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译促学

2015-08-12 01:39黄鼎彩
亚太教育 2015年25期
关键词:生辰选本哲人

文/黄鼎彩

1.引言

人教版选修六第二单元的“中心话题是诗歌。文中涉及诗歌的韵律、节奏,并介绍了几种不同内容和形式的简单诗歌。本单元引导学生讨论这些内容,目的在于让他们了解诗歌的一些基本特征和写作方法,自己尝试写简单的诗歌,并学会欣赏这些优美的文学作品。”(page 30人教版英语选修6教师教学用书)。在教学过程中,选了一些文质兼美的经典诗歌,让学生朗诵、品读、欣赏之余,尝试翻译,以译促学,以感悟中英文转换之道,语言之美。

2.分析与讨论

2.1 英诗与英语学习

英文小诗就很具有哲理性。利用小诗进行听、说、读、写等活动,可以在培养学生英语语言能力的同时,实现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教育目标 (葛文山,2008)。母语教育是一种传承,而外语教育则是理解另外一种文化的过程。英语教育的目标应是教会学生用英语来学习外国文化、认识世界、培养心智 (葛文山,2008)。在选择文学作品作为课文时,我们要坚持两个基本原则:一是文章要以“激扬向上、自信人生”为基调,或充满哲理,或充满爱意,或充满遐想,或讴歌生命、和平;二是要选择贴近学生生活、能够感动和影响他们的经典作品 (葛文山,2008)。

2.2 案例

以下精选了其中两首,均为兰陀 (Walter Landor)的经典小诗:

(1)Why Do Our Joys Depart Walter Landor

Why do our joys depart For Cares to seize the heart

I know not.Nature says, Obey;and Man obeys.

I see,and know not why, Thorns live and roses die.

(2)On His Seventy-Fifth Birthday Walter Landor

I strove with none,for none was worth my strife;

Nature I loved,and next to Nature,Art;

I warm'd both hands before the fire of Life;

It sinks,and I am ready to depart.

其中的第二首尤其值得一提。杨绛先生很喜欢这首美丽的小诗,曾将它翻译成中文,并作为她晚年的散文选集《杨绛散文》(一九九四年浙江文艺版)卷首的題词:

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我爱大自然,其次就是艺术;

我双手烤着,生命之火取暖;火萎了,我也准备走了。

第一首,王佐良先生的译作则是:

为什么

——兰陀

为什么欢乐总不停留,而让忧愁占据心头?

我答不了。自然传下话:听话!人也就听了话。

我眼见了,却不懂为什么,那玫瑰刺存而花落。

2.3 诗人及作品简介

兰陀 (Walter Landor)的《75生辰有感》在不同的选本中面目各异。以标题而言,除了上面提及的《一个老哲人的终言》(或译《哲人暮语》、《哲人暮赋》外,尚有《终曲》(Finis)、无题等;又有译者题作《生与死》,未知所本。不过在我见到的七、八种选本中取简单多数,仍以《75生辰有感》最为“民主”。因此让我们还是认为此诗作于1850年作者七十五岁生日。这样一首四行的短诗,各选本的文字倒是相当一致,但标点差异很大,我只能按自己的理解选取。

尽管文本各异,各选家有一点是一致的,就是对《75生辰有感》在兰陀诗作以及英国诗歌中的地位都予以充分肯定。《诗选·序》更以《75生辰有感》(或《终言》)为纲来贯穿兰德其人其诗:“兰陀在此诗中所说的每一句话,都由他的一生和他的写作明白无误地印证了。这是兰陀的忠实传记;这使得他,一位出类拔萃的新古典主义者,既立于、又别于他所处的时代。”

对于这首简洁的警句诗,一切形式的分析都属多余。读这首诗,你所需要的只是你自己经历的,亲友处听来的,传记中读来的,所有所有的——人生体验。你只要张开嘴,放开喉,反复地吟讼几遍 (注意此诗用的是最普通的五步抑扬格,韵式为abab),就会感到一股真气上提,面前的世界后退缩小,仿佛自己坐到了云端……我只是想强调,读此诗时你绝不会去想到什么格什么韵;只要你跟着诗歌的思路,所有这一切都这样自然。不是么,“让人注意不到的文体是最好的文体”。

2.4 学生试译

在教师交代英诗以及诗人的相关背景知识后,让学生朗诵、品读、欣赏,并尝试将其译为中文;结果,学生的译作给人颇多意外惊喜:

(1)

“何如欢者终将去?奈何纷扰摄我心。

天道难知惟言诺,世人碌碌逐凡波。

纵使见得应难知:何事荆盛蔷薇落。”

(2)

“无意争,无可争,道我爱,推及艺。

温我手,生之火,此沉沦,吾将去。”

品读英诗原作,对比名家翻译,不难发现,学生的译作,也是颇有可取之处的;学生的译作,也是在相当充分地感悟、理解的基础上,内化之后,结合自身的中文文化底蕴,外化翻译而来;而且有一定文体意识,注重形式 (虽然值得商榷),措辞用语也相当优美且不失精炼,堪称学生译作中的精品。

3.结语

教学中,不妨多做一些类似的有益的尝试,一则可以潜移默化地提升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二则可以调动、挖掘其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培养其学习英语的成就感;这种以译促学的方式,深受学生欢迎,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

[1]杨绛.1994.杨绛散文[M].浙江.浙江文艺出版社.

[2]王佐良.1997.英国诗史[M].江苏.译林出版社.

[3]葛文山.2008.语文教学给英语教学的三个启示 [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版.

猜你喜欢
生辰选本哲人
琵琶哲人刘德海与他的《哲学笔记断想》
生活上的哲人
选本编纂与“朦胧诗派”的建构
“《智取生辰纲》:于‘智’的角逐中观情节之妙”教学设计
《智取生辰纲》,智在何处?
中国京剧选本之“选”与比较研究(1880—1949)
中国古代戏曲选本概念辨疑与类型区分
全新一代·全面升级港福珠宝《宝宝生辰牌》第二代珠宝臻品火爆上市
生辰有感
军事文告的第一个选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