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论“作”和“做”

2015-08-15 00:50尧春荣
语文学刊 2015年16期
关键词:作客义项现代汉语

○尧春荣

(岭南师范学院 基础教育学院 中文系,广东 湛江524000)

现代汉语里,“作”与“做”是很常用的两个字,但在用法上容易出现混用现象,本文探讨“作”与“做”究竟有怎样的联系和区别,希望对两字的认识能有帮助。

一、“作”与“做”的起源和联系

(一)“作”的起源及历史演变

“作”在汉语中出现得非常早,“作”的本字是“乍”。甲骨文中“乍”的字形是(刀,匠具)(纵横的刻纹),表示用斧削刻器物。有的甲骨文在刀形上方加一个缺口,表示用刀斧砍斫木头。有的甲骨文省去纵横刻纹。造字的本义是木匠用刀具砍斫削刻,制作器物。金文将甲骨文的缺口“V”写成“卜”。甲骨文、金文里“作”都写为“乍”,当“乍”的“砍斫制作”本义消失后,篆文由再加“人”(木匠)另造“作”,强调巧匠“人为创造”的含义。在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一书中“作”的字形是,释义为“起也。从人,从乍”[1]。在典籍中“,作”出现得很多,比如在《诗经·秦风·无衣》里有“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在《易·乾卦》九五爻《文言》中有“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水流湿,火就燥,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睹,本乎天者亲上,本乎地者亲下,则各从其类也”;在《书·舜典》中有“伯禹作司空”;在《周礼·考公序》里有“作车以行陆,作舟以行水”等等。

关于“作”的义项,北宋官修韵书《广韵》铎韵“作”(入声的“作”)收录了七个义项,除了一个是姓,其他的分别是:为、起、行、役、始、生。从常用性来看,“作”最常用的有以下几个义项:

①进行工作或活动。《后汉书·华佗传》:“体有不快,起作一禽之戏。”

②创作。唐·白居易《与元九书》:“诗歌合为事而作。”

③当作。唐·李白《焦山望松廖山》:“安得五彩虹,架天作长桥。”

(二)“做”的起源及历史演变

相比“作”,“做”出现得要晚很多,具体何时产生目前尚无定论。有人考证“做”字“最早见于南北朝时期的佛经《优婆塞戒经卷》中的‘是人所做少许善业所获果报如须弥山’”。[2]宋代诗、词、笔记和话本中,“做”字开始多见。比如宋·秦观《江城子·西城杨柳弄春柔》:“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话本《碾玉观音》:“这首《鹧鸪天》说孟春影致,原来又不如《仲春词》做得好。”对《广韵》加以修订的《集韵》第一次收录了“做”字。《集韵·暮韵》:“作,宗祚切。造也。俗作做。非是。”从《集韵》的释义可以看出,“做”先是作为俗体字承担了去声的“作”的义项,因此,王力先生认为:“‘做’是‘作’的后起分别字。”[3]在长期的运用中,“做”的词义范围逐渐扩大,并开始出现混用状况。王正(2000)指出“南宋的《董解元西厢记》全书中‘作’和‘做’当动词的句子共130句,其中95句用‘做’,35句用‘作’;甚至同一部作品中不同的版本在同一句话里面有的写为‘作’,有的写为‘做’,如《红楼梦》第二回‘女儿是水zuo的骨肉,男人是泥zuo的骨肉’这句话中的‘zuo’,程乙本用的是‘做’字,庚辰本用的是‘作’”。[4]

二、现代汉语中“作”和“做”的使用情况

在现代汉语中,各大辞书和字典对“作”和“做”有大量的注释。“作”有zuō、zuó和zuò三种读音,作坊和作践的“作”读为zuō,作料的“作”读为zuó,zuō和zuó这两个读音的“作”用法固定。“做”只有zuò一种读音。在使用中,“作”和“做”在读音同为zuò 的时候,有些意义有别,用法相对固定,但有些意义相近,用法难以区分。以下我们主要讨论“作”和“做”同念为zuò的使用情况。

在《现代汉语词典》中,“作”有以下义项:

①起。振作∣日出而作∣一鼓作气∣枪声大作

②从事某种活动:作孽∣作报告∣自作自受

③写作:著作∣作曲∣作书

④作品:佳作∣杰作∣成功之作

⑤装:作态∣装模作样

⑥当成;作为:作保∣作废∣认贼作父

⑦发作:作呕∣作怪

该词典对“做”的释义是:

①制造:做衣服∣用这木头做张桌子

②写作:做文章

③从事某种工作或活动:做工∣做事∣做买卖

④举行庆祝或纪念活动:做寿∣做生日

⑤充当;担任:做母亲的∣做官∣做教员∣今天开会由他做主席

⑥当作:树皮可以做造纸的原料∣这篇文章可以做教材

⑦结成(某种关系):做亲∣做对头∣做朋友

⑧假装出(某种模样):做样子∣做鬼脸∣做痛苦状

对比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作”字义项没有太大的变化,而“做”的义项则明显增加很多。以下我们简要分析和对比“作”和“做”在现代汉语中的使用。

