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初中语文教学的趣味性探讨

2015-08-06 11:27张波
魅力中国 2015年49期
关键词:趣味性教学有效策略思考

张波

摘要:新课程改革在初中教育领域不断推进,如何增加语文教学的趣味性,为学生开拓出更为广阔的想象空间,促使其阶段性成长任务的优质完成,这是广大教育工作者值得深思的一个关键问题。趣味教学方法多种多样,有赖于教师在实践中的努力探索和研究。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不突出,教师无法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动态,对学生的实际需求更是了解的不全面,学生常常出现思维局限、注意力不集中、自学热情不高等情况,语文教学质量越来越低,学生综合素质与综合能力的发展难度相对较大。鉴于此,提高教学的趣味性,尊重学生的主体意愿,组织特色练习活动就显得十分必要且关键。

关键词:初中语文;趣味性教学;有效策略;研究;思考

引言:应试的教育观念束缚着教师的教学思路,影响着学生的全面发展。单一固化的教学方式,枯燥乏味的课堂氛围,不仅难以活跃学生思维的创新力与想象力,还会严重降低学生的主动探究积极性,使其衍生出不同程度的厌学情绪,语文逐渐变成一门探索无味的学科,课堂指导过于浅显,学生兴趣普遍偏低。要想改善上述弊端现状,教师必须重新确立教学目标,认清趣味性教学的重要性,同时整合课程资源,选择适合学生的授课方法,多融入一些创新元素,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中获取到不一样的情感体验,掌握了多种学习方法,养成了好的学习习惯,这远比教师一味灌输指导的效果要好得多。

一、给予学生机会,组织互动教学

以往的语文课堂教学,教师总是要求学生必须完成什么样的学习任务,学生实际想法没有机会进行表达,始终处于一种被动的接受状态,盲目的参与课堂活动,盲目的积累学习经验。而新课程改革后,教师们纷纷摒弃了传统的教学思想,认清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善于以学生为主体的组织教学活动。提高语文教学的趣味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其中,给予学生更多的发言机会,调动学生各项感官,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这有利于他们切实感知到学习的最大乐趣,从而真正的打好基础,真正的爱上语文[1]。另外,教师还要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增设一些趣味互动环节,来开阔学生的视野范围,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例如,在教学《我的叔叔于勒》一课时,如果教师简单讲解一遍课文就让学生去思考问题的话,那么大多数学生都会感到十分无聊。而教师要是为课堂不断增趣,先设立几个话题再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课文,学生不仅不会表达的非常抵触,甚至还会异常积极的主动学习。在实践教学时我是这样做的:首先将“我眼中的于勒”“我眼中的菲利普夫妇”定为主题,要求学生们展开小组讨论,之后把最终的交流成果汇报出来。然后根据学生给出的结果选择几个难点、重点进行深入指导,这种先给学生自学时间,再做针对指导的授课方式很符合初中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语文教学更具实效性,激起了学生的浓厚兴趣与强烈欲望。

二、课堂情感引导,优化教学效果

教师情感时刻影响着学生,教师总是板着脸上课,学生畏惧心理会更严重,课堂枯燥无味,教学效果不尽人意。因此,教师就要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带着充足的激情,投入更多的情感,变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2]。学生情感丰富起来,师生关系和谐发展,教学内容的表达不仅高效,还会更受学生的欢迎。例如,在教学《沁园春·雪》一课时,教师可以建议学生带着情感去朗读课文,读到“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时,学生会深刻感受到来自一代伟人内心的豪迈与霸气,并对诗词中蕴藏的力量有所了解,产生强烈的爱国之情,优质完成了学习任务。

三、主动联系生活,调节课堂氛围

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内容大多贴近生活,教师主动联系生活,调节课堂氛围,诱导着学生主动投身于知识的海洋,遵循学生的自然成长规律展开指导,满足学生的情感需求,启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一方面可以去除学生的抵触情绪,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另一方面能够优化最终的教学效果,避免师生互动关系不和谐、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等情况的发生。只有让学生感受到语文课堂焕发的生机与活力,他们才会主动的学习知识,具备更强的主体优势,迎接未来的各项机遇和挑战。例如,要求学生以《感受春天的气息》为题写一篇作文,学生不实地感受一下,是很难让作品充分生命力的。所以我就组织了学生去郊游,让学生去野外寻找春天、发现春天,把所见、所感、所想统统记录下来,写作时才思泉涌,作文质量得到了基本保障。

四、小组合作学习,活跃学生思维

初中生对于新鲜事物始终充满好奇心,有趣的课堂活动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学生的形象思维,给教师腾出更多时间去实施各项人才培养计划[3]。其中小组合作学习便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它可以补全学生的知识漏洞,使学生们在学习中建立起革命的友谊,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启发学生的竞争精神,优化语文的教学效果。任何工作都讲究团队合作,在初中教育的关键时期,教师必须善用合作学习法来促进学生学科素养与学习能力的综合发展,使其真正成为一名高素质的优秀人才,为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事业贡献出自身应有的力量。例如,在教学《老人与海》一课时,教师可把学生分成几个学习小组,布置任务要求学生以合作的方式去完成。1.本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2.文章结尾提到老人梦见狮子,这有什么寓意?3.桑提亚哥最后什么也没得到,那作者写他的用意是什么,他是不是一个失败者?学生们有了一个明确的探究方向,小組合作热情空前高涨,通过阅读课文共同寻找答案,一节高效的语文课就在生生的交流、讨论下顺利完成了。趣味性的教学方式,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对学生能力的发展而言是非常有利的。

结束语

总之,提高语文教学的趣味性,教师应该发挥重要的指导作用,还可利用情境、多媒体、角色扮演、自主探究等模式,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有机会、有意识、有目的的学习基础知识,提高认知水平,最终实现学科成绩的明显进步,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目标。

参考文献:

[1]邓小存.对提高初中语文教学生动性与趣味性的思考[J].语文天地,2014(23):75-76

[2]王鑫玲.趣味性教学在初中语文高效课堂中的应用探究[J].学周刊,2013(27):64-65

[3]廖鲁文.如何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J].学园,2014(08):122-123

猜你喜欢
趣味性教学有效策略思考
小学低年级数学趣味性教学路径探究
浅谈趣味性儿童音乐教学
浅析初中地理课堂合作小组创建的有效策略
少儿图书馆小志愿者工作的意义和思考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小学语文教学激发文本阅读兴趣的有效策略
构建职校高效语文课堂的有效策略
有效开展幼儿游戏课程教学的策略探究
“语用”环境下对古诗词教学再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