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2015-08-15 00:51
中国校外教育 2015年19期
关键词:创设情境思维

杜 野

(吉林省大安市慧阳小学)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在课程改革不断深入和发展的新环境下,创设数学教学情境已成为教学活动中的普遍共识,如何创设数学教学的有效情境,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们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度,改变着师生教和学的行为,本着这样的思考探索,笔者例谈几点实践心得。

一、理念分析

所谓的“情境教学”是从情境教学理念衍生出来,以此优化教学过程,通过教师积极地创设激励、启发性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建立民主、积极的师生关系,为学生的主动学习营造一个和谐、愉快、协作的氛围环境。

小学高年级数学的教学处在学生对数的概念和计算问题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从具体的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成长和过度阶段,数学思维的发展日臻成熟。因此,高年级数学教学情境的创设应该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思考冲动,要注重数学问题的提出和解决。

二、教学情境创设的原则

1.教学情境的创设要遵循趣味性原则

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的行为和习惯的养成,受兴趣影响很大,在学习过程中,最好的刺激就是对所学信息和材料的兴趣,因此,创设情境要充分关注学生兴趣,尊重他们的兴趣发展和愿望。

2.教学情境的创设要遵循激励性原则

创设教学情境并不只是为了追求教学上直观的热热闹闹、激发学生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更应该激活学生的思维,通过一个又一个充满挑战、蕴含情趣理趣、富有刺激的情境的呈现,与实际教学内容有效衔接,实现教学的目的。

3.教学情境的创设要遵循开放性原则

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时,应尽可能设计科学的、有梯度的、有层次的情境组合,考虑好衔接和过渡、开放和整合,从而提高教学情境的整体效度,利用学生的探求欲望,开展自学互学,吸引学生的思维指向,让学生获得满足感和成功感,最大程度上使思维探究过程开放、问题解决过程开放、交流评价过程开放。

三、例谈有效情境的创设及其作用

1.问题情境。“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问题是数学教学的心脏”。数学学习的过程是一个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有了问题,学生的学习活动才有动力,学生的思维才能被调动。因此,我们在数学教学中,要积极创设生动、有趣、贴近生活的问题情境,在问题提出和解决的过程,体验数学的情趣与魅力,并通过这样的问题情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积极的、快乐的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来,主动的获取知识、发展思维,更加喜欢数学。如在教授《负数》这一章节内容的时候,我向学生提出在自己的座位上,哪些同学可以设定为正数位置?哪些同学可以设定负数位置?这时,同学当中尤其在边角的同学,根据朝向来解释正数和负数的位置关系,进而探究出负数的基本特征,自然而然得出数轴、原点和大小关系比较的规律。总之,富有挑战性、趣味性的问题情境更能激发学生的思维热情,问题是思维的出发点,有了问题才会产生思考,对学生来说提出一些他们感兴趣的问题容易把学生的思维集中到探索过程上来,从中尝到思考的乐趣,逐步爱上数学,学好数学,会学数学。

2.生活情境。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把学习情境生活化,可以让学生从直观的生活背景中,亲身体验情境中的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更能激趣和质疑。如在教学六年级“圆锥”这一内容时,我设计制作和寻找图形小组的活动情境,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校园、家中找实物、画实物、做模型,从而印证和发现图形特征规律,更为主要的是引导学生发现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建立起空间立体思维概念。由于现实生活与数学学习之间、具体问题和抽象概念之间的联系,教学情境的创设起到沟通作用;从另一方面讲,我们学数学的目的是为了让数学服务于我们的生活,生活中的问题是现实的、丰富的,因此,合理有效地创设生活化情境,可以使数学教学更接近现实,使学生身临其境,轻松地接受新知识。

3.活动情境。数学的知识、思想和方法,必须由学生在现实的数学实践活动中理解和掌握,因此,教学中,把学习情境活动化,就是让学生投身到活动中去,使学生在动口、动手的实践过程中,学习知识、增长智慧、提高能力,有利于促进学生从具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度,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的精神和品质。如在教学《数学广角》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中,我组织学生开展随机活动,按照学习组别,分别演示抽屉原理在生活中的具体情境,每个小组都分别演绎抽屉原理的问题情境,并分别扮演和讲解,这样的活动,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把知识迁移到生活中,体现活动的价值和功效。

4.应用情境。学以致用是我们学习数学的根本任务,在应用中,培养学生综合的数学思维和数学能力,从阅读到分析、从提出到运算、从整理到应用,这些都是很好地巩固夯实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有效方法。如在学习《统计》一章时,我把训练贯穿在每一个教学环节之中。首先,要关注数图联系训练,准确把握数量关系的同时,能借助直观图形,理解题意;其次,注重基本计算技能的训练,演算、估算、验算等应用情境,把准确性作为评价标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最后,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通过讲和练的结合,借助学生自主的演示平台,实现互为促进和互相督促,一帮学,学帮一,达到和谐发展共同进步的目的。

5.其他情境。

两难情境:争议的问题往往能够刺激学生的好胜欲望,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创设两难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创新意识,在形成认知冲突的同时,实现普遍共识。

悬念情境:按照人的认知规律,易对悬而未觉的问题产生兴趣,因此,在教学情境中设置悬念,来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探究。

故事情境:爱听故事是儿童的天性,故事营造的生动情境,可以最大程度上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有趣、好玩、新奇的心理环境下,学生更愿意接近数学。

游戏情境:小学生喜欢做游戏,教师可以让学生带着好奇心在游戏中认识事物,学习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在游戏中经历一个个成功、喜悦的心理满足感,明白学习数学是一件多么有趣的事情。

总之,教学情境的创设是贯穿于小学数学整个教学过程的,不同的教学内容需要老师智慧地创设不同的情境来引导和激发,从而促进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发展心理品质,其方法与策略也是多元开放的。有效的情境能引发学生产生各种各样的疑问,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感觉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

猜你喜欢
创设情境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借助具体情境学习位置与方向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