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四 农村养老现状与问题

2015-08-07 14:58
中国民政 2015年13期
关键词:老龄化子女养老

主题四 农村养老现状与问题

主题演讲

现阶段,农村养老具有独特的特点和规律。只有准确把握农村养老现状,才能因地制宜、因地施策,才能推动农村养老事业的发展,也才能推动城乡养老统筹发展。

上海财经大学人文学院院长张雄系统地介绍了2014年中国农村养老现状。他认为,研究农村养老现状要明确三个背景问题。一是人类对生命生涯的设计特别注重年轻和中年这一段,怎么走上社会舞台,怎么获取发展机会,怎么创造财富。但是退休以后人生进一步发展的价值实现、尊严的实现、权利的保障都出了问题。这不是一个国家的问题,是这个地球上总体的设计有问题。二是老年问题中心在哪里,中国农村人口老龄化程度已经达到15.4%,比全国13.26%的平均水平高出2.14个百分点,高于城市老龄化程度。所以,中国老龄化的中心问题在农村。第三,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民问题的解决关涉十几亿中国人民幸福感的提升。对政府而言,更为根本的是,如何将改革开放30余年的成果惠及人数众多的中国农村老人群体。

张教授采取定点调查和学生返乡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共发放入户问卷11800份,其中有效问卷为10421份,样本来自全国31个省市573个县。返乡调研涵盖中国(不含港、澳、台地区)31个省市,有效入户问卷6710份。最后建成《2014中国农村养老现状国情报告数据库》。

第一,农村老人健康状况。⑴ 农村老人健康自我感觉,四成以上的老人认为较好;⑵ 农村老人常见病特点,近四成老人患高血压,两成老人多半都患颈椎、腰椎病;⑶ 服药状况,近五成的农村老人每天都需要吃药,女性老人每天都要吃几种药的比例通常要高于男性老人;⑷ 66.4%的老人生活能自理,其余老人存在不同程度的困难;⑸ 农村老人在体检问题上有了较大的进步,过去一年中,63.4%的老人参加过体检。

第二,农村老人经济状况。⑴54.6%的农村老人还在从事职业性劳作,几乎所有老人仍然从事一定程度的家庭劳作,这是中国农村老人的特点;⑵ 子女资助对影响养老快乐指标占比首位,新农保对经济较发达地区养老经费贡献率占比很高,土地收入对农村养老经费的影响力仍是基本的;⑶ 农村老人消费支出,饮食、医疗与人情往来占据前三位。

第三,农村老人家庭关系与心理状况。⑴ 家庭结构从传统的大家庭转变为小家庭,子女外出导致在身边抚养比例降低,空巢家庭超过半数;⑵ 家庭关系满意程度。老人对家庭关系、配偶关系和子女关系满意程度都超过八成;⑶ 子女的照顾情况以给钱为主,比例已超过半数;⑷ 子女居住地与孝顺状况。农村老人的子女多居住在本地本村,老人对儿女的孝顺状况比较满意;⑸ 农村老人与子女通过手机、电话方式联络的频率大大增加,这也是中国农村一个较大的变化趋势;⑹ 农村老人的心理感受,深受传统家庭伦理影响的农村老人,多数都有着新价值观冲击的心理感受。

第四,农村老人生活质量状况。⑴ 农村正在出现排浪式消费,从耐用消费品阶段进入大众消费品阶段,现代化通讯工具在农村提前普及,留守老年人群成为最大受益者;⑵ 农村老人整体生活满意感受正面积极,81.3%的老人对目前状况表示满意。老人对后事持有乐观、自然、豁达的态度。农村老人的休闲生活比较单一,近四成老人不关心养生知识;⑶社会关系和社会支持。老人们对邻里关系满意度最高,其次是子女,再次是配偶;⑷ 老人对客观生活水平和自身状况满意程度最低,对居住条件、土地政策等村庄管理满意度一般。

