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官职变迁有学问

2015-08-13 14:14莫家泉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15年4期
关键词:张衡官职官场

莫家泉

一、课堂启发

师:同学们,《张衡传》这篇课文篇幅虽然不长,但是难度比较大,原因之一就是较多地使用了官职变迁方面的词语,这些词语概括了张衡一生的官场变化脉络,也表现了他的为人品质和情操。

师:在我国现代官场上,显示职务变化方面的词语十分简单,无非是任命、免职、调离、辞职等,但是在古代,这种词语非常丰富,仅就本文就达17个之多。这是因为古代官场职务的变化要比现在复杂得多,用词自然也就丰富很多。

师:刚才我们对全文内容进行了大概的梳理,对课文主要意思已经基本清楚。下面请同学们在文中找找看,本文哪17个词语表现了官职变迁情形,它们在文中各表示了什么意思,体现了张衡怎样的品质?

生:“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这句话中有两个官场变化用词,一是“举”,二是“辟”。“举”是举荐、推荐的意思,“辟”是征召、应征的意思。

生:注释中的“召”,就是文中下面“累召不应”中的“召”,也是古代官职专用词语,与下段“征”的意思相同,“征”也是官场职务用词,都表示征召的意思,所以征召是可以合用的。

师:你们说得很对,这个“举”意思是当时地方官向中央推荐品行端正的人去当官,此后张衡又面临着“连辟公府”,接着又多次征召他到三公府去任职,这对当时身份低微的张衡来说,无疑是天降福音。结果怎样呢,张衡去了吗?

生:“不行”,说明他没有去。

生:“不就”,说明他不去上任。

生:“不应”,说明他不予理睬。

师:这“三不”告诉我们,张衡与一般人就是不一样,他为什么不去呢?

生:因为他不想当官。

生:因为他“无骄尚之情”。

生:因为他性格“从容淡静”,不喜欢出头露面。

生:因为他觉得当官是一种俗事,而他的特点是“不好交接俗人”,情操高洁。

师:说得很好。这个“举”在现代还有古代那种举荐的意思吗?

生:有,如“举贤荐能”。

生:如“举头望明月”。

生:这句诗的“举”是“抬”的意思,表示抬头,与官职任命关系不大吧?

生:意思差不多呀,举荐你不就是抬举你嘛!

生:那么“举国上下”也是这个意思吗?

生:“举国上下”的“举”是全部的意思,即全国上下,与“举家迁徙”一样。

师:说得很对。这个“举”的意思已经十分清楚,那么“辟”和“召”在现代还保留着古代官场的意味吗?

生:“辟”在现代主要是“开辟”的意思,如打开、开垦、开拓等,已经没有了古代官场用词的痕迹了。

生:“辟”还有通假为“僻” “癖”的用法。

师:是啊,“辟”的通假字还有擗、避、譬、噼、甓,我们要注意这个字的通假现象。

生:“召”的古代官场意味,在现代也基本上消失了,与之组词可以有号召、召集、召唤等。

生:如“召之即来,挥之即去”,这个“召”应为“招”。

生:我认为,实际上现代的这个“召”字仍然含有古代官职变化意思,如召之即来,召来为我所用,为朝廷服务,为国家出力嘛。

师:是的,从“召”的本义生发来看,古代的这个意思仍然有所保留。“征”字与“召”字合用,组成“征召”。那么在现代,“征”字还有官场意味吗?

生:没有了。“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这句诗中“征”的意思现在基本照用,如南征北战、能征善战、旁征博引等。

生:“旁征博引”中的“征”当寻求讲,是有古代官场影子的,寻求、征求,就是在寻找人才、为我所用,如“求贤若渴”。

生:对,我同意你的看法,现在的“征兵”就具有这个意思,就是被应征入伍,为保卫祖国而离开父母、家乡,远征边疆,这也含有古代官职变化意味。

师:可见,就举、辟、征、召这四个词来看,除“辟”字之外,其他三个字的古代官职变化意味仍然保留到现在,实际上这是它们的延伸意义。

二、课堂展开

师:本文这种官职变迁词语还有哪些?

生:还有,如“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这句话中有三个,一是“征”,前面已经见到,二是“拜”,三是“迁”。这里的“拜”就是授予官职。

生:郎中是什么官职,不是俗称中的医生和卖药的人吗?

