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淳教授运用柴芩温胆汤辨治脾胃病经验

2015-08-07 01:02黄明霞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15年5期

黄明霞

关键词:赵淳;柴芩温胆汤;脾胃病

中图分类号:R256.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2349(2015)05-0009-02

吾师赵淳教授是国家级及云南省名老中医,在多年的从医生涯中,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形成了独特的诊疗思路和学术思想,尤其擅长从“痰”论治及用温胆汤辨治多种疾病及病证。赵淳教授认为痰之为病,非常广泛,既指排出体外的有形之痰,又指表现为痰的特异症状之无形之痰。由于其成因不同,所以性质上有寒、热、燥、湿、风等多种痰;痰之已成,留于体内,随气升降,无处不到,或阻于肺,或停于胃,或蒙心窍,或郁于肝,或动于肾,或流窜经络,变生诸证,而“温胆汤”又是治“痰”的要方。吾有幸跟师临床学习,受益匪浅。现将其运用“柴芩温胆汤”辨治脾胃病方面的学术经验简述如下。

1从“痰”论治脾胃病,注重调理脾的运化功能

脾胃同居中焦,是气机升降的枢纽,脾主运化,主升清,胃主受纳腐熟、主通降,脾胃运化及升降是整个机体对饮食物的消化吸收、输布和排泄全过程的概括。故称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后天之本”。若脾的运化水谷精微功能减退,则吸收功能失常,出现便溏、腹胀、倦怠、消瘦等病证;若脾的运化水湿功能失调,可产生湿、痰、饮等病理产物,发生泄泻等病证;若胃受纳、腐熟水谷及通降功能失常,则会发生胃痛、痞满、便秘,恶心、呕吐、呃逆等。脾胃的病理表现主要是受纳、运化、升降、统摄功能的异常,临床常见胃炎、消化性溃疡、肠炎等;肝居胁下,经络分布于两胁,胆附着于肝,其脉亦循于胁,若因饮食所伤,脾失健运,湿热内生,郁遏肝胆,疏泄不畅,则可出现急性胆囊炎、胆结石、急性胰腺炎等。

脾胃为后天之本,脾胃健运,则五脏六腑得以供养,机体自然充盛。若脾胃虚弱,运化失职,则水湿浸渍,湿从内生,日久聚湿成痰,从而变生诸多证候,除因脾胃本经之虚弱所致之食少,纳呆,便溏、泄泻外,尚有累及他脏的病变、病证。中医有“脾为生痰之源”之说,脾虚不运,水湿不化,则痰浊内生。在脾胃病的治疗中,赵淳教授更注重调理脾的运化功能,治其生痰之源,健脾化痰,使脾运得健,痰除病愈。

2病证结合,辨证运用柴芩温胆汤

温胆汤(组成:半夏、枳实、竹茹、陈皮、茯苓、生姜、红枣、甘草)出于《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功效为理气化痰、清胆和胃。主治:精神疾病,癫痫,慢性胃炎,溃疡病,慢性肾功能衰竭,脑卒中,冠心病等表现为虚烦不眠或呕吐呃逆,惊悸不宁,痰浊内扰,心胆虚怯之证。方中以半夏为君,燥湿化痰,止呕除烦,枳实行气消痰,使痰随气下。佐以陈皮力气燥湿,茯苓健脾渗湿,使湿去痰消。使以姜、枣、甘草益脾和胃而协调诸药。综合全方,共奏理气化痰,清胆和胃之效。

导师提出温胆汤为治痰之要方,强调“有是证用是药”,除了重视病,还十分重视证,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强调辨证论治是中医学之精髓,所以治疗痰之为病,多在温胆汤基础上化裁衍生出许多方剂。在脾胃病中,擅长用柴芩温胆汤治疗脾胃湿热之胃炎、消化性溃疡,痰热腑实之胆囊炎、胆结石、胰腺炎等。

1.1运用柴芩温胆汤治疗脾胃湿热之胃炎、消化性溃疡症状:胃脘灼痛,痛势急迫,烦躁易怒口干口苦,舌红苔黄,脉弦或数。基本方:炒柴胡15 g,黄芩10 g,茯苓30 g,京半夏12 g,化橘红15 g,枳实15 g,竹茹10 g,延胡索15 g。便秘者加火麻仁30 g,郁李仁30 g,炒莱菔子15 g,胃痞纳差者加鸡内金15 g,木香10 g,返酸者加乌贼骨15 g,浙贝母15 g,口干苦者加粉葛30 g,恶心欲呕者加苏叶或苏梗15 g,呃逆者加代赭石30 g,疼痛重者加川楝子15 g。

1.2运用柴芩温胆汤治疗急性胆囊炎、胆结石、急性胰腺炎等病证症状:胁肋胀痛或灼热疼痛,口苦口粘,胸闷纳呆、恶心呕吐,小便黄赤,大便不爽,或兼有身热恶寒、身目发黄,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数。

基本方:炒柴胡15 g,黄芩10 g,茯苓30 g,京半夏12 g,化橘红12 g,枳实15 g,竹茹10 g,延胡索15 g,金钱草30 g,茵陈蒿20 g,大黄6 g,赤芍15 g,郁金12 g。腑实不通大黄加至10 g,加玄参20 g,芒硝15 g;腹痛甚加白芍30 g,厚朴10 g,佛手15 g,甘草10 g。

3治“痰”之法贯穿始终,衷中参西,防治变证及重证导师在多年的行医生涯中,积累了丰富的救治急危重证的经验。对急危重症,赵淳教授提出“既病防变,寓治于防,防胜于治而始于治”之救治策略。疾病发生后,必须认识疾病的原因和发病机理,掌握疾病由表入里,由浅入深,病情由简单到复杂,由轻到重的发展变化规律,争取治疗的主动权,以防止其传变。赵淳教授认为,急危重症多是痰之为患,而痰致急重症,多来势凶猛。如急性胰腺炎,发病多为暴饮暴食、恣食肥甘厚味之品,致痰热内生,阻滞中焦。其来势凶猛,若救治稍怠慢,则可形成痰阻肺气、痰蒙神窍、甚则阻滞四肢百骸之证,导致ARDS、MODS、MOSF等变证及重证。导师认为急性胰腺炎的发生为“胆胰湿热,阳明腑实”所致,甚则出现“邪入营血,内陷心包,气阴耗伤”之变证,救治原则为“清热解毒,通腑泻热”,若出现重证变证,则根据证型,运用“清营凉血,醒神开窍,益气养阴”等治法,强调以治痰之法贯穿救治始终,并以柴芩温胆汤为基础,化裁出柴芩承气汤。

方药:柴芩承气汤化裁:柴胡12 g,黄芩12 g,大黄15 g(开水泡服),芒硝15 g(冲服),枳实12 g,厚朴12 g,木香9 g,茵陈蒿15 g,栀子10 g,丹参15 g,车前草15 g,金钱草30 g,生晒参20 g(另煎),甘草6 g。方法:水煎,每次100 mL,每日2次,鼻饲及灌肠。在救治过程中,辨证使用中药针剂:茵栀黄注射液、醒脑静注射液、注射用清开灵、参麦注射液、丹参注射液等。并联合应用现代医学“抗感染、维持水盐电解质平衡、维护重要脏器功能”等原则,做到“细菌,内毒素,炎性介质,器官保护并治”,在多个环节上阻止病情进展,终使许多急危重证救治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