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从班主任管理转向学生自主管理

2015-08-15 00:51张兴颂
中国校外教育 2015年19期
关键词:管理制度成员班级

◆张兴颂 王 珊

(山东省昌邑市第一中学;山东省昌邑市实验中学)

在素质化教育正由口号转为切实行动的今天,有效培养学生的自主精神和自我管理能力,是教育改革亟需解决的问题。因此,无论是对教育管理者还是一线教师来说,探讨班级管理模式都具有十分积极的现实意义。

一、班主任管理模式的困境

(一)工作强度大,定位不明确

我国的班主任往往都身兼多职。他们既要负责组织和联系各任课教师,还要安排课外活动;他们既要关心和照顾好学生的学校生活,部分班主任还承担着教学任务。因此,每天工作时常超过8 小时,对于很多班主任来说是普遍现象。

目前,由于教育部或学术界都尚未对班主任职责给予清晰的界定,导致班主任岗位定位不明晰。如果作为学校行政人员来说,班主任不应该承担教学责任,如果作为专业的辅导人员来说,则不应该承担行政类事务。

(二)落后的管理方式不能适应新时期学生发展的要求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社会文化也在进步中不断调整,以适应经济发展的水平,教育领域也应审时度势,顺应社会发展需求。就班级管理来说,目前其落后的管理方式已经不能适应新时期学生发展的要求。

传统的班主任高高在上,“我说你听”的班级管理方式仍然在我国很多学校中运用。这种“一手包办”式的班级管理方式,不仅抑制学生个性发展,而且易导致班主任与学生、班干部与一般学生间出现罅隙。那些仍沿用该种管理方式的教育工作者,他们是因为没有真正领会素质教育的本质,才由此继续坚持与当前学生发展趋势不相符的落后管理方式。

(三)班主任管理效果差强人意

因为是“指挥”式管理模式,班主任管理模式难以激发学生内在参与的积极性。较为普遍的现象是,班主任将自己的要求告知给学生后,除班干部外,一般学生常常会敷衍了事,学生参与班级事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都比较低,班级管理的实际效果差强人意。

二、班级管理从班主任管理转向学生自主管理的原因

(一)班级管理的“转向”体现了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尊重

学生在班级中居于主体地位的定位,是清晰而明确的。但就现实的班级管理情况而言,很多班主任常常又会无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状况,是因为在那些班主任的头脑中固有着这样的旧认识:学生的主要任务就是学习,而班级管理,学生只需要听老师的指挥就可以了。这一认识直接导致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的个人意识“凌驾”于学生意识之上,学生的主体地位严重缺失。班级管理向学生自主管理的转向,有助于激发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充分表达自己对班级管理的见解,而只有切实保障和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全面有效地推进素质教育的开展。

(二)班级管理的“转向”有利于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受传统教育方式的影响,以教师为中心,灌输—接受式的教学模式一直在我国学校教学中占据主导。这种教学模式,虽然在知识传授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但是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学生个体的独立性被摒弃,学生的主动性受到束缚,创造力得不到释放。班级管理从班主任管理向学生自主管理的转向,可以为学生创造一个较为宽松的教育氛围,为学生的“思想”松绑,有助于培养学生健全人格。

(三)班级管理的“转向”有利于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

受先天和后天等因素影响,每个人都具有区别于他人的独特个性。就学生而言,校园生活是一种集体生活,每个学生既作为独立的个体存在,又作为班级这个群体的组成部分而存在。由于班级人数众多,班主任不能完全了解或深入掌握每个学生的个性情况,这就使得学生的个性无法得到充分发展和发挥,而学生自主管理模式的施行,可以让学生在班级中充分展现自己个性,班主任也可以据此采用不同的方式来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实现“因材施教”。

三、学生自主管理措施与策略

(一)制定学生自主管理目标

制定合理的自主管理目标,对于提高自主管理的效率,以及学生“自律”精神和协作意识的培养,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自主管理目标要体现每位成员的心声与愿景,因而需经班级全体学生集体协商和认同,方能制定。同时,可以以时间为单位,将自主管理目标分为长期目标与短期目标,循序渐进地推进。在达成目标的过程中,若出现问题,要及时加以调整。只有这样才能获得学生的完全认可,从而激励他们去努力实现。

(二)建立并健全学生自主管理制度

完善的班级管理制度是学生进行班级自主管理的基础。只有建立起完善的班级管理制度,才能让学生在管理时“有法可依”。而班级管理制度的制定,不应是班主任或少数人的才智体现,而应是班级所有同学共同参与、共同商议下的集体智慧结晶。例如,像《日常行为规范》这类与学生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制度,因为是由学生通过集体协商或集体表决产生,所以其内容能够符合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反映出他们的心声,自然也就更为“合理”。因而,这些从制定到实施都以学生为主体的班级管理制度,能够有效地保证学生自主管理模式的顺利运行。当然,有了健全的学生自主管理制度之后,完善的监督机制也是必不可少的。

(三)明确“责、权、利”,健全学生自主管理机制

首先,要通过民主评议、竞争上岗等方式,组建班干部队伍,为学生实施自主管理构建人才基础。其次,要鼓励和组织“全员参与”,并通过组建小组来细化管理职能,明确每位成员的工作职能。最后,作为班级自主管理的主体,无论是班干部,还是小组成员,因分工差异,每人承担着不同工作内容。但无论分工如何,每位成员都需要面对“责”“权”“利”三方考验。具体来讲,每位成员不仅要履行其被赋予的“职”与“责”,还享有相应的“权”。以负责班级卫生管理的小组为例,其小组成员的主要职责是:监督值日生的日常清洁工作、维护班级卫生、组织集体卫生清洁活动,对不负责的值日生或破坏环境的同学进行批评、处罚,主持卫生评比活动等。对于工作认真、成绩突出的成员在评选优秀等荣誉时,班级将给予优先推荐;而对于不负责任的成员则及时罢免。明确每位成员及其岗位的职、责、权,实现“权责明确、赏罚明晰”会极大调动成员的积极性,提高自主管理的效率。

四、结语

班级管理是一门看似简单实则深奥的管理艺术。班级管理的成功与否虽然与班主任老师的辛勤工作密不可分,但究其本质来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进行班级的自我管理才是班级管理能够成功的关键所在。从班主任管理向学生自我管理的转变既体现了我国全面开展素质教育的要求,也与新时期学生个性化的发展趋势相吻合。

[1]赵蓉.浅谈如何培养学生自主管理能力[J].广西农业机械化,2006,(02):37-38.

[2]陆林.浅谈如何建设学生自主管理型班级[J].科学大众,2009,(06):28.

猜你喜欢
管理制度成员班级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探讨企业内控管理制度的建立与完善
班级“四小怪”
班级英雄
如何构建和谐班级
食品安全公共管理制度的缺失与完善评析
涉军中小企业管理制度创新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