第五,农村老人社会支持状况。子女和配偶是主要的社会支持者,老人中对村级养老措施满意的占52%。存在问题:第一,养老机构形式单一。中国的养老面临着制度创新,非常重要的是模式创新。传统养老事业老是把眼睛盯着床位,对政府来说,能够不断推出床位已经相当不易。但是今天的老人不是用一个有限度的空间床位就能够达到相应生活质量的满意。所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到了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养老模式和制度的时候。要解决养老的模式创新和制度创新必须借助政府、市场和高校,硬件和软件都要同时具备。要打出中国这个制度特点,同时又是国际生态的、符合人性各方面需求的;第二,国家及地方政府提出的养老政策与农村人之间存在较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很好的政策如何落地,落到最基层,落到农村老人身上,尤其在落到最根本的地方、零距离的地方,确实有很长的一段路;第三,政策落实的监督机制缺乏,老人的知情权不同程度地受损。

第六,农村老人养老方式状况。

四成多农村老人喜欢的养老方式是与子女同住。农村老人对进城养老的态度多数都是不理想,主要原因有生活不习惯、拖累子女等。农村老人能够接受养老院的比例也较低,喜欢的养老院类型还是倾向于公办养老院。农村留守老人多数不是在养老,而是在隔代抚育。近四成的老人身边无子女居家养老,这个方面还是不行的,中国的农村情况不能完全居家养老,老人还是要有一个适应老人生活特点、规律和偏好的生存条件、环境、空间,包括制度安排等。

最后提两个问题:第一,是否需要对老年价值的社会再认识。人应该怎么呵护人性、体面快乐地度过老年,这个问题根本就没解决,值得我们考虑,也是当前我国实现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实践着力点;第二,政府与市场在养老服务业发展中究竟如何定位。这个问题始终没有解决,政府在考虑政府在政府养老中的事业问题,市场在考虑老年的产业发展问题,都没有很好地契合起来,这个问题的根本解决之路还很长,需要产、学、研、包括政府共同打造。中国养老发展期待着养老制度的重大创新,这也是每个人全面自由发展最具挑战性的任务。

老龄化是涉及全局发展的大问题

总结发言

原国家卫生部部长高强作了总结发言,他强调,第一,老龄化问题不是单纯的老年人问题,而是涉及全局意识的大问题。我们研究不能单纯从老年人这个特殊群体出发,而要把它放在全国13亿总人口中考虑。发展养老服务业也要放在整个社会经济发展全局之中统筹研究。老年社会问题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预计今后20年是中国老龄化社会发展最快的20年,但是拐点可能在2040年左右出现。因为现在六七十岁的人都出生于上世纪四五十年代,这些人陆续步入老年就是一个巨大的老年人平台。20年后,这批老年人慢慢步入死亡,补充的老年人数量减少,而随着生育政策的调整,新生婴儿增加,老龄化率应该会逐步下降。

老龄化不仅是老年人问题,也是经济社会发展问题,最直接的体现是就业人口减少,必然影响经济发展和财政收入增加。如何保障国家在就业人口增长缓慢的情况下依然保持经济快速可持续发展,这是研究应对老龄化社会的前提。如何在这20或30年的过渡期缓解老龄化社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冲击,减少损失,保持平稳持续发展。这就涉及到:第一,生育政策。相信随着政策调整和观念变化,二三十年后中国人口规模不会大幅度扩大;第二,转变经济结构,实行集约式经营。现在传统产业,连同基础设施建设都是大量劳动力维持,今后的发展要提倡科技创新,要多发展集约式产业,特别是农业面临重大改革问题,如果还是维持家庭承包分散经营,现代化不可能出现,大量劳动力也难以进城,会给国家农业发展带来很大后顾之忧;第三,要加强现有或未来劳动力的支持水平或业务素质,使他们具体适应产业的发展。