师: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汉代的郎中是皇帝左右亲近的官职,相当于幕僚参谋之类,属于给皇帝出谋划策的人,司马迁就曾经担任过郎中。

生:那为什么用“拜”呢?

生:“拜”应该是表示尊敬的一种礼节,如下拜、跪拜、拜年、焚香礼拜、顶礼膜拜、八拜之交等。

生:就是说这个“拜”也是官场用词,表示给予的意思,如登台拜将、拜将封侯,这个官场用词含有隆重和尊敬的意味。

师:这位同学说得很对,这个拜也可以组词为“拜托”“拜给”“擢拜”等,这个“擢”字也是一种官职用词,表示给予、提升选拔、举荐和授给的意思。如白居易《有木》诗云“有木名凌霄,擢秀非孤标”。

师:再看这个“迁”字,怎么理解?

生:迁升的意思,就是两次提升官职,升为“太史令”了。

生:太史令是多大的官?

师:太史令属于奉常领导,奉常是一种官名,为九卿之一,主要掌管宗庙礼仪,职位并不高,但却是实职。所以用“迁”,表示提升的意思。这说明张衡一开始进入朝廷是从小官做起的。司马迁及其父亲也都曾经担任过太史令。这个“迁”现在还有古代提升的意思吗?

生:有,如乔迁之喜、升迁等。

生:升迁这个词现在也还用呀,如升迁之路、连迁三级等。

生:迁还有移动、转换的意思,就是调动工作,如迁移、迁徙、见异思迁、时过境迁、迁怒等。

师:是的。应该说,迁的本义是移动,在官场上就是职务的变化,变化当然有三种情况,一是平调,二是升职,三是贬职。于是就出现了“左迁”与“右迁”的现象,你们知道这是怎么一回事吗?

生:古代右为尊,右为大,右迁就是升官,如王维的诗都选自《王右丞集》,说明王维当过右丞相,也就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宰相。

生:与此同理,左为次,左为小,左迁就是贬职,如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扬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这里的“左迁”就是王昌龄被贬为龙标尉,李白写诗安慰他。

生:《琵琶行》中也有“左迁”一词,如“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

师:说得很对,如果在“迁”字前面加上“左右”之类的词,说明官职变化趋向是明显的,但是仅仅用一个“迁”字,则一般表现为升职,如本文张衡“再迁为太史令”就是升官。

生:照此推之,本文后面的“后迁侍中”也是升职?

生:当然是升职,“侍中”是多大的官呀?

师:侍中为少府属下宫官群中直接供皇帝指派的散职,侍从皇帝左右,出入宫廷,职位高于侍郎和郎中,常代表皇帝与公卿辩论朝政。说明张衡的官职也在慢慢上升呀。

生:《出师表》中有“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的句子,据史载,郭攸之先任黄门侍郎,后迁侍中,说明侍中比侍郎的职位高。

师:这位同学对历史知识很熟悉呀,但三国时的侍中职位要比东汉时的权力大,正三品,是名副其实的朝廷大员了。

师:同学们,单独一个“迁”也有当贬职用的呢,你们看,“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这是《岳阳楼记》中的句子,这里的“迁客”就是指被贬的官员。可见,这个“迁”字已经有升职、平调和贬职等三种意思。究竟怎样判断其具体情况,就要根据人物的人生经历来确定。此后张衡的官职有没有新的变化了?

生:有,第三段又出现了几个官职变迁词语:转复、徙、去、还。

生:“转复”就是转而恢复官职,说明张衡其间曾经间断过此职,或被免,或自辞,或平调,不得而知。

生:“徙”实际上也是“迁”,不是有“迁徙”一词吗?如北方大批的动物迁徙到南方来过冬,徙就是调动,不徙就是没有调动,说明张衡当太史令时间较长,多年没有变动。

生:“去”就是辞去、离开,不当太史令了。这里可以看出,张衡对自己在这个位子上呆的时间太长了,也感到不满。

生:“还”就是还原的意思,胳膊拧不过大腿,不当太史令怎么行呢?没办法,只好又回到原来的位子上。可见张衡当太史令的时间又增加了。

师:你们说得很对,是的,张衡当太史令时间先后达14年之久,其间曾经遭到宦官的排挤,所以他在朝廷为官也并不称心如意,中间的“去”官肯定与此有关。可见,读文言文要善于从中触摸到人物的心迹和事情的原委,你们已经做到了这一点,这很好。

师:课文第三段文字很短,但是却涉及五个官职变化词语,对张衡来说,说明这个时期是他的过渡期;对本文来说,这里也是过渡段,因而一笔带过,只是简单交代有关情况而已。那么,本文还有关于官职变迁词语吗?

