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当代独生子女教育

2015-08-15 00:51牛晓辉
中国校外教育 2015年19期
关键词:独生子女青少年家长

◆牛晓辉

(吉林省四平市第六中学校)

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据调查,目前在校的学生当中,有近90%都是独生子女,这就意味着学校教育绝大部分都是在对独生子女进行教育,我国民族素质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中也取决于独生子女的素质提高。因此,当代独生子女的教育在今天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独生子女的家庭教育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生活环境,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刚生下来是不知道任何行为规则的,后来知道哪些事可行,哪些不可行,应该怎么做,全靠成人的灌输与指点。有的家长认为“树大自然直”,孩子长大自然晓得好歹的,这种观点是站不住脚的。并不是所有的树长大都自然直,只有在适当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树,并给予必要的修整,才会成材。因此,家庭教育直接影响或引导着独生子女的身心发展和健康成长。

由于独生子女在家庭中的唯一性,使得许多的家长对孩子过分溺爱,对孩子过分娇惯、过分期待,一味地对孩子进行细心的呵护、精心的照顾,往往忽略了孩子的需求,缺乏对孩子的了解。其实,孩子是一本无字的书,了解了孩子的需求,才能有的放矢,对孩子进行科学的教育。

笔者认为,当代独生子女有如下几种需求:

第一,孩子需要朋友。由于独生子女身边基本没有同龄伙伴,他们的求友欲望比任何一代孩子都强烈。孩子与同龄伙伴的友谊与交往是儿童心理发展的需要,也是培养其能力的重要途径。在同伴面前,孩子无话不谈,敞开自己的心扉。他们在玩耍和游戏中互相模仿,互相鼓励,他们有烦恼互相倾诉,有快乐共同分享,有痛苦共同分担,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互相沟通、合作和竞争。在儿童群体中,独生子女才会明白,一个蛮横无礼、不讲信用的人,就没有人跟他玩。大家一道玩游戏,必须遵守共同的行为规则,否则谁也玩不成。来自伙伴的影响,可以克服独生子女的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防止养成任性娇气的坏毛病,从而促进孩子社会性的发展。反之,家长采用隔离方法,会引起孩子心理上的反抗,性格上的孤僻、胆小、忧郁,不合群,造成人际关系很差。

第二,孩子渴求平等。家长的教育态度不能随着自己情绪的好坏而变化。要防治在劳累、身体不适、夫妻反目、工作失意等特殊情况下,在孩子身上宣泄自己的不良情绪,要学会控制、转移自己的不良情绪,做到正人先正己,以身作则,为子女做楷模。与孩子站在同一高度,我们还会发现另一个新的世界——孩子天真无邪、单纯可爱。

第三,孩子渴求倾听、尊重。对孩子严要求,但不能过度,应当遵循科学的宏观指导,顺其自然,促其发展。不能强迫孩子就范,按自己的所谓理想模式去塑孩子尚未定型的心灵。“严爱结合”,即让孩子从父母的身上得到温暖,得到爱的体验。感到父母既是自己学习的榜样,又是知心朋友,有什么心里话愿意和父母讲,因为父母能帮自己解困,但不能父母事事包办代替孩子去做。与其做一个高明的读者,不如做一个高明的听者。

第四,孩子渴求赏识。没有赏识就没有教育。一句赞美、鼓励、友善的话在家庭教育中起着催化剂的作用。当孩子第一次独立完成了作业,第一次帮妈妈打洗脚水,随口说出了一句成语,用心画了一幅儿童画,作为家长,要及时赞美、鼓励和表扬,千万不能漠不关心,视而不见。要知道,你的一句温暖的话,很可能会改变和成就一个人的一生。

第五,孩子渴求保护。家庭是孩子避风的港湾,孩子需要家长的呵护。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每一位做家长要对孩子进行保护而不要伤害,当孩子做错事,家长不要一味地谩骂、责怪甚至体罚,而应该帮助孩子认识错误并改正错误,这样才能使孩子健康成长,快乐成长。

二、独生子女的学校教育

学校是青少年的教育基地。“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学校教育为独生子女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培养了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良好的行为习惯。独生子女的行为习惯一般由其所处的生长环境所决定。由于家长的溺爱和娇惯,许多独生子女养成了不爱惜东西、自理能力差、不合群等习惯,而我们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四有”人才。所以学校教育必须采取合适的方法,有意识地组织学生多开展一些集体活动,让他们加强劳动锻炼,培养学生的劳动能力和劳动意识。付出总有收获,只有很好地接受劳动教育,才能更好地珍惜劳动成果。同时,由于开展集体活动,就使学生有了协作、互助的条件,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爱心,培养他们与人相处、承受困难和挫折的能力。培养集体主义情感,既在集体中竞争上进,又在同学中团结互助,使其成为具有集体主义精神的合格人才。

三、独生子女的社会教育

社会是人的生存空间,人的一生除必须接受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外,还必须接受社会教育,社会教育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青少年总要接触社会,而且社会的飞速发展也锻炼和刺激了青少年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由于社会的空间比较广泛,使青少年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和认识新生事物,从这些新生事物中挖掘潜力、发挥潜能。实际上,社会教育也恰恰是及时发现和培养了各领域的专门人才,满足社会的需要。

由于独生子女的特殊性决定他们在家里没有兄弟姐妹、在学校缺少朋友,他们只能通过社会教育从各种信息媒介来进行活动,这就要求社会教育把好关,多给学生提供健康、积极向上的精神食粮,多开展校外教育,如少年宫、少年之家等活动,及时传递最新信息,开阔新的视野,培养优秀的品质,使他们能够健康成长,并成为未来社会的栋梁之材。

四、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密切配合

当前,教育面临着“三独”困惑,即独生子女学生、独生子女家长、独生子女教师,“三独教育”给学校、家长和社会带来了很大压力,因为学生、家长、教师都是独生子女,在教育工作中,他们容易各自为政,自以为是,很难协调关系,做到和谐统一,共同育人。这也是摆在我们面前一项重大的研究课题,需要进一步调查论证,并提出切实的解决办法。独生子女是生活在家庭、学校和社会三者之中,对于独生子女的教育,三者必须在教育方向上保持一致,培养当代高素质的人才,三者缺一不可,家庭教育是基础、学校教育是根本、社会教育则是必要的补充。

总之,独生子女教育是关系整个民族素质提高的大事,只有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抓好学校教育的方法,把握社会教育的渠道,三者紧密配合,才能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

猜你喜欢
独生子女青少年家长
青少年发明家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我心中的好家长
独生子女可以直接继承房产吗?
政协委员提议独生子女带薪休假照顾父母
家长请吃药Ⅱ
近8成家长不认同只要学习好就行 健康最重重
激励青少年放飞心中梦
让雷锋精神点亮青少年的成长之路
他为青少年开展普法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