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校就业指导课程的新策略

2015-08-16 00:42刘双双
经济研究导刊 2015年18期
关键词:就业指导毕业生理论

刘双双

(淮阴师范学院,江苏 淮安 223001)

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增加,高校毕业生的人数逐年上涨,2015年的毕业生人数达到了749万人,这些数字还不包括从国外回国就业的人员、上一年未就业人员以及从乡村进入城市就业的人员。媒体的报道中更是出现了“更难毕业季”“最难毕业季”等字样。从这些数字和报道中,我们不难看出,我国的就业形势相当严峻,就业压力巨大。

2001—2015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

一、高校就业指导课程存在的问题

很多高校已经意识到毕业生就业形势的严峻以及就业率的压力,为了进一步缓解毕业生就业的压力,帮助学生就业,高校开设了就业指导课程。但是,其效果并不明显,该课程依然存在一些问题。

1.课程指导缺乏专业性。高校开设的课程缺乏专业的师资配备。目前各高校没有配备专业的指导教师,开设这门课程的主要是从事学生工作的辅导员、班主任、或者是兼职教师。这些老师没有真正深入地了解、研究过就业指导理论,很难给学生做出专业的指导。其次,很多高校没有配备专业的指导用书,学生们只是拿着打印的资料,有的甚至空手看着教师上课的PPT,这就给学生上课前的预习和课后的复习带来了难度。最后,很多学校只是单纯地开设就业指导课程,没有充分重视这门课程的教学及授后反馈。在开设这门课程前,没有专门的教师集体备课会,没有课后反馈,只有简单的一次作业。

2.课程指导缺乏全程性。课程大多是在毕业年级中开设。首先,大四开设这门课程时间已晚,很多学生已经开始在找工作过程中;其次,大四是个特殊的大学时期,学生面临毕业,找工作是他们的重点,很多学生申请离校在外实习,即使学生在校,他们的学习热情也会下降。

3.课程指导缺乏时效性。就业指导课程的理论指导仍然停留在以前的研究成果上,就业数据没有更新、就业形势也跟不上当前情况。很多教师仍然用以前的教案、PPT授课,对新的数据、新的形势没有补充,这影响了学生新知识的吸取和新形势的认知,也势必会对他们的求职带来负面影响。

4.课程指导缺乏实践性。就业指导课程单纯是理论课程,教师在上面讲,偶尔提问或组织学生讨论,鲜少开展实践活动。知道求职理论固然好,但如果只是生搬硬套课本上的知识,无法在突发情况中随机应变,那么求职的成功率也不会很高。况且,现实中充满变化,只知道理论,不会运用理论实践,那在求职过程中就会举步维艰。

5.课程指导缺乏吸引性。高校的就业指导课程大部分都是教师的理论授课,面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学生会有消极的情绪。再加上,很多教师只是单纯的课本授课或是PPT教学,没有新鲜的时事或是案例,这很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的学习热情下降,那么学习效果肯定不尽人意。

二、高校就业指导课程新策略

1.注重课程指导的专业性。高校应该吸纳持有职业指导师职业资格证的人才到师资队伍中来。专业研究职业指导的教师能够用他们的专业知识传递给渴望成功就业的学生,用他们的专业眼光发现学生应聘的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方案。其次,采购的就业指导课本可能缺乏每个学校的专业设置特点,所以盲目地用任何一本课本都是不科学的。所以,应该根据自己的学校特点、专业设置、学生特质规划不同的课程内容,让学生能够高效地学到实用的求职策略。最后,高校应该重视课前备课和课后反馈。集中召开任课教师的备课会,所有教师齐心协力完善授课教案。授课之后,教师应该组织模拟招聘会或模拟面试,考察学生学习的成效,同时让学生们为自己的真实就业做好充分的准备。

2.注重课程指导的全程性。高校应该在学生的大学四年时间开设不同的就业指导课程,大一开设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大二开设创业指导,大三开展就业指导,大四开展就业实践指导。一方面,让学生意识到学校对就业的重视,以此来刺激学生本人对就业的重视。另一方面,学生的四年都在学习就业知识和策略,让他们在真实的就业环境中能够得心应手。

3.注重课程指导的时效性。教师应该删除就业指导课程中过时的理论、数据或案例,避免给学生带来误导。当今的就业数据、形势和案例是学生最好的学习教材,在最新的知识的支撑下,学生才能够开展有效的学习研究和实践。

4.注重课程指导的实践性。现实的情况变化多端,只有在不断的实践中才知道在何种情况下用何种理论支撑行动,否则,就会在突如其来的境地中不知所措。学生只有在实践中不断磨炼自己的应聘技巧,才能在最终的求职过程中胜出。

5.注重课程指导的吸引性。除了开设理论课程,教师应该增加其他的互动环节,采取形式多样的授课方式,比如交流座谈会,让学生们说出自己的疑惑,让他们的声音被听到。学生们采取这种主动的学习方式会加大他们的学习热情,而不是教师讲课,他们被动的接收知识。比如模拟招聘会,让学生们感受招聘会的氛围和各种不同情况,准备好自己在真实应聘环境中的应对策略。

三、结语

当今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就业人数在不断攀升。如果高校还是坚持原来的就业指导课程设置理念,那势必对就业压力的缓解无益。本文从五个方面入手探索就业指导课程的新策略:注重课程指导的专业性、注重课程指导的全程性、注重课程指导的时效性、注重课程指导的实践性、注重课程指导的吸引性,旨在帮助学生就业,缓解就业压力。

[1]宋三弦.我为什么不要应届毕业生[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5:18-25.

[2]Diana Farrell,高安德.应对中国隐现的人才短缺[J].商学院,2005,(11):30-32.

[3]梓博.十堰男子大学毕业不工作独居十四年“宅”死家中[N].长江商报,2012-03-18(3).

[4]全国高等学校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66-70.

[5]宋国恺.大学生职业前适应问题分析[J].青年研究,2008,(6):13-18.

[6]2001—2015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图)[EB/OL].中国教育在线,2014-12-05.

猜你喜欢
就业指导毕业生理论
坚持理论创新
神秘的混沌理论
案例教学法在翻转课堂中的应用初探——以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为例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工作开展对策探讨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伤心的毕业生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略谈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重要性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