生:还有,“出为河间相”,这个“出”就是出任的意思,如《琵琶行》中有“予出官二年”的句子。

生:在古代,有“出仕入仕”的说法,这“出仕”就是出来做官。

师:是的,如楼钥在《送袁恭安赴江州节推》一诗中说:“处事条理亦为政,知君出仕当有声。”出仕是古代知识分子读书的主要目的,也是他们的最高追求。范进、孔乙己都是他们中的典型代表。

师:这个“出”字现在也仍然有古代的这种意思,如成语“进退出处”就概括了官场仕途升迁、降职、出仕和退隐等四种情况。进与退、出与处是两两相对的。还有成语“出人头地”,欧阳修对苏轼的才华很赏识,他曾对老友梅尧臣说:“读苏轼书,不觉汗出,快哉!老夫当避路,放他出一头地也。”这就是“出人头地”成语的来源。意思是说,自己应给这位有才华的青年让路,让他有出人头地的机会。这个成语现在仍然用为古代的意思。

生:是啊,《岳阳楼记》中有“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的句子,这里的“进”就是在朝廷做官,“退”就是隐居江湖,它们都是表示官职变化的词语。

师:是的,说明同学们对这种特质词语已经有所意识和记忆。但是这里的“进”一般是用于对较高职务的追加。庆历三年,范仲淹担任朝廷参政知事,相当于宰相,所以职位较高;“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这也是《岳阳楼记》中的句子,范仲淹写此文劝他,可是第二年他自己也被贬。这里的“谪守”也是官职变化词语,就是被贬职远调的意思。

生:我明白了,这里的“进”就是加官晋爵的意思,“退”是退隐江湖的意思。

生:“衡下车”中的“下车”注释为官吏初到任,也是官职变化词语。

生:这“下车”明明是一种交通术语,怎么会变成任职呢?

生:我能理解,因为到一个地方去任职必然要坐车去,而一旦下车了,就等于到职了。

生:可能是这个意思,古代以车子为官职到任的凭证,现在以文件任命为证,这很形象呢。

师:呀,你们这是望文生义呀,成语“下车伊始”中的“下车”就是官职初到任的意思,如《隋书·刘行本传》:“然臣下车之始,与其为约。此吏故违,请加徒一年。”它就是官职专用术语,你们的解释则没有依据呀。

生:古代的“下车”也有现在下车的意思,如《陈太丘与友期》中写道:“友人惭,下车引之”,这里的 “下车”就是走下车子,与我们现在的用法是完全一致的。

生:结尾一段的“视事”注释为“官员到职工作”,这也是官职变化词语,它表示张衡在河间相的职位上坐了三年时间。他已经担任了丞相,官职比较大了。

师:但是这个“相”并非整个汉朝的宰相,河间是当时的一个郡,他是去当河间王手下的相,相当于一个郡的第二把手。

生:这里的“视事”相当于审视、察看、考察的意思,实际上是在这里当官任职的说法,就是在这里管事的。

生:是的,不然他怎么会能够“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上下肃然,称为政理”呢?怎么会有那么大的权力呢?

师:“视事”就是管事的,这里的“视”有主管、管理的意思,如刘禹锡在《罢郡归洛途次山阳,留辞郭中丞使君》诗中说:“视事画屏中,自称三癖翁”,“视事”就是说主导自己画屏之事。

生:“乞骸骨”也是一种官职用词,课文解释为“封建社会,大臣年老了请求辞职叫做乞骸骨”,就是请求辞还自己的身体,回家养老。“乞”是请求的意思,“骸骨”是指自己的身体。

生:古代当官也有退休制度呀?

师:古代当官退休有大致的规定,明清前要达70岁,明清后要达60岁,张衡逝世时是62岁,按说还不到退休年龄,他为什么要早早退休呢?请思考。

师:古代提前退休有三种情况,一是“告老还乡”回避权力斗争,二是无心于官场“告老还乡”,三是客观条件如体弱多病等。那么张衡属于哪种情况呢?

