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中小学体育老师的素质能力结构及培养策略研究

2015-08-12 01:39吴健
亚太教育 2015年25期
关键词:培养策略体育教师

文/吴健



新形势下中小学体育老师的素质能力结构及培养策略研究

文/吴健

摘要:教师作为实施教育的主体和学校体育教育的传授者、解惑者,其素质能力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培养质量。本文以新形势下体育教师历史使命和责任为出发点,探讨中小学体育教师应具备的素质能力结构,以及相应的培养策略,旨在进一步解决当前师资与学生之间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也为从事一线的体育教师提供一些参考和建议。

关键词:体育教师;素质结构;培养策略

体育教师作为学校体育教育的重要传授者、解惑者,要当好学生人生的指明灯、总导演,不要当教书匠、好演员,要时刻引导学生,追求高层次,而不是刻意的去克隆学生,自甘平庸。新形势下,中小学体育教师需要具备哪些素质能力结构,如何根据新的历史使命更新自己的知识和素质结构,以及如何培养中小学体育教师所需要的素质能力结构,是我们当前急需关注和拭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教师素质能力的概念

盛昌繁《临沂市中学体育教师的素质现状及对策研究》一文中指出:体育教师的“专业智能素质”应包括教学能力、教学创新能力、体育训练能力、科学研究能力和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能力[2]。

刘志伟、周特跃在《中学体育教师能力素质与高师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研究》一文中指出:中学体育教师能力素质的核心是专业素质,包括组织能力、教学能力、动作示范能力、业余训练能力、裁判能力、运动保健能力、运动选材能力、运动场地的设计与画法能力[3]。

笔者在总结以往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认为中小学体育教师素质能力主要有智能素质和专业素质两大内容,主要包涵运动技能、教学能力、训练组织能力、科学研究能力、思想教育能力和职业责任感等六种素质能力。

二、中小学体育教师素质能力结构

(一)高超的运动技能

运动技能是体育教师从事教学训练活动的立足之本,优美、大方、漂亮的运动技能是学生学习该项运动项目的潜在动力,也是培养学生运动欣赏能力的潜在因素。中小学体育教师应具备全方位、多样化、专业性的运动技能,能够高规格、高标准、高难度的演示、示范运动项目中的技术动作。

(二)过硬的教学能力

体育教学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互动过程。体育教师在动作示范的基础上,应会设计、会讲解、会组织、会纠正,并能够熟练的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策略和利用教学辅助设备进行教学。

(三)专业的训练组织能力

运动训练是学习和提高运动技能水平的重要环节,也是学生运动体验、运动乐趣、强身健体的重要过程,也是学生形成“健康第一”、“终身体育”意识观念的过程。因此,教师不仅要懂技术指导、技术训练,更要懂如何在安全的前提下组织训练,并注重学生正确体育价值观念和意识的形成与发展。

(四)创新的科学研究能力

科学研究是教师再教育、再学习的过程,是总结实践经验和转化理论成果的过程,也是拓展思维方式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过程。中小学体育教师从事科学创新研究,不仅可以促进自身知识的更新,还可以加强自身创新意识的培养,从而促进实践教学与训练向理论成果经验的转化。

(五)良好的思想教育能力

“德高为师、身正为范”,体育教学、训练过程不仅仅是师生之间的技术传授过程,更是情感交流、心灵交流和思想交流的过程。体育教师应以学生的身、心的全面健康为根本出发点,在学习体育技术动作的同时,着实加强与学生情感、心灵和思想上的互动,将体育教育的育人作用真正发挥到实处。

(六)高尚的职业责任感

体育教师作为教育者中一员,在促进学生身体健康、个性发展、社会交流等方面有着其他学科教育不可替代的作用。体育教师应遵守该职业所规范的道德准则,尤其是致力于学生道德养成的示范与引导。

三、中小学体育老师的素质能力培养策略

(一)优化知识结构,建构合理的多元智能结构

新形势下,体育教师扮演的角色呈现多元化特点,“全面+专业”的素质要求也越来越显现。随着现代教学体制改革,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穿插于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相关知识面广、拓展内容多、教学方法灵活、教学模式丰富,而且要关注学生的情感生活,扮演着朋友、亲人等角色。因此,体育教师要有责任使命紧迫感和危机感,时刻注重加强自身知识的更新,充分利用好网络、图书馆等资源充实自己,促进自身多元化智能结构的形成与发展。

(二)苦练教学基本功,保持和完善运动技能

教学能力是教师从事教学事业的立足之本,优秀的体育教师必须有优秀的教学基本功水平。教学示范是中小学体育教学最为显著和独特的教学手段之一,因此,良好的心态和健全的身体是中小学体育教师做好本职工作的先决条件。体育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一定要多途径、多举措、多渠道的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练就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和运动技能,使自己能够完全满足中小学学生个性需求和发展的需要,同时,能够胜任新时期下中小学体育教学改革的需要。

(三)加强科学研究能力,促进创新意识的培养

当前,世界各国之间竞技体育的竞争,其实是人才的竞争,是科技的竞争。创新是推动和驱使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体育领域也不例外,也需要不断的创新发展,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意识,这是新时期下教师应尽的义务和责任。科学学术研究是教师提高自身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平台,也是引领体育学科发展和交流研讨的重要手段,中小学体育教师要及时的发现现实教学中的各种问题,以及创新新的理论成果,共同促进中小学体育教学与训练的创新发展。

(作者单位:福建省漳平市实验小学)

参考文献:

[1]National Board for Professional Teaching Standards: Physical Education Standards[EB/OL].[1997-07-08].http: / /www.nbpts.org.

[2]盛昌繁.临沂市中学体育教师的素质现状及对策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0 ( 4): 528-531.

[3]刘志伟,周特跃.中学体育教师能素质与高师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研究[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04 ( 6) : 85-88.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9214 ( 2015) 09-0204-01

猜你喜欢
培养策略体育教师
浅议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策略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巧设任务,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体育教师如何上好室内课
体育教师要重视“听、说、读、写”
由“小学兼课体育教师”引发的思考
谈体育教师训练观念的转变
体育教师应重视自主发展
提高体育教师教学监控力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