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公共艺术教育优化实施策略研究

2015-08-15 00:51杨雪男
中国校外教育 2015年19期
关键词:艺术教育教师

杨雪男

(西京学院公共艺术教育中心)

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对于大学生具有重要意义。国家在政策层面高度重视,以法规的形式为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健康发展提供了保障,但在各高校的实际实施过程中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导致实施效果不佳。如何让公共艺术教育深入开展下去,是值得高校艺术教育工作者研究与思考的问题。笔者从多年的艺术教育实践出发,从实践层面对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优化实施进行了研究。

一、建立高校公共艺术课程平台

高校不应将高校公共艺术教育挂在嘴边,应落实到行动中,在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要明确学生应具备艺术知识和艺术实践能力的要求,在教学计划中开设多门供不同层次学生选择的艺术选修课程,甚至在部分专业作为必修课程开设,设立公共艺术教育学分,要求学生进行必要的公共艺术课程学习。

同时,在课程设置上也应充分考虑学生的不同需求,一方面要开设艺术理论和艺术赏析的课程,用以丰富学生的艺术理论基础知识。这个层面的教学应以大量的案例和生动的艺术作品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切不可枯燥讲解理论知识。另一方面,要在艺术实践方面成立类似兴趣班的小组,让部分在艺术天赋或兴趣方面有较大可塑性的学生获得更进一步学习和施展自己艺术才能的机会。根据艺术教育的特性,这个方面教学的实施应是较小范围的,难以普及到每一位学生。因此,两方面的结合解决的是高校艺术教育共性和个性的问题。

二、以学生艺术社团活动为载体,实施公共艺术教育

学生艺术社团有两种形式:一是由有共同艺术理想和艺术兴趣的学生自发组建的,二是由学校层面为了丰富校园文化出面组织的艺术社团。不管哪种形式的社团,都是对公共艺术教育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不仅是有基础的学生相互切磋技艺的平台,也是其他无基础但感兴趣的学生学习艺术技能的好场所。实践证明,艺术社团是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重要阵地,高校要在政策层面对艺术社团给予支持,如指导教师的委派、经费的报销、场地的提供等。

三、开展艺术类的具体活动,为公共艺术教育的成果提供展示平台

学校的教学管理部门以及艺术教育机构应把握全校艺术教育活动的定位,可以每年定期举行大型艺术主题活动,如以重大节日(如国庆、元旦等)为时间节点,也可以某个艺术门类为主题举行一年一度的展演活动,如校园艺术节、校园歌手大赛、书画摄影艺术展览等。同时,要建立完善的激励与奖励机制。这样,公共艺术教育的成果可以得到充分展示,学生也有了发挥自己才能的平台,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四、充分利用所在城市的公共艺术平台进行公共艺术教育

现代城市都十分重视公共艺术平台的建立,如各地建有的博物馆、图书馆、歌舞剧院、电影院等,这些资源都可以成为公共艺术教育的平台。教师经常组织大学生到这些场所参观或进行艺术实践,通过耳濡目染,亲身接触大量鲜活的艺术形象,在感性和实践层面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

以博物馆为例,它是培养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的重要场所。许多博物馆内都藏有大量从古至今各个时期造型艺术的代表,如精美的工艺美术品、绘画作品等,展现着不同时期的艺术之美,人们在欣赏这些作品的同时也获得了艺术知识与启迪。没有博物馆参与的公共艺术教育是一种不完备的、有缺陷的艺术教育,更是一种资源的浪费。通过参观博物馆,学生结合原有的知识,对艺术作品的理解就更丰富、更完整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兴趣,提高公共艺术教育的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五、利用本地区地域文化艺术资源进行公共艺术教育

公共艺术教育作为普及型的教育方式,应该对各艺术门类进行较为系统的了解,使学生对艺术有全面而系统的认识。然而,谈论与普通大学生相距甚远的艺术门类,会使公共艺术教学形式空洞,内容虚无,久而久之,学生会失去兴趣,导致教学效果及质量的下降。因此,教师应该思考如何利用学生身边的艺术元素对课堂教学进行有益的补充,学生能够方便接触的、在平时显而易见的本土地域艺术资源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产生了丰富而灿烂的地域艺术文化,如古建筑、民族歌舞、民间服饰文化、民俗活动等,无不如璀璨群星,散落在大江南北,成为国内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艺术资源。高校在实施公共艺术教育时,应将地域文化艺术资源与课堂教学紧密结合。

公共艺术教育与地域文化艺术资源相结合是一个双赢的选择。这些地域艺术文化就在学生身边,如北京的故宫、上海的中山路万国建筑群、海口的骑楼老街、海南的黎锦苗绣、西安厚重的历史文化等。平时能够接触到,已经熟悉于心,通过公共艺术教师的深入讲解或现场引导,介绍其艺术价值,会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共鸣,从而产生进一步了解乃至研究身边传统文化艺术的愿望,进而提高了学生的艺术素养,激发了学生学习艺术的热情。此外,从民间文化艺术的传承和发扬角度来说,通过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平台,让更多的学生了解当地的文化艺术,可以使地方文化艺术得以传播普及,发扬光大。

六、对从事公共艺术教育的教师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

要想做好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工作,一支稳定的、艺术素养高的教师队伍必不可少。现在许多高校都采取由艺术专业院系的专业教师兼任公共艺术教育的授课教师,这样做有利有弊。艺术专业教师在单项艺术门类的业务能力上钻研较深,但非艺术专业学生需要的是普及性质的艺术知识,要有广度,深度上不宜过于深入。同时,在教学实施和管理上,兼任教师往往受制于教师的所在院系,因此,成立专门的公共艺术教育教学部门,在政策上给予从事公共艺术教学的教师一定的支持,对于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良性发展是十分必要的。

艺术教育特有的发散性思维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有利于激发学生对艺术、对生活的热爱,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有利于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基于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重要作用,大力提倡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势在必行,着力研究公共艺术教育的实施办法,意义深远。

[1]刘杨.从公共管理的视角看高校艺术教育.华章,2013,(36).

[2]何亚峰.地方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艺术研究,2013,(2).

[3]汤爱芬.高校公共艺术教育与艺术专业教育的比较研究.音乐创作,2013,(12).

[4]刘廷娥.高校艺术社团及其在公共艺术专业教学中的作用研究.教育与职业,2013,(3).

[5]陆沁凝.论普通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课程体系构建.音乐创作,2013,(7).

猜你喜欢
艺术教育教师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最美教师
教师如何说课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纸的艺术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