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而全球化

2015-08-19 07:03周雪林
中欧商业评论 2015年11期
关键词:安卓全球化工厂

生而全球化

8月底,我跟随中欧创享+学员的大连游学团参观了一位同学的玩具生产线。平心而论,这个工厂谈不上多么高大上,它只是国内成千上万间采用丰田5S生产管理理念的普通工厂之一。玩具制作完成之后就直接装箱发往海外市场,在国内市场的销售额是——零!这个玩具虽然从品牌到生产都是地道的Made in China,却有着一个听上去非常西方化的品牌名,登上过美国收视率最高的脱口秀节目;在美国意见领袖的Facebook账号上传播着;广告创意和制作完全由当地的公司操刀,针对西方消费者的口味……这给我带来了一种强烈的分裂感,一时间很难将大连市郊那个略显偏荒的普通中国工厂与之联系起来。

“这个互联网+的时代,可能是中国大量传统制造业最好的机会。”这个玩具品牌的拥有者、工厂主人聂同学说。与许许多多中国制造业主一样,他做过国外品牌的代工,“挣的真是辛苦钱”;自创品牌之后,也曾通过海外代理商出口,“意味着利润必须被盘剥”;而现在他考虑的是直接杀到海外去,直接面对西方的终端消费者,完成整个价值链条的最终整合。“互联网为我们直接面对海外消费者带来了绝好的机会,这是以前不能想象的。”

同样是中欧创享+学员的SAND RIVER创始人郭秀玲,也正在做类似的事情。“中国消费者习惯在淘宝上找便宜货,欧洲消费者却愿意为真正的好东西花大价钱。”与其在国内市场打价格战,被“劣币驱逐”,不如直接到海外去,“与当地的消费者直接对话”。越来越快捷和低成本的跨境物流快递体系,让这种想法变得现实。

趋势越来越明显。郭秀玲举了一个小例子:江浙有一家生产高端帐篷产品专供出口的企业,他们只多做了一件事,就导致海外个人消费者的订单源源不断地涌入工厂的电脑后台系统——他们在出口到海外的高品质帐篷上印了一个小小的二维码。从中国工厂到一个活生生的海外消费者,过去需要穿越千山万水、经转无数中介,如今,障碍被一个小小的技术手段消弭了。

实业型的企业尚且如此,天生就不囿于地域、限于国界的互联网企业更是“天生全球化”的代言人。我们曾经报道过的安卓手机系统APUS,自成立第一天起就决意避开国内厮杀成红海的互联网产品市场,为海外天量的、需求未被充分满足的安卓手机用户服务,迅速崛起成为“亚洲独角兽企业”的代表。此外,随着中国消费者出境游、海淘洋货等需求的爆棚,大量“生而全球化”的创业企业应运而生。它们从创立第一天起就要整合海内外大量资源,以跨区域、跨文化的组织方式来运转。比如我们上期报道过的海淘购物平台波罗蜜,完全颠覆了过去“先成立,再发展,足够壮大之后进军海外”的线性逻辑,商业模式成形之日,也就是全球化布局之时。

猜你喜欢
安卓全球化工厂
iPhone不卡的秘密曝光:安卓也能享受
新旧全球化
文物表情包
全球化减速:全球化已失去动力 精读
安卓系统或成智能汽车标配
全球化陷阱
为什么工厂的烟囱都很高?
奶酪工厂
安卓机器人
全球化背景下的中俄青年