现为两种:一是核心团队人才以本地为主。指在各种用人单位中期骨干性队伍以本地人才为主,这就形成了区域发展的封闭性。这种情况随着用人制度的改革被逐渐地改善,但在一定的行业内依然存在着这种现象,如被广为关注的大庆油田职工子女的招工情况,折射了极个别地区用人弊端,影响甚至制约了经济改革与良性发展。二是人才数量上占据主体。即在本地区人口在本地人力资源比例的高比性。由于人才工作及其队伍的稳定性,对地方经济发展起到了决定性的稳定作用。这种类型的人口劳动力结构在国内主要以中西部地区、东北部老工业区、新疆建设兵团与北大荒等地。

(二)流动主体动态型

这是以非本地户籍性与外来人口户籍迁入的人力资源为主,表现为三种情况:一是白领动态型。主要是那些对地方发展所急缺的高级人才,如软件研发人才、技术创新人才、科研人才与创意人才等,他们是“在经济体系中从事科学知识创造、技术创新和技术整合”的“科技人力资源”,会按照自己所属产业或行业发展的形势,去自由地选择自己的就业或创业地区。主要是发达的沿海地区的大中城市,如北京、上海、深圳与广州等城市的某些行业或产业为主,如北京的中关村、798等。二是蓝领动态性。这是那些发达地区的劳动密集型城市,如东莞、温州与常州等城市,其以各种制造实业为主需要大量的体力劳动型人才。另外,在新疆收棉花的季节,新疆等地的产棉区与其他水果高产区也属于这种类型。三是综合动态型。是指包括上述两种情况的地区,上述的发达城市基本上都属于这种类型。其中,横店等影视基地类型的地区属于综合型的非典型性特色地区。

二、区域人口劳动力结构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多向影响

区域劳动力人口结构自身的特点,决定了其对区域经济发展影响的不同方向性,既可能是积极地影响也可能是消极的影响。

(一)稳定正向影响

这是区域人口劳动力结构的积极影响。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人力资源的稳定决定了区域经济发展形势的稳定。人才作为经济发展的核心因素,人口劳动力结构的稳定直接地稳定区域的产业结构、行业结构与发展趋势。在为经济发展提供充足的人力资源的同时,也为区域经济发展创新创造了最为优质的土壤,如创新人才队伍的建设等。二是人力资源的优化决定了区域经济发展的优化与提升。随着人口劳动力结构的优化,其产业与相关行业的发展也会随之发生变化,尤其是各类专业人才发挥积极主动的前提下,对经济发展产生内驱性优化的良性导向作用。如各地创业人才、创新人才的集聚,会极大地带动和支持区域经济中相关产业的发展。这在东部沿海地区、经济特区、西部大开发的区域与开放性的口岸地区表现的极为典型,且随着相关专业人才的增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稳定呈正比的积极态势。

(二)动态摇摆影响

这种情况主要表现在流动主体动态型的经济形态区域,是人口流动及其劳动力结构变化的结果之一。根据人口劳动力流动的方向及其结构变化的方向,这种影响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人口劳动力结构动态摇摆造成产业发展的不稳定。由于劳动力对产业发展的决定性作用,当人口劳动力结构发生变化时,必然会造成区域内相关产业与行业的劳动力变化,劳动力流失的行业或产业就会收到打击,甚至会直接地导致没有办法继续经营,劳动力过分流向的产业或行业也会造成供求失衡的劳动力薪酬变化,形成未来人口劳动力供求的恶性循环。如近几年“就业难与用工荒并存”的现象,就是“劳动力结构与产业结构的不协调”的“刘易斯拐点”征兆。二是人口劳动力结构动态摇摆造成经济发展方向模糊。这种机构变化带来的人力资源供应失衡,会直接挫伤区域经济发展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如投资缩减、企业破产、产业发展失衡等,对区域发展的规划造成局部实效甚至全局实效的残酷现实。例如,对景德镇瓷器手工制作行业来说,由于人力资源的补充乏力,其发展也面临某种尴尬的窘状。

三、区域经济发展中区域人口劳动力结构优化思考

区域经济发展作为人口劳动力作用发挥的良性结果,以其结构的动态与持续性优化去推动经济发展的持续性、均衡性和速度性。

(一)产业结构提升性优化

运用人口劳动力结构的优化去引导区域经济的产业结构的优化,这是当前国内与国际发展中的具有操作性与实效性的发展路径之一。可以参考的模式有两种:一是运用人才引进优惠政策去推动产业结构提升优化。这是筑巢引凤的发展策略,即通过引进当地产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让他们直接地去创业等,以实现对区域产业结构发展的科学性完善等。如国内各省市的人才引进计划就属于这种模式,能有效地把人口劳动力的潜力转化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潜力,实现产业结构优化与经济发展的双赢。二是运用产业发展优惠政策去吸引人才与推动产业升级。为了刺激与引导产业发展,运用税收、国家财政补助等优惠政策,实现产业结构和人口劳动力结构的同步优化提升,实现两者之间的相辅相成的结构均衡发展。

(二)人才结构均衡性优化

这是区域经济良性发展的直接与本质体现之一。在各类人才比例均衡且能满足与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人才结构会以自觉性的动态优化整合的方式实现自我成长与提升。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专业性与行业性均衡优化。即根据区域产业分布情况,在积极引进与培养人才的基础上,有效地稳定区域经济发展侧重性的专业人才队伍、区域经济发展的基础性行业人才队伍,为各类产业的发展建设稳定、全面与均衡的人才队伍。二是脑力性和体力性均衡优化。是指通过“改革户籍制度”、“依托优势产业延伸产业链招商”与“促进服务业发展”等举措,去“调整和优化劳动力结构”,尤其避免“区域高素质人才流失”的“空城”现象。

区域人口劳动力结构作为区域经济的内在元素之一,两者之间是共存共荣的双赢关系,需要国家及相关区域政府能从国际、国内的经济形势出发,结合区域经济的特点在挖掘人口劳动力结构潜力的基础上去优化区域经济结构,推动产业优化升级、行业整合、产业交融创新,以追求区域经济及的科学发展、持续发展。■

(作者单位:抚顺市社会科学院)

猜你喜欢
劳动力人口人力资源
我国劳动力市场薪酬体系发展趋势研究
山东青岛市张远问:经营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具体指什么
人口最少的国家
坐井观天石头国
劳动力流动的区域差异性分析
劳动力流动的区域差异性分析
关于我国民营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现状与对策的思考
人力资源管理统计学
印度人口2025年超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