(一)用“作”不用“做”

在表示“起”时,都用“作”,比如“日出而作”、“枪声大作”。这个义项从古汉语到现在一直保持着稳定性,如《礼记·少仪》:“客作而辞。”王充《论衡·佚文》:“周秦之际,诸子并作。”《史记·苏秦列传》:“韩王勃然作色。”现代汉语中在用的“日出而作、枪声大作”等等其实都有文言特色,也可以说都是较为书面的语言。

在表示“写作”时,一般用“作”,比如“作者”、“作文”等,不能写成“做者”、“做文”。

(二)用“做”不用“作”

1.“制造”这个义项,在现代汉语里面通常用“做”。唐·秦韬玉《贫女》中有“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句,在现代汉语中,“作嫁衣裳”中仍然用“作”,可以算是从古代汉语中凝固下来的一个用法。“衣裳”和“衣服”“鞋子”等等词是同一类型的事物,但是在现代汉语里面和zuò衣服、鞋子的zuò使用的是“做”。延伸开来,做饭、做头发、做模型、做节目、做学问、做戏、做事等等表示从事某种活动或工作的时候,大部分用“做”。从“作”和“做”的起源和联系中看,在语言发展过程中,也正是在“造”这个义项上,“做”由俗体字慢慢变成分别字并开始代替“作”承担这个义项。

2.在表达“结成(某种关系)”这个义项时,古汉语中有“作俪”这个词,但是现代汉语中表达同样的意思时用“做”:“做亲”,还有“做朋友”“做伙伴”。

(三)“作”和“做”都用,但是意义有区别

现代汉语中有“书香作伴”、“作客他乡”,又同时有“做伴”、“做客”,这两组词意义相近,但是又稍有不同,“书香作伴”、“作客他乡”相对都是在描述一种静态的状态:以书香为伴的状态、寄居状态,如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青春作伴好还乡。”唐·杜甫《刈稻了咏怀》诗:“无家问消息,作客信乾坤。”唐·杜甫《登高》诗:“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宋·陆游《醉中长歌》:“人生未死贵适意,万里作客元非穷”;“做伴”、“做客”则更倾向于描述一种动态的过程。按照这种分别,再来对比现代汉语中用法相对固定的两组词:“看作、视作、称作、用作、变作、过期作废、作数、作古、作罢、认贼作父”以及“做官、做父母、做鬼、做人”,这两组词前者用“作”,后者用“做”,不难发现,前一组词表述的是一种静态的状态,后一组词表述的是一种动态的过程。可以认为,在“当作、作为、充当、担任”这个义项中,表述静态的状态的都用“作”,表述动态的过程的都用“做”。

(四)“作”和“做”混用,意义难以区分

前面说到,现代汉语中,在表示创始、创作时一般用“作”,如zuò文、zuò画的“zuò”通常都用“作”,很难见到做文、做画的写法,但是和文、画属于同一类的诗例外,zuò诗的“zuò”则“作诗”和“做诗”两个写法都有。如钱钟书《七缀集》中两个zuò字都有用:“宋祁虽然作诗深受‘西昆体’的影响”;“和尚做诗,当然信手拈来本店祖传的货色”。1998年修订本《新华字典》中有“做诗”。同样,在“当作、作为、充当、担任”这个义项中,也有例外。

三、“作”和“做”的规范可能性

早在上世纪50年代语言学界对“作”和“做”的用法问题就有过很多意见,直到今天,这一问题仍然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从“作”和“做”的起源和联系以及二者在现代汉语中的使用看,“做”字从无到有,义项逐渐增加,但是目前“作”、“做”还不是等义的,在有些相对凝固的词语组合中,两个字的用法区分很明显;在有些写法相同的词里还有着细微的表义差异;在有些词里面又呈现出音同、义同不可区分的情况。可见,“作”和“做”之间的演变过程可能是相当漫长的,目前可做的只能是尊重语言自身的调整,用动态的眼光承认混用现状,进一步研究语言学中类似“作”和“做”的演变这种同类现象出现的规律和关系,而不能强为规范。

[1]许慎.说文解字[Z].中华书局,1963.

[2]胡斌.再说“作”和“做”[J].汉语学习,2003(5).

[3]王力.同源字典[Z].商务印书馆,1997.

[4]王正,王雁.“作/做”及其构词的使用混乱现象调查[J].大庆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3).

猜你喜欢
作客义项现代汉语
现代汉语位移终点标记“往”
“楞”“愣”关系及“楞”在现代汉语中的地位
山西省2019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现代汉语
山西省2018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现代汉语
两用成语中的冷义项
Enhanced Preci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