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闭症儿童多元教育康复课程体系建构初探

2015-08-15 00:45尹连春王淑荣魏红芹
现代特殊教育 2015年21期
关键词:自闭症康复评估

● 尹连春 王淑荣 魏红芹

一、自闭症儿童多元教育康复课程建构的基本思路

在自闭症儿童多元教育康复课程体系建设中,要始终遵循“生活适应与潜能开发同步、教育与康复同步、借鉴先进与发展创新同步、国家标准与自主校本同步”的教研原则。以解决“教谁、教什么、怎么教、教到什么程度”为导向,立足本校自闭症儿童和资源,以校本开发为依托,全面开展教育康复研究,通过阶段总结教研成果,不断实践与反思,尽可能地既满足教师学习实践前沿特教理论的需要,又满足各类不同程度自闭症儿童的鉴别、康复训练需求。教学实践中力求根据每位自闭症儿童的需要,选择课程内容、教育训练模式,努力让每一位自闭症儿童体验学习的乐趣、成功的满足、成长的快乐。

二、实施多元评价基础上的五段安置

自闭症儿童是否被科学合理的安置,是教育训练是否有效的前提和基础。为了实现自闭症儿童的合理安置,从自闭症谱系障碍鉴别定级、课程评估、智能评估、社会适应能力及现状能力评价等方面进行科学多元的评估,在综合评估的基础上,按学前班、康复班、教育训练班、随班就读、劳技职业教育班分类分级予以安置,努力实现早期干预(学前班)、自然过渡(康复班)、系统发展(教育训练班)、融合教育(随班就读)、成长规划(劳技职业教育班)的目标功能。为更好地实现分级教学,可在教学中倡导走班制,安置形式动态化。

三、依据差异选设多元课程

依据自闭症儿童的实际需要确定教育训练目标的优先度,是学校为其选设课程及其内容的前提。从必学内容和选学内容两方面,从学校教育和家校融合教育两条途径,我们设计了如下4类核心课程。

(一)一般课程

在早期干预课程实施的基础上,依据儿童智能水平选设特教课程或普教课程。

(二)特需课程

依据照顾差异、满足需要的原则,在评估的基础上为孩子设计感觉统合训练、听觉统合训练、感知肌能训练、多元康复训练、多感官体知影像训练、运动康复、智能训练、视能训练、音乐康复、艺术教育、蒙氏教学等特需课程。

(三)融合课程

这是学校课程的有效补充,由家长指导孩子落实。学校负责课程实施中的计划编制、问题指导,主要有“于普通班中融合、于社会生活中融合、于特殊环境中融合”三种模式。

(四)技能课程

该类课程主要为培养大龄学生融入社会的生存能力而设计,主要有基础劳技、养殖、缝纫、面点制作、自行车修理、社区服务、气泡袋制作、陶艺、刻瓷、十字绣、折纸、剪纸、串珠、内画、中国结等课程。

总之,要依据自闭症儿童需求选科目、定课时量,力求做到开设的课程是其急需的,课时量适应每位学生。实施过程中,由班主任、包班教师和家长共同为学生制定学期个别化教育计划,由班主任与包班教师依据学期计划共同制定月计划,并由家长签字确认,强调依据自闭症儿童的需求适度调整,依托4类课程试验组实施。

四、开发多元学材,满足不同自闭症儿童的发展需求

“学材”泛指在课程目标执行过程中,所使用的教师及学生用书、训练软件、训练器材(教具学具)、功能教室(教学场景)。目的是通过开发适宜的学材,提高教育训练效果,易化因自闭症儿童缺陷而带来的教育训练困难。

现开发的学材主要有:《自闭症儿童早期干预实践手册》《自闭症儿童教育训练实践手册》《自闭症及发育障碍儿童行为干预》《特殊教育指导计划》《艺术课程》《走进陶艺》《DIY益智手工》等书;特殊儿童教育康复发展水平评价系统、视能训练、视脑训练、智能训练系统、感统评估系统、多元音乐康复系统、多元视知觉训练系统等“爱心教育软件”;测查评估室、多元康复室、视听动统合训练室、多媒体训练室、蒙氏教室、感统训练室、听统训练室、运动康复室、音乐工作室、推拿室、劳技室、陶艺工作室和工疗、农疗基地等。

五、自闭症儿童多元课程的实施过程

为突破难点、增强效能,我们确立了“综合评估——编制计划——课程实施”三步实施策略,确保了教育训练的科学性、规范性。

综合评估是自闭症儿童教育训练的基础,主要包括自闭症谱系鉴别定级、社会适应能力、智力水平、感知觉能力、课程、特殊行为、强化物等具体评估内容。利用韦氏儿童智力量表对儿童实施智能评估;利用自闭症评定量表对其进行鉴别、定级;通过自主开发的“爱心教育软件”对学生进行课程、感觉统合能力、教学效果的评估。在量表评估的基础上,再辅以问卷调查,最后完成综合评估报告。

在综合评量的基础上,编制个别化教育计划和家长培训计划。个别教育计划主要包括学生基本资料、学生能力分析、教育训练目标、分解目标建立小单元、教学目标计划与综合评量、教学活动设计、学材准备和教学过程评量几个主要内容。家长培训计划涵盖了学校教育理念、教育训练方法,自闭症儿童的心理生理特点,教育训练目标实施等内容,家长培训每学期不少于两次,家长与教师碰头会每月不少于一次。

在个别化教育计划指导下,将课程实施落实为两条途径融合进行。一是作为重点的学校干预,包括一般课程、特需课程和技能课程。二是作为辅助的家庭干预,主要包括融合课程和展能课程。在实施过程中,学期初由班主任牵头,任课教师和家长共同制定学期课程计划,每月末评估上月目标、制定下月计划;学期末由班主任、任课教师和家长共同总结本学期教学,编制下学期计划。为提高教学效率、规范教学资料,学校自主开发了“特殊儿童教育康复发展水平评价系统”。教师可利用该系统处理学生信息资料,进行课程评估、目标制定、特殊行为记录等课程实施,同时也可进行教学反思、记录学生成长。

总之,依托校本教研、开发校本课程,不断改革评价体系和教育训练模式,稳步构建适合自闭症儿童的多元教育康复课程体系,是更好地服务自闭症人群的需要,也是我国特殊教育发展的需要。

[1][日]柚木馥,白崎研司.发育障碍儿童诊断与训练指导[M].王宁,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8.

[2]周小山.教师教学研究靠什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3][美]KatlaD.Carmichael.游戏治疗入门[M].王瑾,译.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4][美]里夫,[美]麦克伊钦.孤独症儿童行为管理策略及行为治疗课程[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8.

[5][英]朱丽叶·阿尔文,[英]奥瑞尔·沃里克.孤独症儿童的音乐治疗[M].张鸿懿,高多,译.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8.

[6]王淑荣.特殊需要儿童的教育训练[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9.

本文系国家语委“十二五”科研规划2013年度科研项目 “山东省自闭症儿童语言康复训练现状与对策研究”(项目批准号:YB125-72)的成果之一。

猜你喜欢
自闭症康复评估
第四代评估理论对我国学科评估的启示
关爱自闭症群体应从消除误解开始
“基因剪刀”或可减轻自闭症症状
脑卒中患者康复之路
自闭症是个什么鬼?
自闭症孩子画作中国美术馆展出
评估依据
残疾预防康复法制建设滞后
立法后评估:且行且尽善
中医康复学教学方法探讨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