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语文分层次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2015-08-15 00:51
中国校外教育 2015年19期
关键词:驱动教学法语文

田 妤

(鞍山技师学院)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它将以往以传授知识为主的传统教学理念,转变为以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为主的多维互动式的教学理念,使学生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分层次教学是根据不同学生的接受能力与学习要求,通过不同的课堂教学,创设相应的问题情境,实施相应的教学目标,使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与发展的教学方法。以达到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最佳学习效果的目的。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将这两种教学效果显著地教学法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根据自身的实际来完成教学任务,因材施教,符合了苏联教育学家赞可夫提出“使包括后进生在内的全体学生都得到一般发展”的原则。

一、设计任务

首先要选择与当前学习主题密切相关的真实性事件或问题(任务)作为学习的中心内容,让学生面临一个需要立即去解决的现实问题。通过问题的解决来建构知识,正是探索性学习的主要特征。设计任务这一环节很重要,这时就应该分出层次来。根据课堂的三维教学目标设计若干分层次的教学小任务。以《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为例,课文主题是通过林冲的忍辱负重、委曲求全走向奋起反抗、手刃敌仇最终被逼上梁山的故事,让同学们懂得封建社会“官逼民反”的社会现实。本课高层次的任务首先是让学生掌握《水浒传》的故事情节,并在此基础上认识封建社会“官逼民反”的社会现实;其次是通过情节的发展理解林冲性格的转变过程;中层次的任务一是了解环境描写的特点与作用,赏析小说中关于风雪的描写;二是引导学生鉴赏小说高潮——血溅山神庙;而低层次任务的教学目标第一是先让学生通读全文,解决疑难字词,特别是对当时的宋元口语的理解和掌握;第二,理解和掌握情节,复述文章故事;第三,谈谈自己眼中的林冲,即分析林冲的性格特点。这样学生就能够根据自身水平的不同来选择不同的任务,不至于因为任务高于自身的水平而无法完成失去完成任务的兴趣。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指出:“许多学生在学习中未能取得优异成绩,主要问题不是学生智能能力欠缺,而是由于未得到适当的教学条件和合理的帮助造成的。”我们中职学校的学生水平参差不齐,非常适合实施分层次教学法,配合以任务驱动教学法,教学效果显著。

二、分层次选择任务完成

从学生的角度说,任务驱动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它大大提高了学习的效率和兴趣,能够培养学生独立探索、勇于开拓进取的自学能力。一个"任务"完成了,学生就会获得满足感、成就感,从而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望,逐步形成一个感知心智活动的良性循环。从教师的角度说,任务驱动是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方法,将以往以传授知识为主的传统教学理念,转变为以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为主的多维互动式的教学理念,使学生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每一位学生都能根据自己对当前任务的理解,运用共有的知识和自己特有的经验提出方案、解决问题,为每一位学生的思考、探索、发现和创新提供了开放的空间。由于教师在课前设计任务的时候就已经分好了层次,基本上各个水平的学生都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任务,在规定的时间内每一个学生完成任务的多少不限,这样就能够极大地调动学生完成任务的积极性。以《林黛玉进贾府》为例,我设计了八个任务,第一,了解《红楼梦》及曹雪芹的相关知识;第二,复述故事情节;第三,找出林黛玉所走的四条路线;第四,通过黛玉的言行分析其性格;第五,比较分析王熙凤、贾宝玉的出场,分析人物的语言、行动和心理反映的人物性格;第六,思考《西江月》是如何歌颂宝玉的叛逆性格的;第七,比较阅读《刘姥姥一进荣国府》,说说同样是第一次到贾府,林黛玉和刘姥姥眼中贾府的人物、器物有何不同?作者为什么这样写?第八,试写宝钗的出场。这八个任务中前三个任务属于低层次的任务,是本课“初步了解《红楼梦》的主要内容和它的思想性、艺术性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激发学生阅读中国古典名著的兴趣”教学目标的体现,只要认真阅读课文,这个任务百分之百的学生都能完成;第四到第六个任务属于中层次的任务,是“理解小说主要人物林黛玉、贾宝玉和王熙凤的形象特点,分析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和心理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学习作者用肖像反映人物特征的写作技巧”教学目标的体现,这个任务适用于百分之五十到百分之八十的学生;第七和第八个任务是拔高任务,需要学生在深入了解人物性格、熟练掌握作者写法的的基础上进行比较阅读和写作,有一些难度,这两个任务只有百分之五到百分之十的同学选择。任务分层次之后,同学们都能找到自己能够完成的任务,都能实现自己完成任务的满足感,使教学目标得以顺利实施。

三、交流提高

学生完成一项任务后,一定要及时交流、讨论并点评,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出反馈和评价。这是知识形成和提高的重要阶段,同时也能极大地促进培养学生的成就感。让学生自主学习、协作学习,不是由教师直接告诉学生应当如何去解决面临的问题,而是由教师向学生提供解决该问题的有关线索,强调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倡导学生之间的讨论和交流,通过不同观点的交锋,补充、修正和加深每个学生对当前问题的解决方案。在交流的过程中,完成较低层次任务的学生既能满足自己完成任务的兴趣,又能看到自己和同学的差距,激发他们向上的精神气;而选择层次较难任务的同学,既能锻炼自己的能力,又能集思广益,可谓一举两得。

四、效果评价

对学习效果的评价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方面是对学生是否完成当前问题的解决方案的过程和结果的评价,另一方面是对学生自主学习及协作学习能力的评价。在这个环节教师要对学生完成任务情况加以评价,对于较难的问题教师尽量采取点拨法。点拨法中的“点”,就是点要害,抓重点;所谓“拨”,就是拨疑难,排障碍。较低层次的任务常用的方法是诵读法,诵读法虽是传统教学方法,但它仍然有着鲜活的生命力。学生们通过诵读,可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和赏析。

当然,所有的教学方法都会存在弊端,任务驱动教学法下的分层次教学时要掌握好分寸,要注意学生不同的心理效应。对现代学生,明显的有意分层次容易使尖子生故步自封,后

进生自暴自弃,两者都失去了进取心。因而,分层次要充分考虑心理暗示效应,如何进行要看学生心理承受能力。要在实践中不断地完善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语文分层次教学实践中的应用,使之更好地为我们的语文教学服务。

[1]孙颖全,李占宣.任务驱动教学法中任务设计的研究[J].绥化学院学报.

[2]于爱华.中职语文分层教学模式浅探[J].教研前沿,2013.

[3]郭绍青.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内涵[J].中国电化教育2006.

[4]张喜萍.高中语文分层次教学之我见[J].语文教育,2013,(2).

猜你喜欢
驱动教学法语文
基于模糊PI控制的驱动防滑仿真系统分析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屈宏斌:未来五年,双轮驱动,砥砺前行
批注式阅读教学法探究
实施“六步教学法”构建高中政治高效课堂
轨旁ATC系统门控柜接收/驱动板改造
在808DA上使用WIFI进行驱动数据同步
高中数学实践教学法的创新策略探讨
“假弱”教学法你用了吗?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