第二个观点,老年人问题不等于养老问题。我们的老年人是以60岁为标准,到60岁办理退休手续,但是身体状况、知识结构、技能专业都没变化。所以退休不等于养老,如何发挥这部分人的作用至关重要。大家都关注退休以后如何养老,但是如何继续发挥作用考虑得不足。如何延长退休年龄,这个问题比较大,真正统一起来的可能很小。真正以劳动力为主的劳动者希望早退休,拿了退休金以后可以从事另一个职业。而有一些专业技能、社会地位和影响的人希望晚退休。从社会、组织、政府部门来讲,已经办理退休手续的人,如何发挥他们的作用,现在考虑极不充分。可以组织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这是非常重要的。老有所学,老有所为,关键在于老有所用,如果没有用的话,想为也为不了,想学也没有用。所以,不能把老年人问题单纯作为一个养老问题。其实60岁退休以后有几个年龄段,不同年龄段的老年人,要根据不同的情况来研究不同的政策和措施。

第三个观点,养老问题应该从中国的国情出发,从老年人实际需求出发。中国的基本国情就是人口多,人均发展水平低,这是现在和今后几十年都不可回避的。我们学习国外,特别是发达国家的经验一定要结合国情,要有一个发展的过程。政府制定政策、建立制度、部门组织社会服务等都要从国情出发,提供养老服务也要从老年人实际需求出发,不能强迫,更不能一刀切。首先,要划清政府、社会和居民责任,政府应发挥主导作用,但是不能承担无限责任。政府的责任在三个方面:一是领导责任。制定规划、研究政策、组织推动、加强监管;二是保障责任。政府要提供一定的保障,包括完善养老保险制度;三是社会责任。国有企业,也包括私营企业甚至一些社会组织,都有责任为养老事业发展提供资助或支持。但前提是,任何一个养老产业都不应以盈利为目的,养老产业也不能作为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对于广大中等收入水平的养老服务,特别是低收入水平的养老服务,政府要给予更多的关怀和支持。

养老金问题比较复杂,现在,一方面,企业缴费率太高,负担太重,应该降低缴费率;另一方面,养老者待遇太低,应该逐步提高。两条路都困难,需要统筹考虑,寻求一个平衡点。

居民养老应该注意几个问题:要转变养老方式,不能仅限于吃穿睡,还有很多健康养老方式——文化养老、教育养老、体育养老、休闲养老、娱乐养老等,适用不同的人群,这需要有一个培育市场的过程。养老保障要不断完善,职工养老和城乡居民养老双轨制运行还要很长时间,养老保险最基本的原则就是缴费多享受待遇就高,农民要做到和职工同样水平的待遇还需要一定的时间。但随着农民收入和国家财政收入的增加,逐步提高养老保险的待遇是可期的。

政府购买服务问题,首先要立法,要严格科学规定,在养老方面,哪些领域是应该政府购买服务的,按什么标准购买服务,不能形成随意性。还需要规范老年人保护权益,解决现在依然存在的不健全、不完善、不落实问题,坚持依法治国也要落实到老年人保障之中。

结语

老龄化问题不是单纯的老年人问题,而是涉及全局发展的大问题;老龄化问题不是单纯的城市养老问题,而是涉及城乡统筹发展的大问题;老龄化问题也不是单纯的政府职责,而是需要政府、社会、市场共同发挥作用、形成合力的大问题。这些问题需要顶层设计,也需要基层探索。要把顶层设计和基层探索有机结合,推动成熟的公共政策出台和落地,推进老龄社会治理体系不断迈向现代化。总之,老龄化需要在经济新常态、国家治理现代化和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去统筹规划。探索契合国情的老龄化公共政策,推动老龄化治理创新发展,是我国积极应对老龄化的有效手段。

猜你喜欢
老龄化子女养老
老龄化研究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
老龄化社会下老年心理变化的应对
养老生活
为子女无限付出,为何还受累不讨好?
与子女同住如何相处?
农民工子女互助托管能走多远?
养老更无忧了
以房养老为何会“水土不服”?
养老之要在于“安”
应对老龄化 中法共同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