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社区文化建设的对策分析

2015-08-12 01:39卢楚韵
亚太教育 2015年25期
关键词:高校学生载体队伍

文/卢楚韵

近年来,学生社区的概念得到越来越多高校重视,各高校不断加大学生社区的建设力度,为学生社区的文化构建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但是,在整个构建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学生社区硬件设施不完善;学生社区服务队伍工作成效仍需进一步提升;学生社区内成员对社区的文化认同度不高、归宿感不强;社区整体文化氛围不浓烈等。随着社会工作理念的引入及教育改革探索的深入,如何加强大学生社区文化建设成为了新时期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课题。而加强社区文化建设,则可以通过完善物质载体、健全管理载体、丰富活动载体和发挥宣传载体这四个方面来实现。

一、完善高校学生社区文化建设的物质载体

高校大学生社区文化建设中,物质设施及环境建设是最基础的一环,也是各项工作开展的前提条件与重要保障,只有不断完善大学生社区文化建设的物质载体,强化各项配套设施,才能最终达到环境育人的功用。各高校应加大经费的投入,结合自身实际与特点,因地制宜地建造社区活动区,为开展社区文化活动提供相应的场所及服务,也为学生学习、生活提供更加优越便利的环境条件,进一步提升学生对社区的归属感。

二、健全高校学生社区文化建设的管理载体

健全高校大学生社区文化建设的管理载体具体可以通过提升社区管理队伍水平、建立健全社区管理制度和强化学生自我管理能力三个方面来实现。

1.提升社区管理队伍水平

高校学生社区的管理服务人员是社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社区中学生的成长成才起着引导的作用。因此,要构建良好的社区文化,就应提升管理队伍水平:一是要提高社区服务管理人员的育人素质,培养专业化和职业化的学生社区服务管理队伍;二是要加强管理队伍的技能培训,增强服务意识与问题解决能力;三是要明确社区各岗位职责,建立科学的考核制度与奖惩机制,充分调动队伍的积极性。[1]

2.建立健全社区管理制度

一方面,要形成学生社区党工委委员、驻校社工以及社区自律分会工作制度,完善学生社区学生自律委员会组建制度、社区自律分会主任团选拔考核制度、社区工作专题培训制度及学生党员 (入党积极分子)志愿服务队运作机制,进一步加强学生事务中心建设,不断提升服务学生的满意度。另一方面,要根据各学生社区的实际情况,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如《大学生社区管理条例》、《文明宿舍评选办法》、《大学生社区文化活动管理办法》等,引导大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修养行为和生活卫生行为,从而为学生社区提供一个良好的、有序的学习生活环境。

3.强化学生自我管理能力

第一,将学生社团纳入社区文化建设体系。高校学生社团是学生社区中不可或缺的学生组织力量,其具有涉及面广 (跨院系、跨年级、跨班级),种类多样 (学术型、政治型、专业型、娱乐型、服务型一应俱全)等特点,能够学生的各类需求,丰富学生社区的精神生活,是大学生表现独立自主、获得沟通、张扬个性、锻炼能力、展示才华的平台。

第二,加强社区学生自我管理队伍的建设。大学生是社区文化建设的主体,由大学生组成的学生社区安全秩序管理队伍、学生社区宿舍管理队伍、学生社区生活服务队伍、学生社区志愿者服务队伍等自治组织,既调动了大学生的主体参与积极性,也达到了大学生自我服务、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的目的。[2]

第三,大力发展社区的党团组织。党团组织进学生社区,在实际工作中可以有效引导学生社区文化建设的方向。社区内党员及入党积极分子组建成志愿服务工作队,开展社区志愿服务活动,并将社区服务与党员培训、入党积极分子考察挂钩,提高党员及入党积极分子的群众服务意识,以更好发挥党员在宿舍区的影响力和辐射作用,鼓励党员以身作则、以点带面,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三、丰富高校学生社区文化建设的活动载体

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区文化活动,有利于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一方面,可在社区内开展志愿服务、学术科技、社会实践等类型活动,如“高雅艺术进校园社区”、“蓝天助残志愿服务”、趣味运动会等,鼓励大学生多与社会接触,拓宽视野的同时又能提高科学文化素养,学习礼仪的同时又能提升审美情趣及个人修养,让更多同学从活动中获益。另一方面,通过“星级宿舍”的评比活动,树立社区成员中的典型,提倡向榜样学习,引导大学生树立成才目标和奋斗方向。

四、发挥高校学生社区文化建设的宣传载体

发挥高校学生社区文化建设的宣传作用,关键在于建设社区网络系统,通过开设学生工作网络窗口、微博平台、微信公众号、网络公开课等形式,加强对学生的教育与管理,正面引导学生的思想价值观形成。同时借助网络宣传的优势,增进师生间的交流互动,促进各项学生工作的有效进行与各项信息的畅通发布,实现大德育体系的融合,把学而生社区网络办成学生的精神家园。同时,强化大学生的网络法律意识,以达到建设现代、文明、健康的网络文化的目的。

五、结语

高校学生社区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因此,必须不断学习先进理论,探索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理论指导实践,同时建立社区间及高校间的文化交流学习平台,定期总结经验,最终形成高校学生社区文化建设的良性循环,提升社区文化建设水平。

[1]张志军等.高校学生宿舍社区化建设的思考 [J].中国高教研究.1999.3

[2]侯辉等.高校学生社区德育工作机制研究 [J].煤炭高等教育.2004.

[3]宋庆国.大学生社区文化建设与素质培养 [J].同济教育研究.2001.4

[4]李世琼.学生社区思想政治教育探析 [D].重庆:西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5

猜你喜欢
高校学生载体队伍
创新举措强载体 为侨服务加速跑
坚持以活动为载体有效拓展港澳台海外统战工作
高校学生意外伤害事件应对与处理
TiO_2包覆Al_2O_3载体的制备及表征
关于高校学生工作的思考
创新德育教育载体
还剩多少人?
“五老”队伍大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