生:我认为他三种情况都有,他是一个“从容淡静”的人,对官场早有厌倦之感。不如早点离开朝廷,离开纷争,离开这是非之地。

生:永和初年是公元136年,视事三年就到了139年,即他62岁,说明他身体不怎么好,不如早点回家养老,他退休当年就离世了。

生:他向来不与俗人“交接”,在朝为官为俗多年,还是早点离开官场吧。

师:是的,你们说得都对。他逝世前官职做到“尚书”,这里的“征拜”也是官职变化词语,它们与前面已经出现过的“征拜”意思相同。

生:尚书是多大的官呢?

师:尚书最初是掌管文书奏章的官员。西汉时官职较低,到东汉张衡时代,尚书已经成为协助皇帝处理政务的官员,可见,当时朝廷对张衡是比较重用的。隋代始设六部,唐代确定六部为吏、户、礼、兵、刑、工,各部以尚书、侍郎为正副长官。大书法家颜真卿曾任吏部尚书,诗人白居易曾任刑部尚书,史可法曾任兵部尚书。

三、课堂总结

师:到了这里,本文涉及的关于官职变迁词语已经全部梳理完成,包括重复运用的总共达17个之多。如把这些词语放到一起,就是张衡为官一生的简历,请同学们把课文中含有这些官职变迁词语的句子连到一起,就可以构成一篇极为精短的人物传记。

生(读):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自去史职,五载复还。后迁侍中,帝引在帷幄,讽议左右。永和初,出为河间相。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

师:很好,是的,如果我们给张衡重新写一个小传,根据这篇短文就够了,这里总共122个字,其中有17个字属于官职变迁词语,它们合在一起,概括了张衡为官一生的经历,也是古代官职变迁现象的一个缩影。那么,除了本文这17个官职变迁词语之外,与这17个不同的官职变迁词语还有一些,你们还记得吗?

生:《鸿门宴》中的“未有封侯之赏”的“封”,表示君主授予官职。

生:《五人墓碑记》中的“赠谥美显,荣于身后”的“赠”,也是君主授予。

生:《出师表》中“陟罚臧否,不宜异同”的“陟”,是上升、提升的意思。

生:《屈原列传》中“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的“放”,表示“流放”。

师:好的,我们再来考虑一个问题,《张衡传》全文700多字,实际上体现标题“传”的主要就这122个字,作者为什么将张衡官职的变化写得这样简略呢?

生:因为张衡在当官方面并没有什么超出常人的建树,对国家、民族、社会建设功绩也没有什么显著的成就。

生:因为本文的重点是表现张衡发明地动仪的经过,第四段记叙了这个过程,就达200多字,写得很翔实。

生:因为张衡首先是一个科学家,而后才是朝廷命官,既然是科学家,当然要以他在科学上的贡献为重点,这是为了突出重点的需要。

生:因为张衡的历史地位主要是他在科学上的贡献,官场上职务的变迁都是次要的,他也不会把官职的升降放在心上,因为他的志趣都在他专注的科学研究上。

生:张衡在科学事业上的贡献还有很多,不仅是地动仪,还有浑天仪,侯风仪,土圭(日影器)等,所以他是一位了不起的科学家。

师:是啊,本文这样安排详略是很有道理的,为人物作传,抓住其主要贡献是第一要务,至于人物的其他方面,都可以略写或者不写,像本文这样处理就符合传记要求,所以本文又是传记的典范作品。

师:同学们,我们今天学习了《张衡传》,了解和掌握了很多关于古代官职变迁方面的词语及其用法,这对我们阅读古代作品是很有帮助的。

师:张衡作为我国东汉时期伟大的科学家,为我国天文学、机械技术、地震学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数学、地理、绘画、艺术和文学等方面,张衡也表现出了非凡的才能和广博的学识,所以郭沫若评价张衡是一个“全面发展”的人。我们要学习张衡这种为了科学事业锲而不舍的可贵精神,在全面发展的道路上不断奋进。(下课)

猜你喜欢
张衡官职官场
张衡传(节选)
张衡数星星
张衡的“浑天说”和漏水转浑天仪
西夏佛经所见官职名人名述考
2014年5月27日—2014年6月24日
2014年4月22日—2014年5月22日
官场动态
古代官职升降称谓浅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