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硕连读中医学专业(实验班)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2015-08-12 01:39岳慧平王赫楠陈娜
亚太教育 2015年25期
关键词:中医学实验班学时

文/岳慧平 王赫楠 陈娜



本硕连读中医学专业(实验班)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文/岳慧平王赫楠陈娜

摘要:计算机教育已经成为高等教育中的基础课程之一,深化计算机基础教育,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使学生掌握的内容更接近于专业要求,是信息时代发展的要求。

关键词:教学内容;教学改革

一、改革的意义

当今社会已进入数字化、信息化和网络化的新时代,计算机教育已经成为高等教育中的基础课程之一,只有深化计算机基础教育,大力提高计算机教学水平,我们培养的人才才能够适应信息时代发展的要求。

在医疗卫生行业,医院信息系统已在全国绝大部分三级医院初具规模;第二代、第三代HIS正推动医院业务流程的优化,成为医院各级领导指挥的工具、决策的依据,成为医生临床处理、交流病人诊治信息、获取专业辅助支持信息的主要工具。

我校于2012年开始招收本硕连读中医学专业(实验班),本专业以加强基础,注重素质作为培养目标,应在教学中加强素质训练,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更具有竞争力。由于中医院校自身的学科特点,在本项目研究上,借鉴了一些其他院校的成功经验,由于中医药高等院校有自身的学科特点,在项目运行上,充分考虑这些特点,针对这些特点提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

二、改革的内容

1、课程体系改革

我校计算机基础课程于2010年改革,由原来的72学时改成36学时,其中理论学时18学时,实验学时18学时。本课题计划对本硕连读中医学(实验班)专业学生的计算机基础课程进行改革,减少课堂理论学习时间,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时间,使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被动化为主动,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与实践能力,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进行正确有效的引导,使学生能将计算机知识与专业切实的结合起来,深入的学习计算机技术在中医药领域的应用及其前景,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处理医学问题的基本技能,以胜任将来的现代化医疗及科研工作。

在制定课题计划时,应采用灵活的方针,使实践结合理论教学,课堂教学结合自学,相辅相成。先对2013级本硕连读中医学专业(实验班)学生进行试点,进行自学能力与实践能力的培养,为其一个学期,在学期末根据试点的结果调整计划,进而对以后全校本硕连读中医学专业(实验班)学生进行教学。

在教学内容上进行调整,不仅仅只是局限于计算机基础课程中计算机基础知识及office知识的教学,为了提高学生的兴趣,加入了photoshop软件应用内容;为了突出专业特点,使学生学以致用,给以后的工作提供便利,加入了医学信息学基础概论、医院信息系统相关知识。

本硕连读中医学专业(实验班)计算机基础课程考试方式为考查,授课时间为第一学期的3-11周,原教学计划为36学时,每周一次理论课程,一次实验课程。经过调查和研究,本课题决定对本硕连读中医学专业(实验班)计算机基础课程进行改革,考试方式依旧为考查,授课形式发生变化,减少课堂实践,增加学生的自学时间。

2、课程评分标准

计算机基础课程考试方式为考查,考核方式为形成性成绩与试卷成绩相结合的方式,原考核方式为形成性成绩占总成绩的30%,试卷成绩占总成绩的70%;本课题对此比例进行了调整,改革为形成性成绩占总成绩的40%,试卷成绩占总成绩的60%,增加形成性成绩所占的比例,体现平时自学的重要性。关于形成性成绩的评分,原评分标准为出勤情况占50%,阶段性效果占50%;由于课程的调整,增加了学生自学的比例,使得阶段性效果的重要性更为突出,原阶段性效果为提交3次作业,为了显示阶段性学习效果,除了此3次作业外,另外需要提交2次论文,因此阶段性效果的评分比例得到增加,调整后比例为出勤情况占20%,阶段性效果占80%。

3、充分利用学校网络教学平台

通过学校的网络教学平台,可进行师生互动,也可上传学习资料,变封闭式课堂为开放式课堂,引入外部教学能量和教学资源,架设从接受性学习向自主学习过渡的桥梁,帮助学生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能够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体验、内化和各种观点。

三、改革的目标

1、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影响,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2、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偏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专业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为以后的学习和生活服务。

3、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四、改革的实施结果

以我校本硕连读中医学专业(实验班)的学生为实施对象,通过项目的实施,对本硕连读中医学专业(实验班)的计算机基础课程进行改革,减少学生课堂授课的时间;增加学生自学的时间,通过实验项目及论文作业相结合的形势,正确引导学生的自学方向;改革学生的考核方式;通过一系列措施,使得学生自学能力及实践能力增强,激发了学生对计算机相关技术的热情,学生的知识面得到了拓宽,使计算机知识能够更好的为专业服务,使计算机能够成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的有利工具。

(作者单位:辽宁中医药大学信息工程学院)

参考文献:

[1]周奇年.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精品课程的建设与实践[J].计算机教育,2009 ( 17): 89-91.

[2]金蓉.面向能力培养的高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与实践[J].计算机教育,2010 ( 1) : 145-148.

作者简介:岳慧平( 1980-),女,辽宁沈阳人,副教授,主要从事计算机教育与应用研究。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9214 ( 2015) 09-0114-01

猜你喜欢
中医学实验班学时
《诗词写作》课程教学大纲(节选)
学时压缩下有机化学教学方法探讨
山西农大乡村振兴“双创”实验班开班
教学大纲国画(工笔花鸟)
行知实验班
中医学关于“瘀血”的用法
中医学关于“证”的用法
探索学时积分制 构建阶梯式成长激励体系
卓越司法人才培养实验班的小样本考察(2014-2017)——以安徽师范大学法学院13级实验班为样本
中医学对脑心的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